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课程标准强调“课程内容要反映历史学科的发展趋势,要及时地吸收历史研究的新成果”。引入新的史学成果,可以引导学生改变对权威的盲从,有利于学生通过学习思考,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产生质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人民版教材避而不谈有关社会性质的问题,而人教版在这个问题上仍然坚持旧观点,喋喋不休。在本节内容中也有涉及,“私学打破了教育由奴隶主贵族垄断的局面”。很明显教材依然把春秋时期划作奴隶社会,没能及时吸收史学界的最新观点,而且历史课程标准对这个问题也没有作任何要求。教学中,我们不妨学习人民版的做法,对这个问题淡化处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可以组织学生就此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和认识历史,提高思辨能力。人教版《历史》必修(Ⅲ)中,类似的旧观点还有,如尊孔复古、问题与主义之争等,其他各册书中也有,在使用中应加以注意。当然,吸收新的史学成果也不能仅仅局限于不同版本的教材,应该密切关注史学研究的最新动态,经常翻阅一些历史学科杂志,了解其中的信息,对更新我们的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兼顾其他版本,可以吸收不同教材的长处,优化教学内容,但处理得不好,就会回到应试教育中。课程资源的开发远没有这么简单。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我们不能被教材束缚了手脚,应该以课程三维目标为依据,精选学生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课程内容与社会进步、学术发展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激发学习激情,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新课程改革任重道远。
【作者简介】钱玉明(1964-),男,江苏南通人,中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中学历史教学与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其龙.建构主义教学哲学探讨[J].教育参考,2000(5).
[2]钟启泉.课程人的社会责任何在[J].教育参考,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