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研究 >> 正文
中国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教
体验式教学历史话剧《大
对高一历史教学要解决好
侯云燕:历史教学中的心
马善昀:历史点拨教学“
高中历史教学改革与素质
历史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
黄晋瀛:中学历史教学中
历史教学设计探究:结题
岷江:历史课堂教学的色
最新热门    
 
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相结合的操作性研究

时间:2009-10-18 17:55:08  来源:周长森
 

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相结合的操作性研究

 

 

     周长森   

 

     中学历史在线   

——高中历史教学研究日记汇报

[摘要] 高中历史教育界近来出现一种迷茫,这种迷茫是高中历史教育者由前阶段素质教育状况造成的内心痛楚独白。其实质,是高中历史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过渡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因此可以说,如何理顺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之间的关系,是近阶段高中历史教育研究的重大课题。本人研究认为,现代教育必须继承发扬传统教育的优秀成分,建立由传统到现代过渡的科学操作系统。本文即在这方面试做努力。
关键词:传统教学  现代教学  困惑  教材  考试  历史日记  历史网站

前言:传统与现代的困惑

    无疑,如今的中国在经历着重大而深刻的社会转型革命,这种革命也包括教育领域。广大中学历史教育者,因为站在教育的第一线,也因为历史学科的特殊性,而显示出非凡的渴望之情。但因为诸多原因,我们历史教师面临的困惑也同时不断地折磨着我们,这其中就有对传统与现代之间矛盾统一关系的认识上和操作上的困惑。
    今年《读者》杂志第20期刊登《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历史教育》一文,国内最大中学教育论坛教育在线文科教学论坛(http://www.eduol.com.cn/web-ia/bbs/list.asp?boardid=17)曾对此进行讨论。下面着摘一些参与讨论的高中历史教师的发言:
    1.同意“历史的内涵和外延都是极其丰富的,但是我们的历史早就被阉割成只剩下一个不伦不类的阶级史了.政治史、军事史、艺术史、哲学史、经济史、宗教史等等要不成为点缀,要不被完全抛弃,所以我们的历史教育其实比很多教育都更失败。”
    2. 很多时候,感到我们学生学历史学的真的很苦,而自己讲的也很累,但我不知道自己的累和学生的苦,最后又有多少价值。
    看到此帖的时候,我想起了“新思想萌发”一节的背景来……
    3. 学习历史:第一感知过去,第二明晰现在,第三预测未来!可惜的是我们的教材仅有可怜的、少少的、已被别人反复咀嚼过的第一,我们的考试也只有第一和死板的第二。第三在哪里?楼主提供的信息说明,第三在国外。
    4.我们在课堂上和学生讲现实他们很喜欢,可考试呢?
    5. 所以,一定要改造考试,不改造考试,我们的历史教育全部玩完。
    6. 历史教育如果只在陈谷子烂芝麻的史实中徘徊而不去关注现实,那将会陷入何种境地?
    同样是该论坛,还进行了诸如“历史深处是细节还是理论?”、“教育的困惑”、“构建历史教学的精神内核”、“文科教师的使命”、“我们的历史课成了坐牢课”、“课改迷惑”等的讨论。这些讨论具有明显的情绪倾向性,即对现代教育难以推行的困惑与愤慨,对传统教育包括对教材进行了否定与抨击。但冷静思考,不难发现,许多教师的困惑抱怨其实都来自于对历史教育改革的常识性错误。由《读者》一文所举中国考试的例子并不能得出对传统教学全盘否定的结论,后面的几个讨论也暴露出教师浮躁心性和对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关系的错误认识。
    我们应当大张旗鼓地进行现代教学的尝试,无论理论层次还是实践操作层次,我们现在不是尝试多了,而是非常不够,尤其我们基层历史教师,更应成为现代教育的弄潮儿和先锋兵。但冷静思考,不难发现,我们许多的困惑乃来自于对传统教育急切的否定。其实,全盘否定传统,将历史教育上的弊病都归因于传统教学,是犯了形而上的基本错误。我们都知道现代根植于传统,现代从传统那里脱胎,并汲取营养,抛弃传统将置现代于无根状态,但我们在进行高中历史教学改革中,为什么就违背了二者的关系原理呢?我们高中基层历史教师切不可浮躁与好高鹜远,路不在幻想之中,脚与腿是连接在一起的。
    本人也曾经历过长期的现代教育困惑,但当我沉下心对传统教育进行再研究时,发现传统教学对于现代教学的价值,我豁然开朗,整个的教学研究方向发生了改变。我开始在关注现代的同时关注传统,从传统教学谨慎地延伸到现代教学的意义。
    分析论坛言论,发现教师问题主要集中在教材(包括各种教育内容)、考试、教法和思想等方面。教育的思想以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手段为载体,我在传统载体的开发上做了些尝试,希望传统载体能承当现代教育的一些目标。教法上,我仍在进行细节上的探索,如进一步完善5分钟学生提问开放教学法等,但仍需要我花一段时间进行整理。由于汇报时间关系,我下面着重就我本学年开始至今的研究结果,着重在教材、考试两方面进行说明,随带把教法方面的部分新思路也告诉大家。由于我在日常研究中以研究随笔的形式进行探究的,为方便起见,我将酌量引用这些随笔来说明问题

一、 教材依然是高中历史教学的依据

    (一)忌讳脱离教材  教材依然是高中历史教学的依据,教材这种教学的基础性地位不宜动摇。历史教材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也很大,我们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可以对教材内容做适当的调整,但忌讳脱离教材。这关系到教育学和科学学的精神问题。
    我曾写一随笔曰《创新岂可随便偏离?》,对现下脱离教材,貌似改革,实是对科学精神的背叛行为进行了一些理性批判。文章摘选如下:
    “某教师讲授《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节。该教师让叶铭琛占据了大半节课堂,似有喧宾夺主、无视主线和投机取巧。教学的花架子,是教学的大敌。”
    “教学,随着素质教育和现代教育理念的兴旺,出现真创新与假创新遍地开花之势,创新成光明正大,‘守旧’成过街老鼠。如此态势下,任何人都不敢默守传统,只要是观摩课,必定在新奇上下足文章,才显自己进步和优秀。其实假创新很多。创新已经到了呼唤教育学的地步了。
    “1.教育学需要创新。毫无疑问,教育学需要创新,这是教育学服务对象改变和教育学自身改变要求的。教育学服务于社会,社会变革成为教育学变革的最大动力,社会需要具有理性、圆融、综合等素质的人,教育则因而变得开放大气和贯通,由专门培养技能变为以培养技能、方法和意识价值等立体目标和可发展目标。教育学自身由于不断的自身发展,为教育创新提供了诸多理论和思路支持,并推动教育本身实践操作上的更新。这些已经无庸赘言。
    “2.创新需要科学性。这话本身也是真理,没必要废讲。可话好说,做却难。中学历史教学的科学性在哪里呢?中学历史教学的科学性至少有: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符合中学的课程特征、符合历史的学科特征、将现代与传统有机结合合理过渡等。中学生由于知识储备和思维力所限,教师授课不可过于成人化或幼儿化,不可跳跃频繁,不可太抽象或太具象。中学生属于学生,因此历史教学必须符合课程特征,以便服务学生特定身份的需要。历史学科有自身的特征,不是大杂烩,不是喷云吐雾,它有自身的规范。创新不是唯现代,它必是由传统到现代的合理发展,缺乏传统的内涵,现代就成为虚假空洞。
    “3.历史教育需要严谨的研究风气为基础。举上面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课说,教师必须抓住课文主线,在此基础上展开,而不可偏废。本节主线是中国市场的进一步被打开,中国一方面近代化市场更加开放,一方面酝酿着历史变迁,如果抓不住这主线,则授课将成为外行念经。上面的教师,大讲叶铭琛,虽然能揭示战争失败的部分原因,但这个问题在讲鸦片战争时就已经该解决掉了,而在此费力讲授,不能说明挖掘知识的任何高明。”
    因此,我建议教师在科学严谨思想指导下,先研究教材,在将教材研究透彻的前提下再谈课改。
    (二)重视教材价值的开发  为阐明教材的价值,我写了《重视教材使用与价值实现》一文: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即使在现代教育下,此地位亦不容被轻易否定。否定论者认为教材有陈旧、僵死等缺陷,不能担负素质教育大任,遂主张自我改动教材,或增或删,结果许多教师由于自己能力有限,考量欠全面,而南辕北

 辙。由于社会巨变,我们当然要呼吁教材改革,但如今重视教材已经不只是教改问题,而是关乎什么样的研究作风和工作作风问题。”
    “重视教材至少有以下理由:
    “1.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在如今现实,教师不能提供可以替代现行教材的教材情况下,最好认同对现行教材的利用态度。脱离教材,将导致学生学习内容的偏差,至于学生陷入失败。
    “2.教材与教改可以部分调和,教材依然是学生学科能力与创造能力、现代意识建立的主要基础和途径。在无法撼动教材的情况下,适宜采取妥帖策略,而不可走向草率卤莽。只要处理教材得当,在一定理论科学与应用科学指导下,是可以以教材为依托,实现诸多新教育目的。毋庸讳言,教材足以担当新教育的大部分任务,如了解历史状貌、掌握处理资料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历史理性精神、培养学习意识和能力、奠定创造意识和能力、积累社会参与意识和能力等等。这些知识、意识和能力的掌握不能靠夸夸其谈、空中楼阁,必须扎根土壤,有所凭借。这个在教学中的最好载体,就是教材。当然,教师可以适当谨慎补充教材,但不宜伤教材大体。
    “3.教材依然是考试版本。学生在长期的训练中,已经建立考试的机制,如果学生考试失败,则他们将陷入失败的角色定位,那么教师所有的教改努力都将受到抵触,到这时候就该宣告失败。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考试的价值,从而体会到教材的意义。
    “4.教材还有继续研究的价值。教师的成长过程,是在第一线的实践中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和调节的过程,我们应该承认,假如我们不是个相当成熟的教师,则我们对教材的研究依然有大量的工作可做。如果我们没能透彻充分研究教材,如对教材内容的处置、对教材与教育目标关系的处置、对教材与师生个性关系的处置、对教材与教学改革之间关系的处置等等,则就不好忽视教材的价值。
    “5.审查自己教学、教改的态度与策略是否具备科学严谨精神。教学与教改都是科学工作,需要科学精神支持,来不得半点的轻妄。科学精神包括探索精神、实证精神、原理精神(追求根本)、创新精神和独立精神,可是我们轻妄者在讲求科学精神时,往往忘记实证精神和原理精神,只歪曲鼓吹片面理解支持盲干的探索、创新和独立。说到这里还要提及科学思想,什么叫科学思想?第一,懂得承认和尊重规律;第二,懂得违背规律是要受到惩罚的;第三懂得干什么事情都必须弄清它的根本原理,都必须抓住最基本的东西。说到这里,我们就该思考,我们具有了否定教材和忽视教材的素质了吗?
    “6.过错责任不能让教材全部承担。我们发现自己教学和教改过程中出现困难时,往往不能认识多方面原因,而原罪于一点。许多教师是原罪教材的。其实,教学中出现困境,有诸多原因,比如教学或教改的其他环节上,处理不到位?比如教学(改)的课堂处理、辅导处理、作业处理、心理处理、策略处理、理论处理等等。也许还有教材处理因个人水平而受到制约,以至于对教学(改)努力构成威胁。
    “7.思考自己是否具有否定教材的资历。话说绝了,如今的教改是需要话语权的,一般教师并不具备这种权力,而只有宣释教材的义务。之所以说只有宣释教材的义务,是因为我们的上级部门和学生及家长对我们规定的任务,那就是出成绩,假如我们不能拿出令考核者满意的结果,则我们将在具有话语权之前失去任何实现成功的机会。我这样说并不是对传统势力妥协,而是出于明智的思考。注意,我否定的是轻举妄动和轻为,而并没否定教师对教材的合理批判精神和行为,但我主张这种精神和行为要讲求策略。
    “一口气说了七条理由。既然必须重视教材,下面就该谈谈如何实现教材价值了。对于教材的使用效率,一直应是教师努力的方向,只有教材使用到高层次了,我们的教学和教改才能上一个高层次,此非危言耸听。如何才能较好实现教材价值呢?我也只能暂时说出几法。
    “1.教材外围的作战。教材的实现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和辅助条件。教材处于一定的教学环境中,这种环境包括教学管理层的评价体系、升学的知能依托体系、时代发展的社会体系等等,可以说在由这些组成的教材环境中,教材的地位被确立为确定性又渐序发展性的学校教学依据。我们教师一方面要积极改善环境,另一方面也即最主要的是要尊重环境,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
    “教材是教学过程的一个中心环节,其实现质量需要另外环节的支持。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的德育激励环节、教学的检验修正环节、教学的研究开发环节、教学的课堂环节(又包括课堂设计、管理组织、心理心育、教学技艺、教学内容与目标、实践作业等)、教学的后续环节(包括教学的辅导环节、教学的反思调整环节、教学的环境建构环节等等),可以说,教材只是其中的一环。但不难看出,这个过程中,教材处于中心地位,其它环节主要为教材的实现服务。这不是“教材中心主义”,我认为,教材也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工具与手段,我们的努力在于如何通过使工具和手段最大价值化而科学落实教育目标的实现。
    “2.进行严谨的教材研究。我针对学识概念,提出一个教识概念,以对教学研究做出规范。与学识不同,教识指对教学的识见能力,范围指向性更加明确。有学识并不等于有教识,教学毕竟是门科学和艺术,没有专门的研究与实践,有学识也不一定胜任。教识中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对教材的慧眼识见,它是在对教材应用研究的基础上达到的内化素质。惟有对教材进行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才能正确认识教材和取舍教材。这些研究包括对显性教材与隐性教材的分析与运用策略等。显性教材指教材的各种符号内容与相应处理,如教材的图文信息及读取、教材内在线索结构与理解整理等。隐性教材,指教材符号下隐含的各种教育功能,需要教师在符合科学教育理念下进行挖掘与应用研究的工作。对于教师,无论显教材还是隐性教材都应当认真对待,不可忽视,不能轻易说对哪个对象已经无再继续研究的必要。
    “而且,对教材的研究不是侧重学理上的意义,教师在教学目的要求下,更要重视操作应用的策略考虑。毕竟,我们是教材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建设者,而非拆桥者,我们的工作性质决定我们更主要是教材的传输者。因此,在对教材进行研究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明白我们研究的限定性。
    “3.遵守教材使用标准。教材具有一定的使用标准,只有弄清楚标准才能保证科学使用教材。教材使用标准有哪些呢?一是教学大纲,教材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因此必须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这些要求包括知能、策略和情感,包括学科能力与综合能力、学科意识与人文的国际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等。二是评价系统,教材使用是受制于评价系统的,评价系统具有对教材使用的检验权力,可以对教师的努力进行宣判。与评价系统一致,可以从该系统中获得肯定和支持,否则,教材使用将走入困境。这种评价系统,主要指业绩之硬性考核评价(包括行政的、学生的、家长的等)、科学教育之软性界定评价等。三是教学具情,由学生状况、教师状况、环境状况等构成,教材使用要与这些具情谐和。
    “4.注意教材的调味艺术。教材的处理一方面要靠科学艺术性的提高来增强可听性,另一方面要注意对更大范围的教学资源和途径进行不断的开拓,依靠系统论,建立个性化的教材教学辅助体系。教材教学由于目的性强、取材相对狭窄,学生长久了可能感觉缺乏跌宕,这时教师可以利用一定的手段进行调节和调度。如有节课,学生出现困倦现象,我则利用心理激励,说他们都是很聪明的孩子,现在比赛谁最聪明?他们在竞争意识下,争抢着回应我的导学,效果极好。有时,我让学生问我答的内容与形式开放的办法,来丰富课堂活跃课堂。有时我搞些“魔鬼训练”,编制些题目,专门考察教材的熟练掌握程度。但要注意,这种作,不可喧宾夺主。调节调度要为课堂服务,为教材服务,通过课堂与教材达到为学生服务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目的。其实教材只要加强研究挖掘、课堂只要加强研究开发,可资调节调度而又不失规范的内容、方式、方法还是挺多的。
    “5.开拓教材的处理模式。教材处理,除了教师讲授模式外,还有什么可行模式?不管什么模式,都不能一用到底,否则一有机械嫌疑,二也会使学生失去味觉。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情和势在模式上进行开拓工作。教材课堂处理模式众多,不胜枚举,除了传统模式外,根据我的能力,暂列一些模式如下:
     “1〉.导学模式(与启发模式相近)。教师在这种模式下转变为导师,在兴趣、信心、内容、方法、目标等上进行引导、疏导、开导、劝导和示导,带动学生主动学习意识、能力和行为的发展。就此看,导学模式注重导师不能灌输,而是准确掌握布控教材等教学点,通过导拨、示范等手段教会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内在动力,达到对知识的积极学习。
    “2〉.开放模式。这种模式是将教材开放在整个学科、综合学科和整个时代中,这样因教材背景的开放性而使教材立意升高,使教材变活、通、用。这种模式,要求比较高,它一方面要求教师对学科发展状况与时代要求等全面了解跟踪分析,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对教材具有充分把握能力和高屋建瓴下回归教材的圆通力,即,既能升华又能回归。还有种开放模式是场景的开放,如把学生带到外场景等。
    “3〉.研究模式。这种模式借鉴自研究性学习,或者说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形式,我把它命名为教材研究性教学。这种模式下,可以是通过将教材内容课题化(或主题化)然后课题(主题)解决的整课教学方式,可以是对教材某一环节某一知识点进行研究化的节点教学方式,也可以在外面寻找一个课题而必须通过教材内容为解决途径手段的嫁接教学模式。不管怎样,必须抓住两个基本点:研究性、教材性。
    “4〉.争鸣模式,包括辩论模式、演讲模式等。这种模式更多属于研究模式,因为争鸣过程乃是研究的过程,只是增加了更多的思想撞击与说服技巧等。如今,许多辩论和演讲的教学实践课都需要学生课前的大量准备,学生课前准备是必须的,但是否需要是否有可能花大量的时间进行呢?实践证明,这种需要大量准备的课只能偶尔做。能否开发出可以大量推广的争鸣模式,关系其价值的最大实现。我比较赞同学生运用已有知能就能随时参与争鸣的新争鸣模式的开发。
    “5〉.多媒体模式。这种模式因需要许多计算机技术的保证,限制了它的推广与开发,但正因为其技术的优势,而具有了宽阔的前景。利用多媒体的便利,可以将博物馆搬到教室,将名人搬到教室,可以展示历史场景和历史其他的信息平台,可以将教材多媒体化。特别说明的是,那些只是将知识点和习题等简单展示的多媒体教学,不能称为多媒体模式,而依然属于传统模式。
    “6〉.注意教材内化手段开发。手段内化,依靠教材课堂教学、教材外围作战,这些在前面都已经说明,在此再次提出,是为了强调内化的实现。我在本年进行了教材内化的研究,除了进行课堂的研究、德育与教材关系的研究、作业研究等外,我特意给学生布置了历史日记的作业,希望通过日日记达到将历史与学生生活生命融合的人文效果,这将是教材与历史的最高境界的内化。历史日记,需要学生在文字表达、意境建立、思想阐述、知识融通、学习内化上下工夫,如此以往,则历史被思想化生活化,教材被融通化,从而实现历史、课堂、教材的内化和发展化。”
    下面,我举一个利用教材的例子。我在讲解《鸦片战争的影响》一节的条约前,极想搞清这些所谓近代中国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之间的关系,否则,它们的内容将是零碎的,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理解都将遇到很大的困难。在经过研究后,我先对研究最了归纳,写成《通过历史生活化来讲解这些条约之间的关系》。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应该如何处理才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据我以往和了解,大部分老师都是从屈辱史立论,通过各种主权分类来讲解。但这样做,一是立论欠发展感,值得商榷,二是并不能对理解有多少帮助。通过思考后,我进行了新的尝试,学生反应还好。”
“这些条约肇始于《南京条约》,故要将这个母条约讲好。要将这个条约讲好,则要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起讲。由目的而对应条约条款:割占香港岛是为商业目的,开口岸是为商业目的,协定关税是为商业目的。可以说,《南京条约》就是一个打开市场的充满商业味道的近代条约。这就是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牌,因为英国人来了,引发一系列因居住而产生的需要外交解决的问题,构成后面条约的主要内容。我做了如下的推导:
                               
    司法矛盾(古代法与近代法的冲突)
    司法观念与习俗不同
                      邻里关系矛盾   集中居住   租界

住   病       西医医院(西医与中医、古代医学与近代医学的矛盾)

     死       墓地

    宗教(基督教与西人信仰)    教堂
    “通过如此生活化人文化处理,则诸条约的关系一目了然。我们可以看出,第一批不平等条约是围绕《南京条约》签订的,为解决《南京条约》后产生的生活等社会的派生问题,可说是《南京条约》的完善。
    “当然,我们不否定教材对侵略的批判,我们在讲学中重视这些条款的获得都是通过不平等关系获得的事实。但我们不能只看到侵略的情感层次,历史毕竟是教人知识的

 ,而这些知识就包括能够转移、解决现世问题的技能,因此,我认为我的处理更加符合积极的目标。
    “且这种处理,使历史豁然开朗,更加具有开放性和兼容性。也许,这才能称为真正的历史吧。换个角度看历史教材,不是消极地否定教材,而是积极地利用教材,也许,这才是真正的对历史教学的创新之一吧。”
    可见,利用教材,是可以实现现代教育目标的,关键是我们教师以怎样的心态和工作的作风去利用教材开发教材。在立足教材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和操作,将会使我们的教学稳扎稳打。对课堂教学设计,我也曾做过阐述:“课程教学程序优化是一个层进的系统,这是我用教训换来的一句话。这个系统的第一层意思,就是程序,——没有程序,又何来优化可言?课堂课程教学最基本的程序包括复习检查阶段、正式授课阶段、知识应用操作阶段和反馈阶段等。正式授课程序是由基础知识的掌握到更高知能提升的过程,其中基础知识的处理是最主要的部分,可称为课程的主体。在一度普遍否定传统教学的风气推动下,一些教师(也包括我)不重基础,刻意剪辑教材和嫁接教材,造成基础教学环节的歪曲或流失,导致知能培养因缺乏基础的支持而流于空泛和一相情愿,最终是课程教学的效率低下,收支失衡。最能考验教师的水平的教学环节是基础知识的处理艺术,而不是假大空的歪曲本领。因此,教师应花最大的功夫研究这个环节,研究基础的内容系统、掌握系统、转移系统以及与较高知能系统发生连接的衔接系统等,力争由平凡中见伟大由平常中见奇绝,这才是真正的功力所在。”

二、 重视练习和考试的作用与开发

    (一)传统作业的价值  练习是实践作业的重要形式,作业的缺乏,是教学环节的缺失,将导致学生学不能用,最终是知识的流失。因此,我在传统作业方面做了一定研究,为此写了《传统作业依然必需》一文:
    “今天批改了学生交上来的作业——第一课到第三课的自编练习。发现许多问题,遂马上解决,占用了课堂10多分钟时间,进行讲评。感觉很值得。”
    “传统作业依然必需,因为这种供批阅的作业,才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对课堂理解的程度和差异性、对学习方法和作题方法的掌握度以及学生学习态度的变动等等,然后教师根据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式的针对性指导,才可以使教师起到督促学生的作用。只有这种传统练习,才是教师进行面批的好途径。记得我做学生的时候,老师通过面批不但给我指出错误所在,老师还和我一起寻找错误原因,这种爱的关怀给我以学习的无尽动力。因此可以说,传统作业的含义非常丰富。
    “曾几何时,历史学科作业被我们历史老师自己枪毙了。大概这原因很复杂,但我想祸首一定是新教育思想。在这种新教育思想下,教师们提倡新作业,提倡减轻学生负担,结果传统作业被所谓的譬如历史作文、历史论文、历史剧等新作业所代替。因为这些作业的滥竽充数,教师就懒于布置传统作业了。我想,历史教师的懒惰也脱不了干系的。包括我,我曾经是个热衷于面批的教师之一,那时学生的成绩也很好,后来懒惰起来,突然不布置传统作业了。虽然我也要求学生写历史短文,但那无非是自己懒惰的托词而已。我想,这和历史教师把历史自己看轻也有关系。历史是小科,学生不重视,教师以为临考抱佛脚背背即可,于是乎教师在哀叹中投机取巧,和学生一起寻找抱佛脚的捷径,结果反而是害了学生,学生其实并没有奠定扎实的历史功底,历史知识与能力、情感都是空谈,而空谈误国的事情历史上多的是。
    “传统作业在新的课程教育下,是不好被丢弃的。因为它有独到的价值。当然,我布置的传统作业一般都是自己经过编制筛选的。根据自己上课的特点与内容、学生反馈易错处、融合学习方法与思想情感等隐性知识要求等等,精编一些个性化的具有针对性的讲义,这大概是传统作业中比较具有责任心的类型,当然效果也会更好。自己编制,可以使练习作业很好地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也能更好地反馈教师教学的效能,我比较提倡这种做法,所以我说的传统作业是传统的形式里加进去一些新的理念。当然,它还是属于传统作业。”
    写完后不久, 我在另一次作业批改中发现一些新的问题,遂成《作业批阅发现》一文:
    “国庆节刚回来就开始批阅作业,感觉自有不同。不同在对他们亲切之情下想多说几句话。”
    “学生作业透露出他们勤奋多寡,所以对于作业要有个勤快分数。勤快的学生表现在题目作得满和认真,懒惰的学生则潦草马虎和逃避题目,宁愿丢人也要尽量少作。对付这种学生,一要在等级分数评价上作出评价,二要给出口头的关于勤奋和历史学等的批评教育,三要个别督促补习,务求使其明确利害,改过自新。
    “学生作业透露出他们智能高下,这更能促使教师清醒任务的多样性和艰巨性。有的学生很快捷正确地掌握了教师的授课,有问题也是可以一点就破,这样的学生让老师感觉兴奋。有的学生掌握力领悟力低下,作业就体现出错误率居高不下,许多很简单的问题却也悟不出来,这样的学生让老师除了伤心自己之外也只能寻找可以导致其开悟的良法。有言“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虽然绝对了点和对教师苛刻了点,但苛刻下也促进教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和职业道德;确实,对于智力较后进的学生,教师要耐心分析,给出方略。也许问题并不在学生的智力,而在我们教师教育存在应该思考的地方——
    “在授课上,我们是否对学生的差异作出充分的估计,从而注意了授课的内容和方式?针对学生悟性差异,教师授课一般要注意难度和授课的方式,如尽量深入浅出和将抽象理性具体化,如着重让这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等等。所谓备课一在备课程一在备学生,这备学生该指如是。
“在作业的设计上,我们是否体现了学生的差异,从而维护那些智力差异学生的学习认同度。作业要通过教师设计,区分层次,安排过渡,隐喻策略,充满教育智慧之阳光,好让学生循序渐进中促进学习力。
    “在作业的批阅上,我们是否很细致,并耐心地给出针对性评断批语?一一细评,确实累,但有实效:可以感动学生,可以让学生知道之所以错与何去何从。我们不放过任何对学生产生教育的机会,这也许是教师伟大之所在吧。
    “在授课之后的后续阶段的辅导上,教师做了多少?在历史学科的辅导上,坦白讲,我们历史教师大多是没落实的,原因也许出在我们的认识上:我们也许认为历史是小课,辅导该让与数理化语外这些理解性主课上,于是甘愿自我牺牲,这其实是错误认识,因为历史同样需要理解和辅导的环节;我们也许认为要减轻学生负担,辅导本身就带有压迫色彩,因而少在学生面前出现也就等于帮助学生减负了;我们也许认为课余时间该是学生的自我支配时间,我们不适宜干涉进去……确实,现在时世为教师对学生的课余辅导制造了越来越多的障碍,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历史教师自我取消辅导的理由。
    “学生作业透露他们经验和方法的种种不足,使教师发现他们幼稚之可爱,并思考促使他们成长和自己进步的具体步骤。如我这次批阅,发现学生概念错误,有学生将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错写成废除土地所有制,失掉几个字,能做大文章;有的学生审题不谨慎(有的实质是知识没掌握),把关键限定词漏掉,显示学习态度不认真和作题科学性缺乏;有的学生不能分辨出主观和客观孰更本质、纲领与实际孰更根本等;有的学生不能以不变应万变……不一而足,都需要教师拿出解决的办法来。
    “作业,是教学反馈的重要途径和策略,对教师自我调节大有裨益。”
    我在作业对学生学习调整和教师教学改革的意义方面着重进行了分析,不难发现,作业可以使学生学会严谨的学风、实践的经验和学科的综合的素质。
    (二)考试的开发  考试,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作业的部分,但自有独立的价值,我特此提出“学生考试系统”的概念。为了进行考试的研究,我在本学期建立了月考制度,通过月考建立研究的资料。为此我写了四篇研究随笔:
    A.考试的新旧价值——《考试的妙用》
    “今天给学生进行了次考试,这是我许多年里第一次对学生进行如此的主动。受素质教育和个性的影响,我一直反对平常的测试,也很少布置作业,而把主要的精力放到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上,其结果是学生喜欢我的课,却考不出相应的成绩,最后他们对我课堂的热情便就打起折扣来,我对于素质教育的实践便也总受挫折。在对素质教育的探索出现困顿的时候,我必须寻找新的途径,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想到了考试。”
    “考试实在是教学的妙棋,我们不能一概斥之为应试教育而抛弃的。我如今可以列出考试的许多妙处——
    1.借考试之鸡下素质教育的蛋。对于素质教育,我们一介教师很难动摇顽固的旧教育体制,而时间和效能又不允许我们幻想和折腾,现实而谋略的办法就是借刀杀人借鸡下蛋:利用考试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我利用考试的形式,但我自己设计题目,我利用传统的题型,但里面包裹新的因素,于是以旧带新,达到新事物的再生。
    2.即使是传统考试也并不全属应试教育,其中包含大量的素质成分,通过考试,建立这些必要的素质。传统考试,也要考察学生的读书能力、思维能力、课堂接受能力、资料处理能力、文字能力、心理能力等等必备的素质。学生对这些素质的修成,需要一定的推动机遇,而考试可以说是相当重要的推动机遇,因此一次考试,可以大大促进这些能力的发展。可以说传统考试并非一无是处,我们应该吸取借鉴传统考试的这些优势。
    3.利用考试的心理优势。学生在长期的学校教育生活里,已经建立一套考试的心理应激系统,在这种应激系统作用下,他们才可以系统复习知识梳理知识,并反思调整自己的学习和发展行为。可以说,通过一次考试,学生就会成熟一个层次,考试是使学生学习成熟的推进器。我们会发现,考试后,学生更加会读书了,听课更能抓要点了,思考问题更沉稳了,学习任务更加主动了,教师的教育意图更能为学生接受和实现了……
    4.考试是了解学生的必要手段。通过考试批阅,我们将更能了解学生在独立状态下完成作业的结果,从而能更加客观全面地分析学生的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教师提高对学生的备课质量和辅导质量,提高教育的艺术。可以说,考试也是教师教学增进的一个机遇。
    确实,通过这次考试,我发现学生更加注重精读教材,研究习题,求问老师,梳理知识。这次考试,要比我长久以来日日苦口婆心地教导他们学会读书,学会日课,却少见其行动的空手道教育更加实用。考试使我更有利地推行我的教育新思想。
    B.建立考试制度——《高一第一次月考反馈》
    学校只在高三实行月考制度,我今年由于要进行传统教育与新教育的融合实验,便在高一也推行起来。其基于以下考虑:使考试制度化,让学生更容易形成考试机制,也同时给老师建立计划提供便利。
    今次考试,我热情很高,四个班级的试卷,我一天时间里连考带批,一气呵成,然后就是分析。
    1.班级差异及分析。实验班成绩表现为低分段少,成绩匀称,尖子也不明显。平行班及格率差距不大,但在优等率上一个班突出明显,在选择题上另一个班明显好些。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很多。实验班学生智力好,领悟力强,在单位时间内学习成效明显占有优势,其缺少尖子,是因为学生是高中以来第一次考试,对答题缺乏经验等。平行班里尖子表现突出的一个班,也许与我督促严格有关,由于该班在开始阶段的学习中问题较多,被我严厉批评过多次。其中一个班级选择题较好,班级个性差异也许发生了相应的影响。
    2.试题分析。本次考试题目由我根据一定预设目的专门设计,主要考察对教材精读的程度、对知识的认识程度、对辅导资料的利用程度、对审题的策略程度、对史料利用的意识程度、对高中历史学习的适应程度等,立意在难、细、活三个字。难,就是起点高,目的是使学生能一开始就建立历史思考的趋向。细,就是考察知识点细致,目的是要学生充分重视教材和资料,从教材和资料里养成科学历史素养。活,指知识迁移量大,题目考察角度巧等,目的是使学生在精学教材和辅导资料的情况下避免死学现象。在题型的安排上,选择题考虑覆盖面和多考查角度,题目较多,而因为考试时间为一节课,非选择题不重数量,材料题和问答题各一,其考量在于材料题在于考察学生运用史料信息的能力,一题足矣;本次问答题在于考察学生知识组织再现的能力,一题也够了。事实证明,这种题量的安排是科学实用的。
    3.学生答题情况与分析。四个班级平均分都在63左右:66、63、62、62。结合题目较高的难度,可以判定,学生基本适应高中历史学习,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思路。存在的问题有:
    a.学生差异很大,好的学生在80分左右,而差的学生只有40分左右,前者的分值是后者的两倍。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和学生重视历史学科和重视考试的程度有关系,毕竟是高中历史学习刚刚开始,智力的因素虽有影响,但更主要应是学习的态度问题。
    b.学生读书习惯普遍没很好养成,读书方法有待提高。试题里我设计了大量直接来自于教材文字夹缝中知识的题目,从情况看学生这部分题目错误最重。再者,学生读书而不会用书,这是读书方法缺乏的表现,典型的是问答题,我要学生用史实说明鸦片战争的各影响,就所打来看,学生显然学而不知用。
    c.辅导资料利用质量不高。试题中有一部分题目来自于我们运用的随堂辅导资料,从考试情况看,一部分学生并没有正确作答,反映出这些学生要么根本没有去看,要么看了做了却没去反复。这种学习工具意识淡薄的错误,是整个教学过程都要强调克服的。
    d.独立运用资料的思想缺乏。学生作题,特别是材料性的题目,往往受已知知识的干扰,无视材料本身的含义而随意“歪曲”材料,造成错误答案。这种张冠李戴主观照搬的现象,说明学生作题经验不足、知识迁移机械,更说明其科学史料意识缺乏。
    e.审题能力差,所答非问、少答漏答现象严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经验欠缺,训练量少外,更是知识掌握不到位造成的。
针对上述问题,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一要加大教学的实际督导力度,二要加大各种教学的训练量度,使学生尽快建立起学习的规范。
    C.考试模式开发——《考试二元制》
   

 ; 今天上班,有个叫华川的学生跑到办公室,给我看《读者》04年第十期上的一篇文章:《历史题该怎么考》。我很感谢我的学生这么关心历史,我也很理解他们。但教师永远是行政评价与学生评价之间的平衡器,悲观说是汉堡肉饼,乐观说是纽带桥梁。因此,教师必须做首鼠两端中之好老鼠。我让办公室里的老师就这个问题讨论,有个老师说,只能搞考试二元制。
    历史题该怎么考?文章举中国内地考题,考的是时间、地点等死的知识。文章举美国考题,同样的考点,却是关于历史的假设问题:假设窝阔台没有死,欧洲会发生什么(从经济、政治、社会方面分析)?考的是学生的历史假设能力和分析能力。文章举日本考题,是个关于中日关系未来假设及其解决的问题,考的是分析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美日的问题非常灵活与现实,答案具有不确定性,但极有开放性与创造性光辉。凭心而论,我们中国的老师愿意死考学生吗?我想绝大部分老师内心里都不主张这种考死学生的做法。但是,教师工作在中国内地,其头上架着把刀的,这刀逼迫教师不得已而行之!
    教师必须爱护学生,学生其实都很可爱(当有学生不可爱了,也许问题出在我们的教育),教师应该受学生的感染而进行教育上的勇敢改革。在考试上我们就可以适当努力,比如做二元制之尝试。
    所谓二元制,就是在平常的考试中进行考试的改革实验,采纳部分改革型题目,而在上级的传统考试命题中,仍然沿用传统。这种二元制,既照顾到了学生的发展,又与上级不发生冲突。二元制也指平时练习与考试命题的双轨化,如在平时的考试中完全用新题,则学生将因缺乏旧题型的训练而缺失对知识点的掌握,则他们将不能应对上级部门的考试。而来自于上级部门的考试,在如今的中国一关系教师的升迁,而关系学生的成绩排名与评价,其功利性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平时的考试依然需要旧题目的支持。
    我将依据这一思路在随后的练习与考试中设计个别新题目,可以以附加题的题目出现,看学生情况如何,看看实验的可行性究竟有多大。在平时的上课中,也适当增加这些开放性和创造性的内容,以与二元制协调。                
    D.建立考试系统——《高中初次大考如何慎重》
    又要期中考试了,这是高一新生入学以来的首次大考,自然与常不同。
    这关系学生在历史学习上的自我历史认定,这次大考,可以给他们的历史学习插上自信的翅膀,也能给他们带上沉重的镣铐因而使他们陷入迷茫、一蹶不振。如何从考试心理上科学考虑,科学决策,教师一般能注意到。
    但,教师一般注意不到考试如下的功能。考试,从更重要更广泛的角度看,也是学生建立自我考试体系的最好机会。学生的学习体系中,包括课外体系、课堂体系,作业体系,也包括考试体系。这里,我提出个学生自我之考试体系,以示与学校的教师的考试制度区别开,突出学生也有个考试体系的事实。在这个考试体系中,学生将建立整套的以考试为中心的学习机制,如果建立积极合理的体系,则学生就具备了一种学习的基础和保证,否则,学生将是迷失的。
    那么,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考试体系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几点应该明确。
    1.试题导向。试题要有一定的导向,如难度科学、取题范围合理(来自于教材、日常上课等)、考查意图明确(如回归教材、学会听课、掌握方法等)等,忌讳乱考。
    2.将复习作为一个学习环节。复习,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学习的组成部分,同样具有科学艺术的要求。我建议将考前复习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阶段,教师进行复习阶段的教学,教会学生如何复习的方法,在知识归纳整合、答题方法把握、学习心理确认等上给以系统指导,从而使学生建立考试的相关机制系统。
    3.对具体操作要有可行性研究。复习阶段,适合讲、练、评、考、练五步复习法。讲,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进行理解、结构和方法的示范讲解。练,针对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自我复习编制题目,由学生训练。评,教师与学生对教练的情况进行反馈分析。考,为针对性的模拟考。练,是查漏补缺和再提高。当然,还有其他复习法,但一定要稳健塌实。
    二元制练习与考试法,是对传统练习与考试的一种继承与突破,依据这个原则,我编制了一组习题:“今天编制了近代史(上)第二章每课一练,采用二元制三层次方法。二元制前面已经说过,就是传统题目与开放题目双轨并存,照顾学生的功利性与发展性要求。三层次,即教材基础知识层次(用填空题形式)、理解等学科的综合的基本素质层次(用选择题、材料题和问答题形式)和开放现实高才等高素质层次(用附加题形式)。我相信,只有通过这样,才能达到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统一,也才能全面服务学生,让学生感觉心里塌实,既能脚踩大地,又能偶尔欣赏到天空,从而使其对学习发生感觉。”(下附一课一练)
附:第七节·戊戌变法

一、填空题
1.填下列关于戊戌变法发生条件表格:
社会条件 
经济条件 
阶级条件 
思想条件 
2.康有为奠定维新思想理论基础的著作有        和       ,梁启超文笔犀利的文章有        等。
3.维新思想的特点是                         。实质是            。
4.将维新思想发展为政治运动的事件是           。维新派在北京创办的政治团体先后有       和          。
5.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论战的核心是       ,实质是             ,作用是        。
6.维新派的施政纲领是            。变法开始标志是         。
7.变法法令比变法宣言退步的主要表现是           。
8.戊戌六君子为     、     、    、    、     、       。新政被保留下来的有           等。
9.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是           。近代思想解放的含义是   
二、选择题
10.戊戌变法是一场
A.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争夺统治权的斗争 B.顽固势力向维新派夺权的斗争
C.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斗争             D.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斗争
11.有人认为,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这主要是因为甲午战争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B.清政府开始引进西方近代技术,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C.民族工业获得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D.发展商业和开设议院的要求出现,维新变法思想开始形成
12.康有为维新思想把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结合的决定性因素是
A.康有为出生在封建官僚家庭,自幼受过严格的封建教育
B.传统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正统思想,根深蒂固
C.孔子在中国民众中享有崇高威望
D.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13.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早期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进一步发展”是指①提出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②要求进行政治领域变革③思想发展成为政治运动④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三、材料题
14.读教材戊戌变法内容材料
回答:①这些内容对资产阶级有哪些方面的利益?
②由资料看,变法将遇到来自哪些方面的阻力?
① 从内容和结果分析,应该吸取变法什么教训?
四、问答题
15.有的史学家认为在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人民在向西方学习探索救亡图存道路上,经历了“睁眼看世界”、“走出国门看世界”和|“仿洋改制看世界”三个历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①简要分析中国人民探索所经过的每个历程的主要原因。②简要评述三个历程的实践活动及其结果。
五、附加题(任选一题)
1.用“亡”与“存”二字解释中国近代史。
2.简述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过程及其历史影响。
3.评价“商战”。
4.如何看待戊戌变法起于师生与学校的事实?
5.如何看待康有为对孔子的利用?康有为是如何实现对孔子的改造的?
6.如何看待秀才造反?
7.中国历史上的思想解放都是把思想从封建束缚中解放出来,如何评价思想解放的历史价值?我们当代思想解放的内容有哪些?
8.每次中国大变革都会出现思想论战,为什么思想论战在此时发生?

 >9.光绪皇帝变法思想与维新派思想有何异同?
10.有人说戊戌变法失败在于策略失误,他们犯了什么策略性错误呢?
11.慈禧太后是如何粉碎变法的?
12.袁世凯是出卖维新派的元凶吗?
13.如何看待谭嗣同的自我牺牲精神?
14.改革成功需具备哪些条件?
15.日本为什么支持戊戌变法?

三、开拓教学的新途径

    教学无止境,现代教育之所以魅力无限,除了其崭新的教育理念外,我想在其新理念下可派生出无限的教学新途径将更加能吸引人们的目光。但这些新途径同样要考虑到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之间的关系问题。
    (一)历史日记  我在学生历史素养的内化方面作了适当的新尝试,如今主要方式有写历史日记和开发历史网站等。历史日记,有些教师对此曾有研究,我的考虑是:如何使学生将历史内化为其生命生活的构成部分,目标实现了,则学生将具有最高质量的历史素养。
在学生写历史日记的过程中, 我发现了一些问题:
    1.学生状况不容乐观。高一学生喜欢历史学科者只占10%左右,而不喜欢历史记忆者达100%,也即他们对历史课程普遍厌恶。这一组数字是做历史教师者最大的悲痛。如何于戈壁之上种出繁茂的花园,还要收获肥硕的果实,则需要教师一定的胆魄与技术了。这要求教师必须开辟新视野,逐步引导学生对历史和历史课程生发兴趣和亲近。我现在的办法是将历史生活化和诗意化,将历史尽量和美好、积极等境界联结,让他们感觉到历史的美和睿智,并将课程隐含其中。
    2.基础薄弱。初中历史的薄弱,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学为中考服务,导致历史课程基本不开设或形同虚设;二是教师使学生形成对历史的错误形象,这种形象下历史成为死记硬背具体年代地点的代名词;三是学生不知道历史理解与运用,他们或许知道某一历史事件与人物,但不能从这些史料升华到认识。高中教师如何扭转这种态势,需要思考。我的做法是通过大量的由史及识的教学情景,让学生逐步形成历史与生活成长结合的体悟意识,如果历史与开悟结合,则学生就步入了正确的历史轨道。
    3.学生没有写的能力。写的能力包括叙述能力、分析应用能力与文辞想象能力,为美国哈佛大学所要求学生必备三大基本能力之首。从历史日记看,学生三种能力的缺乏相当严重。由于学生错误的历史习惯,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只停留在书本的简单记忆上,导致学生忘记了嘴巴的另一种功能,即告诉的功能,如此,学生只为应试的机械工具。这种恶果,进一步导致学生分析应用意识动力的缺失,更惶论知道历史还有想象。学生大都写不出什么来,有的看为生活流水帐,有的一篇日记就几句话,以为其中嵌上几个“历史”的词语就是历史日记了,有的只是历史资料的抄袭,有的作为课本预习的笔记,有的作为向历史开炮丢脏弹的机会,有的将无聊的调侃当高尚的个性……这就是我们的学生。我对付这些的办法,一是坚持要他们写,只要写下去,会渐渐明白过来,二是课堂授课示范,让学生学习教师将历史叙述出来的幸福耳感,三是往散文、杂文和历史论文的方向上前进。
    经过一段时间后, 学生渐渐喜欢起日记来,他们的兴趣普遍较高,正是在这种情绪的支持下,他们中出现了许多写手。下面选几篇优秀日记以觞大家。
1.叶子逸:扶摸圆明园的石头
我去过北京,但未去过圆明园,自然未曾亲眼见到、亲手扶摸圆明园的石头。无需去摸,用心灵去体会,去感悟便可明了。
圆明园的石头是年长的,它亲身目睹了经历了鉴定了一个朝代的无能与懦弱、无知与腐败,腐败得无可救药。
扶摸圆明园的石头,我能理解它。它弱小的身躯曾被无数外国列强碾压过,被烈火烧过。但它坚强地活了下来,让人们勿忘国耻,记于心而成于行。当我们以中国人的身份行于世界,别忘了我们的祖辈的狼狈与迷惘。
扶摸圆明园的石头,我能体会它,它孤独与无助的身躯不断地被世人们所遗忘。但我不会忘记,我不会忘记我。不是报仇,不是消极,而是以此为动力,推动着一切美好的事物前进。
扶摸圆明园的石头,那炽热的石头仿佛依然在燃烧着,让热血青年们内心沸腾、升华。
扶摸圆明园的石头, 我感觉到了一条沉睡了多年的巨龙醒了,它带着希望与梦想直冲云霄。
2. 徐则言:9月24日
我现在有些冷静了,我承认上两次的日记中的观点并不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并不是什么正义的使者,她有污点,而且还不小。我们没有资格说别人。记得在初中社会中提到过,元朝疆域北至北冰洋,西至黑海,南面一直打到缅甸中部,是中国里上疆域最大的时期。多么令人自豪的辉煌啊!教材中把这个和盛唐并称为“两最”。
这是对唐朝辉煌的极大贬低。
唐朝,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政治与外交也非常成功,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国强国。连日本的军国主义者也对中国唐朝佩服不已。
而元朝的广阔是建立在血的历史上的。战火从南亚一直烧到东欧,野蛮的战争!中国对此的声音是什么?战争为传播中国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这样的评价有的吧?一定是有的。仔细想来,这与日本右翼的教科书无论如何有有些相似。
3. 张杭:10月15日《我们会是第二个苏联吗?》(一)
上完洋务运动的课,心中总是耿耿于怀,脑子里不断浮现出有张画面:一辆苏制T-80坦克周围站满了人,甚至有人爬到坦克上,大多数人高举着拳头,口中不断高喊着口号,人群中站有一个人,银白头发下一张熟悉的面孔——俄罗斯第一任总统叶里钦,这一幕,发生在莫斯科最著名的地方——克里姆林宫的红色广场,即人们常说的红场。
这一幕是怎么回事?或许很多人都多少能讲出点,或许地球人都知道那之后不久,苏联解体了,戈尔巴乔夫的苏联政府——世界上最强大的共产主义政府,就这样解体了,——因为一场改革。
或许,这是为什么朝鲜一直在世界合作日趋加剧的今天,还依然保持着完全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原因。这就是历史的教训,一场改革使整个国家政治制度完全改变了。……
学生的历史日记带着他们年龄阶段的幼稚和可爱,因此有些需要赞赏,有些需要引导,但我肯定地说,就这几篇看来,历史已经在他们那里生活化和思想化了。
    (二)历史网站开发  建立历史网站的想法,是在对学生上网问题关注的情况下,突然的一个主意。既然上网有利弊,而对学生的诱惑甚巨,那么我可以网站为历史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历史修养服务,于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后,我决定成立历史网站开发小组。现在他们正在积极地筹建过程中,相信不久就将为我们的学生服务。
在我与网站开发小组多次磋商后,初步决定历史网站的内容为作业展示、习题汇编与指导、课内资料区、课外资料区和论坛五块,每组有2名学生负责,因论坛任务繁重,定3个学生名额。历史网站的建成, 将使我们的历史教学实现开放化和现代化,其功能将不可小觑。

四、小结

    除上面三个方面外,我还在历史课堂控制、学生发展轨迹与学生教学管理、知识点的兴奋点寻找、学生学习心理和管理、教师心理与教学、教学辅导、教学师生常规制度、开放问题与教材问题教学法、教师教改短目标与长目标、幻灯束缚与解放、教师的学识与教识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我知道,我上面所谓的研究,其实许多已经为许多教育前辈和同侪所实践着,我的也许并无新意,但我相信,只要我付出辛劳,相信能实现自己期望的目标,那就是完成历史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衔接研究,为我们的历史教学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参考书目:
1.《“教育学视界”辨析》 陈桂生著 华东师大出版社1997年版
2.《导学论》  任顺元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研究》刘济良著 广东教育出版社 03年版
4.《当代外国教育改革著名文献》吕达、周满生主编 人教社04年版
5.《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魏国栋  吕达主编 人教社04年版
6.《课堂教学临床指导》柳夕浪著  人教社 04年修订版

 中学历史在线注:本文系征求意见稿,尚未发表,转载或发表请联系作者或本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