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研究 >> 正文
刘向荣:对“启发式教学
刘向荣:如何在新课改中
杜苇:与刘向荣老师谈爱
刘向荣:历史教学中的“
刘向荣:我教学生记忆—
刘向荣:一节“探究式教
刘向荣:历史教学中的“
刘向荣:闲谈“什么是有
刘向荣:历史教学师生互
刘向荣:如何开发作为课
最新热门    
 
刘向荣: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07年第3版学习札记

时间:2009-10-18 17:20:50  来源:刘向荣
 

http://blog.cersp.com/userlog17/35989/archives/2007/614166.shtml

注:这是近看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第3版发现的与以往教材几点不同之处,限于匆忙写就,更限于还没有进一步仔细研读,故这里只是挂一漏万列举几点,欢迎各位老师指教!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2007年第3版学习札记

                           ——以必修二为例

 

作者:刘向荣(南京宁海中学)     来源:刘向荣的博客

 

    最近学习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历史教材2007年第3版,发现这次高中历史新教材的修改有以下几点新变化:

    一是教材编排目录和形式的变化;二是教学内容容量的变化;三是教材具体内容内在联系的加强;四是附录中历史大事年表的变化。

    今年使用的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是这套教材问世以来的第三版(2007年1月第3版),与前两版最大的不同是这次修订在教材编排和形式上发生了显著变化,这种变化最主要的是首先反映在教材的目录编排上与前两版发生了重大调整。前两版虽然是中外合编,但这种合编的方式是先中国史而后世界史的,而这次则调整为中外交叉汇合编排。教材目录上的这种变化不仅是教材体例形式上的简单改变,可能更重要的反映了教材编写者试图将中国史编写放在世界史编写的大框架下,按照大致时间顺序进行以专题史为主题的打通历史古今中外,进而尝试撰写、真正的具有通史性质教材的努力。举例说,第一单元讲的是《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紧接着是第二单元讲的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三单元又讲的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依次而推,这种类型的编排显然不仅是教材目录编排上形式的变化,更重要的可能是教材编写者编写新型通史教材的一次尝试。

    其次,还反映在教材编写者在有关课时内容的后面设置了相关的模块链接。新教材是按照模块形式分别叙述了人类社会的政治活动、经济活动、思想文化与科学技术等重大历史内容。“会当凌绝顶”,如果把高中教材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无疑这三部分内容横向地多面立体地组成了一部适合高中学生学习的完整体系,但实际学习中,由于学生认知中潜在的定势思维,或许往往存在着把这三部分内容割裂开来学习的弊端,这样就影响了高中学生历史学习的联系性和整体性。鉴于此,这次教材的编写者尝试着在相关课内容后面有意识地设置了模块链接,应该说,这一变化是第3版相对于第1和第2版上的在编写形式上的一个显著变化。这种变化不仅是形式上的改变,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这种变化大约还反映了教材编写者试图将高中必修历史课的三部分内容融会贯通以求弥补必修内容分三本书展现给学生学习造成的割裂感。无疑,这样独具匠心的考虑是有利于高中学生有意识地联系必修课的三个模块内容,整体构建历史知识,进行形成分析历史的宏观视野的。

    高中历史课虽有不同于初中历史课的特点,但它仍然是中学阶段基础性和普及性的一门人文基础教育课程,其编写自然仍然要符合高中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实际。由于课标教材本身编写时间的仓促以及没有经过很长实验的过程,因而第1版和第2版教材容量始终比较大,这样大的容量和繁难程度对高中阶段有很多课程内容学习的学生来说,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面完成是有一定困难的。鉴于此,教材编写者不断修订,这次第3版已经就教材的容量进行了较大的压缩,也即从教材的容量上来说,第3版比起第1版和第2版来说,已经大大“瘦、身”,应该说这种“瘦、身”更符合高中阶段学生历史学习的实际情况。

 

 

    高中教材虽以模块和专题的形式打破了统编教材的章节通史型体例,而呈现出与以往教材编写不同的时序性,但历史的时序性并没有因此而发生根本变化。毕竟历史的属性始终规定了历史发生的大致顺序。关于这点可从很多地方体现出来(详见笔者撰写的草稿《如何认识高中历史“专题”史的时序性》一文),这里仅以学习时,发现的教材编写者在教材编写时,使用关键词来体现教材内容内在联系而体现的时序性。

    举例说,笔者在学习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时,发现教材内容在编写上用“雏形开始出现”(开辟新航路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进一步得到拓展”(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和野蛮掠夺,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迅速拓展)、“基本形成”(工业革命促成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进一步发展”(第二次革命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等关键词实际上不仅体现了历史本身发展的逻辑性和联系性,而且也张显了教材编写者用关键词揭示历史纵向发展线索以反映历史发展时序性的努力。

    中国史始终是世界历史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受教材编写体例的限制,过去统编教材始终没有办法真正实现这种理念(那怕是形式上),新教材则开始积极探索,部分地实现着这种理念。这不仅从每册教学内容都采取包括中国的和世界的,涉及古代、近代和现代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外合编形式反映出来,而且从形式上也可从初步的反映出来,那就是在教材后面的历史大事年表上采用了以统编教材截然不同的排列方式。

    新教材用对比的方法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大致在同一时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仅可能地对应起来,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于对比中记忆这些重要事件,更重要的是教材编写者以这种方式实际上暗含着要培养学生世界意识这一重要的理念。

    总之,2007年1月第3版的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与统编教材和第1和第2版在很多地方都出现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教材编写和课程改革的必然结果。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