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研究 >> 正文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
孙显林:如何做好初高中
潘传振:例说利用教材训
人民版高中历史新教材教
佚名:谈谈乡土教材与国
校本教材开发中如何关注
新教育理念下历史教学法
改变教学流程  创新教学
刘向荣:如何开发作为课
施丝:初中历史创新教学
最新热门    
 
新教材 新问题 新挑战——高中历史四套新教科书使用后新问题刍议

时间:2009-10-18 17:22:45  来源:manager5
 

新教材  新问题 新挑战 

——高中历史四套新教科书使用后新问题刍议

浙江师大附中   吕准能   321004

 

我国的高中历史教材建设的成就有目共睹,与以往大纲体系下的旧教材相比,它在版面设置、章节体系、课型安排、观点表述、内容安排和练习设计等诸多方面都有显著的优化,集中体现了史学发展的新成就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观念、新思想,笔者拜读后确实令人欣慰。但是,从有利于历史学科教育教学功能充分发挥的角度来看,有些地方还得润色、修补和斧正。新课程实验的时间还不长,但已经和将来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仍然不少,这则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教材编写的新探索

新课标指出:教科书是历史教材的“核心”,“历史教材是历史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在教育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材系统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学生练习册、学习指导书、文献资料、著作与读物、图像材料、历史文物与模型,还有教具、课件和网络信息等,其中教科书是教师和学生开展历史教学最为基本的依托。

 

建国以来,我国长期实行“一纲一本、编审合一、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化的教科书制度。直到1985年后,课程教材改革的步伐加快。在考察了以往历史教科书和中外港台历史教科书的体例、结构,同时,吸收了现代心理学、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及各学科领域研究的最新理论成果,并借鉴引进学科教学法改革探索的成熟经验。从而,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学历史教科书尽管有了明显改观,但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呼唤新一轮的课程尤其是教材的进一步优化。

新课标的制定,对教科书的编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新版高中历史教科书总的编写思路为,坚持以本国史为主,遵循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为主轴的文明史和全球史观的线索,采取学习主题的编写结构,注意中外历史之间的联系,纠正以往轻视世界古代史学习的不当做法,实现了中外混编、古今中外贯通,必修和选修相互协调的课程结构,从根本上改变了占主流地位的传统编写模式,建立起了模块相对独立、总体整合的内容体系。新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共9册,其中必修课教材3册,选修课教材6册。其中必修课又分为:第一册侧重反映中外政治领域;第二册侧重反映中外经济领域;第三册侧重反映中外思想文化领域的内容。选修课包括: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等部分。

为了使新教科书更上新台阶,各界应再接再厉,重点把握新的课程理念,吃透《课程标准》,还要向生活学习,向专家学者和一线的历史教师学习,开拓进取。四套新教科书多采用大开本,并充分利用每页的空间进行版块式设计,以新颖、活泼的形式和丰富、翔实的内容推出,人们在普遍感慨新课程

 可喜的变化与可贵的探索,则有一种别开生面的感觉。课程标准只是提出了一个轮廓目标,至于如何实现,给教材编写者、广大教师和学生留下了很大的余地。编写教科书的过程就是将新课标的理念、设计具体化的过程。不同版本的教材具有不同的编写体例、切入视角、呈现方式、内容选择及图像系统。从而,不同版本的新教科书在继承与创新中各显其能,并形成了各自的特色。

新教材编写有待于进一步关注的新课题

随着新课程实验的扩展,目前的教、学、考已经进入一个十分艰苦而微妙的阶段,作为教材既要符合新课标,又应适合日新月异的教学改革的需要。选取教材内容和形式时要注意三方面的联系:一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二是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三是相关学科。笔者挂一漏万,就新教材编写上有待于继续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从以下几点抛砖引玉:

[1]进一步注重编写的规范和程序的严格。要求教科书的编写者和审查者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一丝不苟,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在撰写中则必须落笔有据、史实确凿;在评价时要力求中肯、准确;在审查中则广泛听取相关学者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也要注意中学的反馈,有商榷和疑难必须反复推敲。譬如是采用通史还是专题形式存在着很大的争论,毕竟历史是严格地按照时间顺序发展的,注重时间脉络是历史学科的特点。为了保证精益求精,期待今年的教材继续得到精编简化.

[2]在教材结构、内容、形式等方面的急剧变化对于学校与教师带来的挑战。我国的初中高中历史教科书长期采取“两个循环”的编排结构,现在转变为了“模块-专题”的体系,尤其是选修课的开展,全新的体系内容与体例形形式,并非以往的小修小补或大同小异,何况历史跨度大,中外兼顾,不仅为广大教师与学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更要求学校的管理、教学、科研与评价都应及早应对。由此,教师一定要钻研新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原则、体例、特点及知识结构等,克服“本领恐慌”,大力滋补营养。目前高中历史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满足不了承担新课程教学的需要,而且师资缺口还较大,教师能否驾驭教科书、如何运用史实的能力面临着新的考验。

[3]难度与容量的把握也值得推敲。本来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定出的知识是“保底不封顶”,强调关注目标底线,“顶”的程度要根据学生情况处理,不能过分拔高。但实际情况却是,一方面是跳跃性大,初中学习与高中学习之间一个比较高的门槛不大易于跨越。同时,专题体例分政治、经济、文化等几部分,使本不可割裂的历史内容割裂开来,人为地增加学生理解的难度。另一方面是课本的知识太繁杂,学生要掌握内容太多、每节课内容负荷超载,完成基础知识传授已十分不易,给学生进行探究就难以保证落实。此外,部分内容挖掘过深,而课时又太紧,仅讲课都已极其仓促,能够深入透彻地叙述基本的教学内容谈何容易?那么去思考与探究就更加棘手,势必造成教师语焉不详,学生只能一知半解。由此带来的教学任务与教学时间安排上矛盾十分突出。例如世界近代文化的一个知识点“相对论和量子论”深奥玄妙,仅给半课时勉为其难。再如理解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产生的艰难性、曲折性和历史进步性问题,这涉及许多尚未接触的政治学科问题,其难度可想而知。必修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必修一中有关“罗马法”的内容中相关术语更难以领会。另外,一些叙述不够简要,譬如必修二罗斯福新政的叙述过于烦琐。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有限和阅历不足,可能让学生似懂非懂,使教师的胜任程度打了问号。

[4]新课程与高考的两张皮局面,如何契合与配套亟待解决。课标的理解见仁见智,而四个版本对同一问题却有着不同的提法,有的甚至差异很大,在高考阅卷把握起来真不知怎样下笔。怎么进行选修课的指导、教学与考核为更的疑虑,新高考的及时跟进已迫在眉睫。

 [5]教材的选用与竞争问题。目前,教材的选用权已下放到地市,今后发展方向是下放到学校。学生作为教育的服务对象,能否获得实惠而精美教材,谁有权决定教材的采购等问题摆在面前。各套教材在比较中求质量,在竞争中求发展,只有优胜劣汰才能促进教材编写和出版质量的提升。

[6]纸张和印刷漂亮多了,但感觉有些眼花潦乱,有过于花俏之虞。针对部分落后地区的实际,每本教科书的大约15元的价格并非轻松,必须要为相对欠发达的地区的师生提供物美价廉的教科书来,希望以后能有填补这个缺憾。提高教材编印质量,降低教材价格,保证课前到书要狠抓落实。
    另外,四种版本的高中历史新教科书共同存在着内容处理上的一些问题,如:
   (1)加强渗透本民族本地区历史和文化内容。在历史课程中,对于民族或区域历史是很重视的,这对于维护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起着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少数民族自身的发展史,即除了政治史外,经济史,社会文化发展史也很重要,在民族教育上一定的系统性决不能忽略。但少数民族史仅在必修一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一块内容,显得过于单薄。关于台湾\香港和澳门的分量严重不足,只有在必修一的“祖国统一”子目中涉及,而其经济、文化成为空白。

(2)亟待关注普通民众的作用和体现男女平等原则。近年来虽然开始注意强调历史教育的大众性和普及性,但远远不够。梁任公先生当年批判了传统历史是帝王将相的谱牒,在教育日益普及的今天,芸芸众生不能忽视。青年群体篇幅极少,成人化色彩急需淡化。随着中学女性教师和学生比例日益扩大,教科书是面向所有的男生与女生的。女性的历史被历史教科书编写者轻视甚至歪曲,是个长期形成的惯性。女性即使列入也往往是以“附庸”身份出现的,比如人们所熟知的昭君出塞和文成公主入藏,是服务于民族大团结和国家统一的。
   (3)分配不同国家历史所占的比例及其原则。内容选取仍然受到“欧洲中心论”或“苏联中心论”的严重影响,以往以大量篇幅讲述苏联、美国、西欧的历史内容,而对亚洲尤其是与我国具有更多相似之处的各国尤其是邻国顾此失彼。我国与印尼、印度及与非洲的埃及;南美的巴西等国往来的日益加深,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4)依据男女学生个性差异来安排教学内容。一般而言,男生对军事和政治比较感兴趣,而女生则对文化和社会生活比较感兴趣;男生对解决综合性强的问题比较擅长,而女生则在细节研讨上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男生对发达国家的历史和国际关系更感兴趣,而女生则对落后的其他国家和地区更感兴趣;男生似乎更愿意接受一些抽象的媒介信息(地图、图表),而女生则对具体的媒介信息(图片、文字说明、表演)更感兴趣。依据男女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兴趣,最大限度满足大家的需求要引起关注。

此外,重点充实重要价值的历史题材。如“抗日战争”这样特别具有重要意义的内容,而各版本有关抗日战争的内容篇幅过少,以往4个课时的容量,根据新教材的安排似乎只是一课时,而且涉及的图片单薄,人物数量稀少 ,抗战题材缺乏说服力。

新教材编写所面临的挑战与展望

上述问题只是一孔之见,对整体而言仅是白璧微瑕,希望再版时锦上添花。四套国家级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出版在为实现“一标多本”迈开了坚实的一步,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是传统教材无可比拟的。当然,新教材也不是尽善尽美,还有许多有待于探讨和完善,并必须经过反复的实践来检验。

回顾目前新课标下几套历史教材的成败得失,是为了按照新的时代要求和素质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点,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归宿,力争体现新的课程观、人才观、教育观,满足现阶段教师和学生的需要。

诚然,既然作为实验教科书,就仍还是一种“毛坯”,它绝不是一种“美仑美奂”的“标准件”,也绝不可能是“经典式的‘圣经’”。2005年秋季使用的各版本高中历史实验教科书第二版较之第一版已精简了不少内容,充实了一些史料,修正了某些提法,就是针对调查师生使用情况后的主动调整。

优秀的教材应该是这样的:定位准确、取舍合理、体系得当、风格优良,充分体现

 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应是“教本”与“学本”的有机统一。另外,教材的编写者和出版者在教材的形式美以及呈现形式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的激励作用上,还有很大的文章可做。从叙述风格来说,应写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上大功夫,还要写得生动饱满,寓论断于叙事之中,不作空论。另外,历史课程内容的编排不能违背历史发展的逻辑顺序,一方面注意控制教材内容总量,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令一方面适当降低某些知识的难度要求,改变原理性知识偏重思辨和过深、过难的现象。在保持目前初中阶段的难度的前提下,降低高中教科书的总体难度是行之有效的思路。

质量是教材的生命,是学校选用教材的主要依据。四套国家级教科书的出版距离“一标多本”的本质,即风格上多种体例并行,有适应不同区域和类型的教育水平的多种版本教科书,尚有一定差距。不同地区经济发展、自然条件、文化传统差异很大,教材的编写者要充分利用本地区具有特色韵丰富课程资源,开发出既符合课程标准又能体现当地实际、各具特色的教材,避免长期以来单调的窘况。对于特定的区域和学校而言,只有符合当地实际和学生实际的教材才是最好的教材。校本课程和乡土教材是统编教材的必要补充和辅助。尽管新教材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内容繁杂,头绪繁多,难度太大,细节处理的重复、脱节与纠缠不清等,但不管怎样,毕竟已有了良好的开端。

 

综上所述,试想散发着时代气息,内容清新的历史教科书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只要我们以人为本,齐心协力,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审视,反思课程与教材,在立足现实的同时着眼于长远,笔者期望并相信,中学历史教材的编写一定会日臻成熟,必将推出更多更好的高中历史教材系列,既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又能赢得广大师生的首肯和社会的好评。我们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笔者仅以其中的“中国抗日战争”——“国外战场”这一知识点为例,旧教材基本上没有涉及这个内容,新教材则不统一,即使涉及了所选取的历史事实也不一样,人教版选取了为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与日军作战的史实;人民版选取了二战中中国战区盟军最高统帅部成立,蒋介石任最高统帅、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等四个史实;岳麓版则没有提及“国外战场”内容。在朴实的叙述中给学生以人格感染,在精心推敲的术语中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在图文并茂的框架中给学生以兴趣牵引,正是历史教科书的叙述方式的理想境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