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研究 >> 正文
新编:历史对联谜语类习
侯云燕:历史教学中的心
马善昀:历史点拨教学“
岷江:历史课堂教学的色
束鹏芳:历史教学的课堂
刘强:历史思维插上想象
田振国:历史教学要寻找
历史博客:历史新课导入
林金木:历史教与学的一
李铜玉:历史教学运用对
最新热门    
 
张铭:历史必修1第一、二单元

时间:2009-10-18 17:20:50  来源:张铭
 

张铭: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1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程标准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表1-1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夏商政治制度

起源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第一个王朝——夏

内容

中央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

侯、伯

影响

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西周的分封

周朝

建立

时间

公元前1046年

建立者

周武王

目的

为了巩固统治

内容

对象

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义务

被封的诸侯国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权力

这些受封的诸候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影响

积极影响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消极影响

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暑期列国纷争

结果

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

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

西周的宗法制

内容

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是用来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特点

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

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表1-2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背景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皇帝制度

皇帝成为我国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所沿用

特点

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中央官制

丞相

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受御史大夫牵制

御史大夫

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太尉

负责全国军务,地位与一样

地方郡县制

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是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

评价

秦朝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官职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统治机构的最高统治权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最终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这套金字塔般统治机构的建立,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

作用

积极作用

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消极影响

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巩固统一的措施

北击匈奴,南平百越

颁布秦律

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

统一文字

修驰道、开灵渠;筑长城;移民

秦朝疆域

东至海暨朝鲜

西

西至临洮、羌中

南至北向户

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表1-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朝

汉承秦制

有所变化

中央设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

中朝

决策机构

外朝

执行机构

尚书台

中枢机构

魏晋南北朝

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隋朝

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

唐朝

中书省

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

尚书省

负责执行政令。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门下省

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二府

中书门下

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

最高军政机构

参知政事

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三司

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中书省

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

最高军事机构

宣政院

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

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初,郡国并行制

汉武帝后期:设刺史制度

东汉时期:刺史逐步增添了地方行政权和军权

东汉末年:郡县两级转变为州、郡、县三级

隋初,隋文帝废除郡级,形成州县两级

唐太宗时,分全国为10道,作为监察区

唐肃时,道逐渐成为州县之上的行政实体

唐中后期,地方军镇长官节度使越设越多,发展成藩镇割据局面

文臣做地方官

州县两级制

将唐朝的“道”改为“路”,在州县之上

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

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边远民族地区高寒宣慰司进行管理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特点

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

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君主。

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人、多渠道的管理。

在分权的基础上,牢牢控制着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

地方官对中央君主的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

 

表1-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朝

君主专制强化

背景

明初沿袭元朝制度,在中央设置中书省,由左右丞相统辖六部,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明太祖认为,这种制度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

措施

地方:废行省,设立布政司、都指挥司和按察司,合称“三司”

三司隶属于中央有关部门,这样,地方权力就集中到了中央。

中央: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创立内阁

基础: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确立: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明宣宗时,又授予内阁大学士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后来,内阁的地位日益提高。

清朝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背景

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

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措施

中枢分权

康熙帝时,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

设立军机处

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由皇帝挑选新任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全国的军政大权就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第二单元 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

 

课程标准

(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2)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表2-1 从鸦片战争到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鸦片战争

背景

中国封建社会衰落,面临着严重的社会问题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法、美相继发展。为更多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过程

1840年6月,英军进犯广东;1841年初扩大侵略战争,直接威胁广州,强占了香港岛,又攻占东南沿海一些城市。

后果

签订《南京条约》及其附件、《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

影响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背景

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借口《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有12年后修约的规定

过程

1656年秋,英国首先进攻广州。

1657年底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城。

1658年,英法联军攻陷大沽,进逼天津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大沽、天津,侵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后果

1858年,签订中俄、中美、中英、中法《天津条约》;中俄《瑷珲条约》

1860年,签订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条约》

影响

使中国丧失大片信封,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加深了。

甲午中日战争

背景

19世纪末各资本主义强国迅速向帝国主义过渡

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国势强盛起来,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导火线: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

过程

1894年~1895年,丰岛战役、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威海战役

后果

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

影响

割地,此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赔款,清政府不得不进行“政治大借款”

开埠,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

设厂,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国社会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背景

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爆发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列强借镇压义和团运动,发动侵华战争

过程

1900年6月,八国联军从天津出发向北京进犯。经过廊坊之战、开津之战,联军攻陷北京。

后果

1901年9月,签订《辛丑条约》

影响

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镇压人民的工具。

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日本全面侵华

背景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日本制造一系列侵略中国的事变,中国东北三省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民族合成机加深

过程

1937年,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战开始。占领中国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土。

日军暴行: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七三一部队活人试验

国共两党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军民奋起抗战。

后果

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学生打击下,1945年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影响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表2-2 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时期

斗争内容

鸦片战争前

1839年,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

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爱国官兵的英勇抵抗斗争(关天培、葛云飞等)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平壤战役中的左宝贵

黄海大战中的邓世昌

台湾民众的反割台斗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

抗日战争期间

国共两党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军民奋起抗战

正面战场:组织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

敌后战场: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建立抗日根据地。

国际战场: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