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研究 >> 正文
北京朝阳区高三文综第一
周朝阳 关于中国资本主
袁向阳:人教版教材06年
张向阳:高中历史新课程
周朝阳:对历史“新课标
秋水斜阳:感谢鸦片战争
周朝阳:三维目标实现途
周朝阳:三维目标实现途
周朝阳:先导式教学法的
秋雨斜阳:导言课教学设
最新热门    
 
周朝阳:中学世界近代史知识结构及理论简析

时间:2009-10-18 17:23:08  来源:周朝阳
 

 

编者按:周老师的博客——

 

中学世界近代史知识结构及理论简析

                              周朝阳  广东深圳

摘要: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认识历史、评价历史的根本准则。本文以生产力为标准,将世界近代史分为三个历史阶段,详细分析了各阶段的基本特征和线索,对世界近代史的基本概念及理论进行了新的研究,本文吸取了近代史学研究的新成果,并加以整合,分析了近代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各个过程,更正了长期以来受苏联史学模式“左”的影响而扭曲的史学观点,形成了较系统的科学的知识结构及理论体系。

近年来,高中世界史教改步子迈得很大。使用了新教材,增加或减去了许多内容,尤其在理论上,以生产力的标准,对旧的苏联史学模式做了较大修正。因此,有必要对世界近代史的知识结构、新观点、新思维进行系统的整理。

 

一、世界近代史概念

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制度产生、确立、发展和基本定型时期的历史。大致从17世纪到20世纪初近 300年。期间又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工场手工业时期(17至 19世纪初),是资本主义的童年时期;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19世纪初到19世纪70年代),工业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电气化时代,现代资本主义基本定型时期。

    (一)从总体上看,世界近代史大致包含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1、世界人类文明由农业文明开始进入工业文明时代。

    2、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资本主义制度逐步取代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统治全球)。

(二)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近代社会过渡,又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1、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2、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以君主为代表的贵族特权;

3、公民取代臣民。

 

 

 

二、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资本主义

工场手工业时期是资本主义重年时期,虽然这时期只出现了4个资本主义国家(荷、英、美、法),但已显示出了资本主义成长、壮大及封建制度衰落、消亡的历史发展趋势,代表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主流。

    (一)生产方式的变革

    生产方式的变革就是指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取代封建的自然经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总和不断增长并占据了社会生产关系构成中的绝对主导地位。

    1、农村中生产方式的变革

    封建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本上没有商品交换和流通。其特点是自我消费、自我生产及由此而形成的闭塞性、分散性、独立性。少有活力,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分工极不发达。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特点是外向性、开放性、充满活力,并促进生产力快速发展。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对封建农奴制有巨大的瓦解作用。同中国封建城市相比,欧洲封建城市虽然兴起较晚,但城市功能以工商业为主。城市商品经济刺激欧洲封建主改变剥削方式,即由劳役、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转化,而货币地租又瓦解着封建经济;首先将农民推向市场,农民分化为富农(少数)及雇工(多数),其次是大量农产品进入市场并转化为商品,推动工商业的发展;再次是将贵族封建主推向市场并分化。在这个过程中,资本主义农业生产关系建立并不断发展。

    2、三条典型的资本主义农业道路的形成

    由于国情不同,欧洲资本主义农业的形成大致经历英、法、普鲁士三条道路。

    英国特色的资本主义道路: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英国出现圈地运动,贵族将“圈起的土地出租,形成资本主义的大农场或大牧场。资产阶级革命中颁布的“废除骑士领地制”的法令及对没收土地的拍卖,尤其是分成大块拍卖,强化了英国资本主义大农场或大牧场的发展趋向。这条道路适合英国商品经济发达的国情。同时,对英国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改造比较彻底,虽然它带有浓厚的血腥味。

    法国特色的农业资本主义道路:法国农村中的商品经济不发达。因此,圈地运动几乎没有发生。传统的小农经济通过革命中的一系列法令,转化为以自由农民为主体的以小农场或小牧场为单位的资本主义农业。革命中将没收的土地分成小块(并提供10年分期付款)拍卖,这既是实际需要同时又强化了法国式的资本主义农业模式。

    普鲁士农业资本主义道路:普鲁士农村比较落后,还盛行农奴制。但是普鲁士商品经济发达,推动贵族进行所谓的“排除农民运动”。与英国圈地运动不同的是,普鲁士发展较晚,深受欧洲资本主义影响,贵族们将收起的土地自己经营而不是出租,通过自上而下改变经营方式,逐渐将封建庄园转化为资本主义的大农场,建立了容克庄园式的资本主义农场。

    由英、法、普鲁士三种农业资本主义模式的形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1)、各国农业资本主义因素都是从封建制度中产生出来的,而且都受到各自制度的制约,从而形成了不同特色的发展道路。

    (2)、各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取决于商品经济的程度和特点,凡是哪里的商品粮食、经济作物和自由劳动力的需求量特别大的地方,哪里的农业就会更早地走上大规模集约经营的道路。

    3、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取代封建作坊

    最早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于封建作坊中。在14和15世纪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城市,少数富裕的手工作坊主增加学徒、帮工,并使他们论为雇佣工人,自己成为剥削剩余价值的资本家。而促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手工工场大发展的力量,则在于商业资本的投入。商人——包买主利用小生产者的经营困难,低价预购产品,或直接购买原料交给雇佣工人去加工,都有力地推动了手工工场的发展,有力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并逐步埋葬了封建作坊。

    (二)上层建筑领域内的变革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猛烈冲击封建制度,促使上层建筑领域发生一系列革命,其变化大致历经4个阶段:

    l、宗教改革、文艺复兴阶段。

    2、17至18世纪欧洲封建改革阶段。

    3、启蒙思想阶段。

    4、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阶段。

    最高形式的上层建筑的变革无疑是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后,又以法律为武器,去摧毁封建制度,奠定资本主义基本的治国原则。

    (三)殖民扩张及争夺

    商品经济决定资本主义必然向外扩张,去征服世界,从一开始西方殖民国家就进行着激烈的争夺。如荷、英、法一边征服世界,一边展开激烈的殖民战争。这时期的殖民战争,其本质是商业战争,目的是扩大海外市场、抢占殖民地,主要形式则是公开野蛮的掠夺。

19世纪初拿破仑战争虽然带有殖民扩张的性质(后期战争),但其主体上是欧洲封建势力与拿破仑统治的法国,或者说是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大交锋。拿破仑的失败表明当时欧洲的封建势力还占优势地位,但这决不能否定资本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及光辉的前途。

 

 

 

三、蒸汽时代的资本主义

    影响这个时代的是法国大革命及英国的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倡导的人权自由、政治平等、法治等,揭示了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以君主为代表的贵族特权,以及由公民取代臣民的近代社会的历史趋势,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力量。英国工业革命则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资本主义力量大大加强,强烈地冲击着世界范围的封建势力,促成19世纪三大历史进步潮流: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

    1、自由主义

    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实现飞跃并促使一系列社会矛盾激化。在欧洲的一些封建国家,先进生产力与落后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激化;在一些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刚刚产生的工业资产阶级不满足工业革命前只适合工场手工业生产力的旧体制,要求享有权力;而在国际范围内,资本主义与维也纳反动体系之间的矛盾激化。这些矛盾激化的最终结果,便是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或改革出现,以及资本主义对世界的征服。

    这个时代结束时,英、法、美的工业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意大利、俄、德、奥匈、日本等国进入资本主义时代。到1857年时所发生的资本主义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表明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资本主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2、社会主义

    工业革命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成两大阵营: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时期资产阶级以榨取工人绝对剩余价值为主,即以延长工时、压低工资、增加劳动强度、雇佣童工女工等,工人生活十分艰难。政治上亦无权、无地位,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工人阶级的斗争有个由愚昧、自发走向觉悟的过程。如早期“捣毁机器运动”,说明工人还处在蒙昧状态。随着时代的发展,工人阶级才逐渐认识到自己贫穷、无权的根源并为之而斗争,才成为一个觉悟的阶级。这时期工人运动的特点是“自发性、暴力多及以政治斗争为主”。机器大生产使大批小生产者破产并充实到无产阶级队伍中来,使无产阶级成份复杂化。当然,社会主义在这时期主要围绕自由主义而运行,表现为推动资本主义自由、民主发展的最主要力量。

    3、民族主义

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获取原料、市场,开始了新一轮的疯狂对外扩张。主要的形式是在直接掠夺的同时,将商品输出放在首位,通过不平等贸易掠夺财富。民族主义在欧、亚的表现各不相同。在欧洲,工业革命壮大了资产阶级力量,走上民族自强及解放道路,如德、意的统一,巴尔干地区民族争取独立的斗争等,属于资产阶级革命范畴的民族主义。亚洲还是以封建为主,表现为以农民为主体的、由封建贵族领导的反对外国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

 

 

 

四、电气化时代

    这个时代是现代意义的资本主义基本定型时期。其经济特征(或模式)是以科学技术为依据,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手段,以垄断为组织形式。政治特征(或模式)是比较健全的代议制民主、政党政治形成,公民享有一定民主及自由。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新变化——垄断形成;同时也推动近代社会

的三股进步的历史潮流继续发展,并呈现出新的特点。

1、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由自由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现代资本主义基本定型。

以前的旧观点认为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就已“垂死、挣扎、腐朽”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资本主义各国的发展仍然是进步的历史潮流,因为资本主义的生产力仍具备强大推动力。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几乎都掌握在帝国主义各国,而且还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科学技术能迅地运用到生产中,并转化为直接生产力;20世纪初是现代资本主义模式大致成型时期,刚“成型”即“死亡”怎么也讲不通。

    垄断是对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更高层次的“自由”而不是对自由的否定,也不是自由的“死亡”。而垄断时代人的价值更显突出,人的素质提高,公民的社会参与意识加强;社会利益集团的划分更加明显,代表各利益集团的政党越来越在政治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这样,比较健全的代议制民主,政党政治和公民自由为特征的现代资本主义模式形成并基本定型。

2、国际工人运动及社会主义运动潮流继续发展,并形成新特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力有了更大的飞跃,它取代的不再是简单的人的技术。因此,它要求劳动者具备较高的文化、科技知识,有熟练的技术及生产经验。无产阶级的处境发生了变化:经济上生活大为改善,政治上工人阶级地位有所提高。且享有一定的民主权力。这些又影响了工人的斗争,并呈现出新特点。如利用工会、政党进行有组织的斗争增多;合法性的斗争为主要形式;经济斗争多于政治斗争等(俄国除外)。社会主义思潮也发生了变化,主张用渐进的、和平的方式实现社会主义的学说兴起并流传开来。

3、民族主义有了新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各国需要更多的原料、市场、劳动力;又由于德国、日本、意大利这些新兴工业国家的国际竞争,世界很快被瓜分完毕,资本输出成为对外侵略的主要形式,同时,几个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世界的斗争愈演愈烈,世界大战迫在眉睫。

    资本输出首要目的是控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经济。又由于当地原料及劳动力价格低廉,产品就地销售,节省运费等,便于国际竞争。资本输出对于落后国家及地区的影响是两方面的:排挤和破坏当地生产同类产品的手工业的同的,刺激了当地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民族资本主义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及落后国家中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新生事物,也是它们反抗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锐利武器。民族资本主义诞生的两大阶级为: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当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时,便开始进行一系列资本主义性质的变革。一开始往往是改革,然后发展到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为民族主义注入了新生命力,标志着落后民族的觉醒。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