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研究 >> 正文
中国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教
体验式教学历史话剧《大
对高一历史教学要解决好
侯云燕:历史教学中的心
马善昀:历史点拨教学“
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相结
高中历史教学改革与素质
历史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
黄晋瀛:中学历史教学中
历史教学设计探究:结题
最新热门    
 
改变教学流程 创新教学模式

时间:2009-10-18 17:53:58  来源:李应平
 

改变教学流程  创新教学模式

 繁昌县教育局  李应平

[ 2007-6-25 15:51:00 | 寒江雪]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如何推动新一轮课堂改革,使其更符合时代精神、更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全面发展,是当前历史教学研究应着力解决的问题。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历史教学要注重教学过程与方法、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从理论上我们都知道要这么做,可如何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来体现这些理念却成为我们广大教师难以逾越的坎。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和思考,我总结了一套颇为实效的教学模式。

我的课堂教学流程一般分为四步,即感知历史•积累历史•体验历史•感悟历史四步曲。有时把感知历史和积累历史放在一起,成为三步曲。在教学中,我体会到如此教学,效果较好。一是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进入角色较快;二是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变。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对于新课教学,我一般采用课前预习,让学生初步感知历史。新课导入3-5分钟左右,每次我都变换不同的方式以此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有迫切的欲望,这是第一步感知历史的魅力。接着是学生阅读课文,由学生提问题,再由学生解答。这部分大约花费20分钟左右。在这部分教师可适当补充教材以外的内容或由知识丰富的学生进行补充。解决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了解,进行历史知识的积累。第三部分播放视频或图片,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进行知识的强化,大约5-10分钟左右。最后,进行问题的探究或教材知识的延伸,大约10分钟左右。例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课《最可爱的人》,我的教学流程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步感知历史,我要求学生课前收集抗美援朝资料、阅读教材。形成对历史知识的初步感知。课堂导入以《志愿军战歌》为切入口,让学生在嘹亮的歌声中感受志愿军豪迈的精神。第二步进入积累历史知识环节。提问学生:“如果你是教师,你会向学生提问哪些问题?你觉得本课学生应掌握哪些内容?”学生提出问题后,可以要求学生自问自答,也可让别的学生回答。如果教师觉得学生提的问题没有囊括课标要求,教师可以补充。也可请查阅资料的同学补充。第三步体验历史。主要播放《上甘岭》电影片段,让学生神入历史,进行情感体验。最后是感悟历史。提出问题如“为什么志愿军战士被誉为最可爱的人?你认为今天最可爱的人是谁?理由。”整节课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

单元复习,枯燥乏味。是教师怕教学生厌烦的课。可通过积累历史•体验历史•感悟历史三环节进行教学,效果很好。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我的教学流程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由学生谈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或事件。进行历史知识的积累和巩固。教师可适当补充学生没有复习到的内容。第二步,播放图片或视频,进行历史体验,让学生神入历史、触摸历史,进行再度强化。造句“我敬佩……我愤恨……我叹息……”进行情感体验与升华:第三步谈启示与教训。一方面进行知识的延伸,另一方面进行情感的升华。达到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的并重。

介绍文化的课文,知识点比较散,似乎很难用四(三)部曲去操作,特别是中国古代文化史,相对初中学生而言,略显枯燥。其实教师只要肯动脑筋,讲求方法和过程的教学、潜移默化的情感渗透的课堂依然可以找到。例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我的教学流程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步积累历史知识。本课主要内容为建筑、雕版印刷、诗歌。建筑、雕版印刷离学生较远,而诗歌学生从小就耳目能详,语文课中已有大量积累。怎样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把三块内容串联起来,已成为本课开篇之急。于是我就设计出乘时光列车去旅游的方式,用唐诗作为主线串联教材三目。一下子调动了学生兴趣,为本课良性发展打下基础,让学生感知历史的魅力。

课本第一目主要是概述了隋唐建筑的特点,分述了赵州桥与长安的概貌。如果仅简单介绍,学生就无法体验历史,也不能进行历史性的思维。我选择播放赵州桥、长安、大明宫含元殿的视频与图片,让学生感知历史。接着让学生分析出它的特点。进行知识的积累。最后让学生谈透过这些特点“他们眼中的‘唐人’是什么样的胸襟”,进行历史感悟。

第二目是雕版印刷。我选择了体验历史:让学生动手体验雕版印刷的乐趣。雕版印刷这目内容简单、直接告诉学生又显得草率。讨论书中给出的动脑筋,初一学生知识储备决定了它无法开展。我没有走老路,从解放学生双手出发,让学生体验历史。真真切切感受到雕版印刷是祖先的杰作,同时也深深感受到雕版印刷者的艰辛,做一项工作的不易。在这里,学生雕刻的不仅是橡皮泥,也在抚摸祖国的历史。这种触摸让我们历史课堂多了份灵气与韵动。看同学们兴高采烈的样子,我感到这堂课是学生的。无论他们是否体验了雕刻印刷的精美与科学,他们的欢乐将是永恒的。这种模式的运用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取舍,不能生搬硬套、千篇一律。

第三目唐诗,学生熟悉,再照本宣科,学生肯定兴趣全无。我设计学生表演《李白醉酒戏权贵》历史剧。从学生喜欢的历史剧导入,让学生感到品诗其实是品人,诗的境界就是人的境界。在学生讨论“看历史剧的感想”时,有个学生说“李白不识时务、恃材傲物,不好”。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发言,有效进行了情感教育。而在另一个班,我选择通过模拟科举考试考诗进行新知识的迁移,因为这个班和前面班相比,学生思维不是很活跃,掌握基本知识对他们来说更重要。但唐诗又是学生们喜欢的、比较熟悉的。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所以出彩就更困难了。我没有从文学的角度条剖缕析唐诗的特征与地位,而是让学生去体验,跳出了语文教学的框框。从科举考试考诗切入,让学生参与,用历史剧完成对新知识的迁移。一改旁观者的角色,让学生沉浸在历史的长河中,亲身去感受、触摸唐诗那炙热的温度。为了贴近学生,诵读的是唐诗人在学生家乡写的诗,这是我在校园网上准备的,学生会用,说明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变强了,诵读李白那样的大诗人写给自己家乡的诗,爱诗爱家乡的情感怎能不油然而生?最后进行历史的感悟:总结三位诗人诗作特点及产生这些特点的历史原因,让学生站在历史的高度去体验唐诗,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通过实践我觉得感知历史•积累历史•体验历史•感悟历史是一个好的教学流程。问题单一、便于操作,思路清晰,有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因为在这种模式中,学生的基本知识不会丢,又能提高学生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表演的天赋都能得到有益的锻炼和提升,同时情感教育也能悄无声息的进行。但任何教学模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根据学情、教材内容、课标要求、教师自己的个性进行调整、补充。

通过以上教学实践和反思,我感到我们教学模式应该注意从“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让学生潜能得到开发、身心得到发展,这样课堂才能生机盎然。教学设计应预留空间,把计划性课堂变为计划性与生成性互补的课堂,这样的课程才是生成的开放的鲜活的。历史感悟环节常常会出现生成性资源,使课堂充满张力和动感。没有学生天才的表演,课堂气氛哪有那么活跃?学生是宝贵的课程资源。给学生表演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体验到历史就在我们身边。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历史,让学生历史地认识生活,体验和触摸历史。历史才会鲜活。也许有些历史已成过往,但我们可以神入历史,进行历史性的思维。平时就应注重体验式历史的教学。在实践中实现结论与过程的统一,让学生触摸历史,感知过程比单纯说教灌输要好的多。雕版印刷那一目教学的成功,概源于对教学过程的关注。一节课,教师不能仅满足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就完事,还注重了德育的渗透。在这里,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阵地,也成了养育心灵的殿堂。历史感悟必不可少。它不仅是课堂的延伸与拓展,更是对为什么学习历史、怀疑历史教育在人类文明进程中作用的一记响亮的耳光。

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成为历史课堂的主角,构建生命的课堂,一直是我教学追寻的目标。愿我这微弱的探索能给新课改带去一丝清凉,希望我奋力前行的背影里有你支持的目光。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