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研究 >> 正文
张邦明:历史地图册的使
刘伟明:老师老师怎样上
林庆明:让学生在历史学
戴羽明:教师课后反思盲
黄文明:城郊中学高一历
钱玉明:以“百家争鸣”
戴羽明:彻底解脱“皇权
葛明:历史教材的一点瑕
葛明:中学历史教材插图
向爱明:直视生命和心灵
最新热门    
 
戴羽明:赵括是纸上谈兵吗?

时间:2009-10-18 17:53:32  来源:戴羽明
 


戴羽明

天津市历史教研员


戴羽明老师的历史博客

http://blog.cersp.com/userlog/23054/index.shtml

 

前几年邀请叶小兵先生到天津讲学,他谈到了一个非常经典的教学案例,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非常著名的一次大规模的战役。秦国派兵攻赵,双方集重兵对峙于长平,赵国老将廉颇筑垒固守,不分胜负。公元前260年,赵王急于求成,不满廉颇凭险固守以疲秦军的战略,中了秦的反间计,起用赵括代替廉颇,率军大举进攻。秦将白起佯败后退,诱赵军于分割包围之中,赵军被困46天,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突围失败。最后,赵括被秦军射杀,40多万赵军全部投降,除240名年幼士兵被放回报信外,悉数遭到坑杀。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与强大的秦国相抗衡。


由此诞生了一个著名成语——“纸上谈兵”,批评赵括只不过是读了一些兵书,毫无作战经验,反而夸夸其谈。以此作为反面教材,教育后人要真才实学,不要空谈。


该定论早已在中国历史上流传了两千多年,未曾发生任何松动,然而却在一次课堂上受到了一位学生的大胆质疑,而且有理有据。


“我认为赵括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英雄。当时,秦国已是经历了近百年商鞅变法之后的秦国,国力大增,其军事力量也远在赵国之上,能征惯战的老将廉颇面对如狼似虎的秦军也无能为力,只能是采取消极固守的策略,丝毫没有作战的主动。赵国在经历长达三年的僵持之后,国力消耗极大,当时的局面已是很难维持,所以赵国国君出于赵国的实际情况,急于需要结束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改由年轻气盛的赵括领兵出战。其实,无论是否有秦国的反间计,无论是否改派由谁带兵,赵国都不可避免的成为此次大战的输家。相反,赵括临危受命,不顾个人安危,面临声势强大的秦军毫无气馁,毫无退缩,义无反顾的冲向敌军。尽管结局是相反的,但是,他的失败与牺牲是非常悲壮的,是值得后人尊敬的。”


这位学生的言谈,精彩!绝对的精彩!他没有就事论事,而是从历史的、全局的角度出发来思考问题,有理有据,有力地冲破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人们的思维定势。


反思我们早已成为定理的结论,其背后至少隐含着两个方面的认定标准:一是、以成败论英雄,胜者王侯败者贼寇;二是、论资排辈,老将阅历丰富,年轻后生自然应该心悦诚服,怎敢与其意见相左。可是,如此的思维定势又与我们“不以成败论英雄”“自古英雄出少年”的认识结论完全相悖,有着本质上的冲突。那么,我们的思维究竟应该以怎样的标准为准据呢?试想,如果赵括胜了,是否我们又该得出另外的一些结论呢?


其实,从课堂教学角度来说,这一问题结论的是与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需要我们教师为学生的思维创造广阔的空间,引领学生自由的、积极地、开放的思考,最后根据自己的认识得出结论,这需要教师的“关怀”与“尊重”,需要教师科学的、恰当的引领。我们应该彻底改变以往的总是引领学生朝着成人的、权威的既定结论去理解的教学思维定势,真正放飞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的精神得以自由的成长。

 

 

 

戴羽明

天津市历史教研员


戴羽明老师的历史博客

http://blog.cersp.com/userlog/23054/index.shtml


高中(必修Ⅲ)科技史中涉及到科技方面的内容,对于历史教师来说的确很难,尤其是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一课。该课共有三目:经典力学、相对论的创立、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


其中涉及到的许多物理学概念对于一般的物理教师来说,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认识和理解都是很困难的,尤其是“相对论”,更不用说历史教师了。然而,真的需要历史教师在讲这一内容时,用一大堆公式向学生们解释什么是“相对论”吗?


科技史绝非需要历史教师讲科技本体知识,而是需要历史教师引领学生从社会文化的视角审视其历史发展的过程,重点在于认识科技进步所赖以的社会条件,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科学给世界带来的深远影响,以及科学家们的精神品质。


本人浅见,认为本课应该让学生得出以下四个方面的认识:


一、科学进步有赖于自由的文化环境。


中世纪时期,封建神权统治着人们的思想世界,自由的心灵因受制于传统宗教的禁锢,始终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文艺复兴以后,“神”对“人”的强制化解了,“自主的人”开始站了起来,“人道”代替了“神道”,“理性”代替了“盲从”,人们开始逐步冲破思想上的樊笼,摆脱思想上的奴役,强制的心灵得以化解,人们的思想得以解放,自由的文化环境为科学的探索开创了广阔空间。人们开始真正意义上的认识客观世界,真正意义上的研究客观世界。


二、科学研究是在“猜想”与“反驳”中前进的。


科学研究不仅需要科学的精神,更需要科学的思维方法,从根本上说,科学研究是在“猜想”与“反驳”中前进的。不仅需要牛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继承与发展,更需要爱因斯坦等人对“巨人”提出挑战的勇气决心和大胆提出“假说”的开拓精神。


三、科学研究的价值意义在于改变世界,改变生活,改变人本身。


科学研究不仅推动了科学自身的前进发展,其价值意义更在于科学改变了世界。随着科学的进步发展,人们的视野开阔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归根到底,科学改变了我们人本身。


四、科学家们“求真”、“严谨”和“执着”的精神品质需要传承。


探索奥秘、追求真理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不竭动力。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从来没有停息过对科学的探索和真理的追求,探索真理是人类的高尚追求。人生有涯,而宇宙无际,人类千百年来苦苦探索的事实经验告诉我们,科学的世界是没有尽头的,需要人类始终坚持不懈的追求。这些科学家们的“求真”、“严谨”和“执着”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后人尊敬和学习。


从这些角度去思考,我们历史教师是否就能找到科技史教学的思路呢?愿意与同仁探讨!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