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研究 >> 正文
历史博客:历史新课导入
博客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野鸭子博客:关于历史探
程晓波博客:做粗暴的法
枫叶博客:小议历史“学
李清博客:听历史课有感
刘德心:博客应用于历史
豪仔:教学后记与教学反
我对历史博客班的思考
兰辉博客:新课程高二历
最新热门    
 
豪仔博客:凸现公民意识的历史新教材

时间:2009-10-18 17:23:06  来源:豪仔
 

豪仔:凸现公民意识的历史新教材   
  
更多精彩内容请阅读豪仔博客
 
在今天,“公民”、“公民意识”这些词语的使用率越来越高,它们先是被知识界所关注,接着又为公众所身体力行,现在关于公民素质和意识的培养已成为中国中小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当然也是中学历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2005年广东推行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中,岳麓版的历史教材就充分地体现了这一意识。

那么,什么是公民意识呢?公民意识就是公民对自身公民身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认同。可见,公民意识首先是对自己所属的民族国家的认同,同时,公民意识还包含着对世界整体性的认识,以及对本国与外部世界相互关系的认识。显然,正确的公民意识是正确的国家意识和正确的世界意识的综合。

在以前旧的历史教育中存在着轻视世界史教学的片面性。为了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基础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安排时往往扩大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比例,而压缩世界史(尤其是世界古代史)的教学内容。如,以前高中阶段使用的《世界近现代史》教材,对世界古代史就毫无涉及。这显然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意识,从而也容易使爱国主义教育陷入片面性。因为“国情”是“世情”的组成部分,缺乏对世界发展进程的了解,也很难理解本国历史进程的特殊性。

岳麓版历史新教材注意纠正了这种片面性,全方位地在教材中注意凸现公民意识。

一、公民意识的起源

公民意识是现代民主的奠基石,而“希腊城邦雅典是民主政体的发源地” 。公民是古希腊城邦结构所特有的一种身份,公民是政治共同体中平等的一员。在古希腊民主制鼎盛的时代,公民内部的政治讨论十分热烈。城邦的公共事务是普通公民的经常性话题,“公民大会是最高的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甚至是个人小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

政治思想产生于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的激烈辩论中,产生于街头巷尾和客厅的对话和演说中,所以“雅典成为语惊四座的大演说家辈出的古代国家”。(详见岳麓版历史教材必修(一)第六课《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在城邦民主最发达时代产生的一大批“智者”, “智者”以“培养兼顾公私利益的好公民为自己的任务”,教公民一种表达自己政治信念、阐述自己政治观点、进行政治辩论的方法和技巧。(详见岳麓版历史教材必修(三)第十三课《希腊先哲》)在这样一种政治环境和氛围中,学者和思想家们也是从公民的地位和角度来考察和研究城邦的。公民观念是他们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征,公民意识是西方民主思想的基石。

当然,古希腊的公民意识也有其历史的局限性。“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而是男性公民的民主”。公民在他们的社会中,只是少数特权集团,而居民中的大多数:奴隶、外邦人和妇女,都是被排除在公民之外的。因此,这样的“公民意识”也不可能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思想。(详见岳麓版历史教材必修(一)第六课《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二、公民意识的形成

17、18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公民意识随着社会进步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启蒙思想家们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通过对人类社会历史的研究,在社会契约论的基础上,以“平等与自由”的理念为核心,建立了近代民主政治思想。这种思想呼唤对“个人的尊重”,在“人人生而平等”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公民意识。从社会契约论出发的“主权在民”思想把人民真正放在了国家主人的地位,公平、公正的选举制度成为真正体现公民意识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政府、制定的法律才能真正代表公民的意愿,以这种民主思想为基础的公民意识才是现代民主政治所需要的。(详见岳麓版历史教材必修(三)第十六课《理性之光》)

三、公民意识的发展

19世纪上半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英美等一些国家率先在世界上提出了民主与法制的理念,进行了建立民主与法制政体的尝试,通过这些尝试来维护社会公义,如,英国在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后,通过议会选出多数党的领袖作为国家最高行政长官首相,然后在“1918年,英国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 通过公民投票这种大家都心服口服的方式来总结民意、解决问题。(详见岳麓版历史教材必修(一)第九课《渐进的制度创新》)同样,在美国也是通过定期的和平选举,选出民众自己赞同的政党及总统,来保证、监督和约束公共权力的行使。(详见岳麓版历史教材必修(一)第十课《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也正是英美等国的民主政治在不断完善之中,社会取的了很好的发展,也较文明和富裕。

 

 

四、当代中国尤其应注重培养中学生的公民意识

古代中国“家天下”的政治传统,除了维护以封建等级制为核心的专制统治之外, 还形成了以“愚民”思想为中心的统治策略,造成了中国百姓的“奴性”意识,习惯于服从,缺乏自我意识和个性,安于现状,和西方的公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代中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的广泛参与是人民民主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培养人民的公民意识,激发起广大人民的政治热情,真正把自己看作国家的主人,把政治观念回归到“公共事务”上来。

作为学校教育,尤其是在历史教育中必须强调公民意识。岳麓版历史教材做到了这一点。无论是在必修(一)的《政治文明历程》还是必修(三)的《文化发展历程》中,都注意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来观察社会,培养其生活的能力,使学生有社会意识与社会责任,勇于承担责任,成为具有人文精神的合格公民。如,必修(一)的《“综合探究课”:围绕“海选”产生的调查与评论》,让中学生了解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到“村民自治”的“直选”、“村务公开”,再到城市社区管理委员会的选举,我们的基层民主建设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通过基层民主,首先,可以扩大了民主的范围,培养了公众的参与意识;其次,可以锻炼公民的参政能力;第三,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不会因为民主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而影响全局。当然,我们只是迈出了第一步,应当看到,由于历史的、国际的各种因素的影响,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基层民主的建设还需要不断的加强和完善。(详见岳麓版历史教材必修(一)第二十八课《“综合探究课”:围绕“海选”产生的调查与评论》)

由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中公民意识的缺失,我们尤其需要在理论中补上这一课。中共第二代、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并完善的“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作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同样也是一个革命的、开放的体系,有待于我们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的加以建设和完善。尤其是关于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政治,邓小平理论只是给我们指出了发展的方向,至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尤其是怎样培养公民意识,还需要我们的理论工作者不断地加以研究,加以完善。(详见岳麓版历史教材必修(三)第二十六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的根本方向和最终目的。只有在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过程中,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广泛的公民意识;只有坚持了社会主义的大方向,我们的公民意识才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有不断地加强民主的建设,才能巩固我们所取得的成果,不断地取得新的进步。

作为公民参与国家、社会等公共事务的意愿与能力,归根到底,公民意识的高低取决于公民素质的高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是培养公民意识最根本的途径。全民素质的提高是社会进步的前提,也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归根到底是人的进步与发展。发展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关键。党和政府也已经认识到了教育“事关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因此把发展教育事业当作一项基本国策来抓,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当然,提高全民素质的教育不仅仅是指学校的教育,这种教育应该是全方位、全社会的,诸如职业教育、社会办学、各种知识的普及宣传以及政治思想教育等等,总之,我们应该强化教育意识,动员、发动全社会一切力量,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来,为提高全民素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详见岳麓版历史教材必修(三)第三十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度自觉性的、具有共产主义理想的公民意识,加快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步伐,争取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布吉高级中学赖薇

高二办公室:28711231

电子邮箱:lwgzs@sina.com

 

参考文章:

《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探析》   朱琳  重庆师范学院(转自人教网)

《公民意识与中国政治转型》    衡孝庆   江苏工业学院法政系(转自光明网)

《历史教学应注重人格教育》    佚名 (转自论文精品网)

《培养公民意识》    梁旭娟 《新疆日报》(转自新疆日报集团网站)

《公民意识》    乔天碧  《今日中国》

《公民意识——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    佚名 (转自中华学习网)

“”双引号所引的内容均选自岳麓版历史教材内容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