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研究 >> 正文
李惠军:教学研究之“战
胡杭军:历史教学激趣艺
王叶军:同课异构优化听
陈军:中国古代文化史练
高轶军:美国中学生历史
范红军:历史教材的已知
何军:人教版必修2第二
刘金军:人教版必修2第
陈小军:“三教合一”新
陈小军:“三教版”必修
最新热门    
 
刘金军:人教版必修2第五单元分析

时间:2009-10-18 17:23:48  来源:刘金军
 

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广州市真光中学  刘金军

 

一、核心内容和教育目标分析

核心内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及取得的外交成就

教育目标:

第一层次:让学生初步了解新中国外交政策调整及其取得的外交成就。

第二层次:让学生深入了解新中国外交在不同时期面临的国内、国际背景,理解新中国外交成就的来之不易和新中国不同时期外交政策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第三层次:整体把握新中国外交史的发展脉络和发展变化规律,真正理解外交的实质:是各国在世界范围内追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二、重点知识分析: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树:

总体看,这个时期是新中国外交政策确立到成熟,新中国走上世界舞台并发挥重要作用的时期。旧的课本概括这个时期中国外交总的特点是“一边倒”。从内容上看,这段近10年的外交史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49年到1952年底;第二个阶段从1953年到五十年代末。

 

 

 

从1949年到1952年底是中国外交的起步阶段,也是确立独立自主外交方针的阶段,对应新教材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把握这个时期的外交,一方面要明确新中国成立之初所面临的复杂国内、国际形势;另一方面,要明确中国历史正处在伟大的转折时期。如此,方能真正理解“一边倒”外交产生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就国内形势看:新中国成立时,解放战争尚未完全结束,国民党还有上百万军队在华南、西北负隅顽抗,国民党的大批特务土匪到处进行破坏活动,严重威胁人民政权。经济上,建国初期,由于长期的战争,经济处于近乎崩溃的状态,经济形势十分严峻,恢复经济稳定社会秩序的任务十分艰巨。从国际上看,此时国际关系的最突出特点,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尖锐对立和激烈斗争。这种对立对中国的影响突出表现为,美国和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因此,冲破帝国主义的封锁,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恢复和发展经济,成为新中国外交起步阶段的重要任务。

 

从中国历史的角度看,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历史发生了根本的转折。中华民族以独立的姿态站了起来,中国革命正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外交也必然的受到这一转折的影响。一方面要完全告别过去,彻底结束旧中国屈辱的外交,真正实现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另一方面,要根据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根据当时国家的根本利益和国际形势,开始新中国全新的外交。既要彻底除旧,又要全面开新。为此,毛泽东主席早在建国前夕就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三条方针,是对这一时期外交的最生动形象的概括,充分体现了除旧开新的特点。 “另起炉灶”,就是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不承认旧中国同其他国家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要在彻底清除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残余势力之后,再请客人进来,以免敌对者“钻进来”捣乱。这两条概括起来也就是结束过去。从革命的角度看,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一边倒”就是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体现了开新的一方面,这是毛泽东主席对当时国内外形势的一种正确判断和积极回应,奠定了新中国外交起步的格局。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是一种别无选择的合理的选择,符合国家的根本利益。一方面,我们可以借助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保障人民革命的成果,维护国家的主权,巩固新生的政权;另一方面,有利于我们粉碎美国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的企图,冲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迅速取得国际社会的承认。

 

 

 

第二个阶段是中国外交趋于成熟的阶段,相对应的是课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步入世界外交舞台”两目。这一时期,国际形势虽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但从1953年起,国内形势发生了重大转变。新生的政权得到巩固,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过度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并制定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成为国家的中心工作。因此,作为内政延续的外交政策也必然进行调整,“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没有根本改变,但外交服务的重点发生了变化。在确保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前提下,为济建设创造和平安定的外部环境,特别是周边环境,成为这一时期外交的重要任务。为此,中国继续加强同前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使彼此的关系处于全面发展时期。同时积极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成为这一时期新中国外交的项重要内容。具体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1953年夏,美国不得不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以美军的失败而结束。既保卫了国家安全,又减轻了国家财政的压力。1954年,中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的地位参加的国际性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中国为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作了不懈的努力,使会议终于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这样中国被迫介入的两场战争相继结束,为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以便于集中精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

 

(2)中国是世界上临国最多的国家,且与很多临国存在领土争议,所以,迅速解决临国问题,发展睦邻友好关系,对于我们的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显得尤为重要。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政府同印度、缅甸政府共同倡导了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个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意义非常重大。

 

(3)中国支持和参加了万隆亚非会议,在会上提出并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为会议的成功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一系列外交努力,对于消除部分亚非国家因帝国主义的错误宣传而对中国的误解,增加彼此之间的了解,扩大新中国在世界尤其是在亚非地区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打开外交新局面

从时间上看,主要是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末期。从中国外交发展史的角度看,是新中国外交打破因美国孤立遏制中国而形成的外交僵局,开创新中国外交新局面的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概括为“一条线”。从世界形势看,这一时期美苏争霸的格局没有改变,但美苏争霸中势力的消长发生了根本变化。美国由攻势转入守势,其全球战略不得不进行调整,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成为其战略调整的重要部分。与此同时,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在这种形势下,改善中美关系,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成为中国外交的主要目标。60年代末,随着新中国的壮大,美国总统尼克松为增强美国对付苏联的资本,开始调整对华政策,主动建立通过巴基斯坦、罗马尼亚等与中国互传口信的渠道。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抓住这一机遇,通过请美国作家斯诺传话、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等方式,发出愿与美方接触、争取打开中美关系僵持局面的信息。中美两国领导人,审时度势,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促成了两国关系的改善。从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到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定《中美联合公报》,在短短的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结束两国长达二十多年的对抗,促使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实现了中国外交的重大突破和转机。此后,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国日两国邦交实现正常化,在国际上出现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中国外交终于打破了从50年代以来美国孤立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打开新局面。同时,也为中国政府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讲述这部分内容,要注意从国际形势的变化分析中美关系改善的必然性,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中国领导人审时度势、洞察国际力量的变化,及时高超的外交技巧。如果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强,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中美关系的改善对台湾问题的影响,以及与一国两制提出的关系。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

从时间上看,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外交,时间距现在比较近,现实感强,比较亲切,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从中国外交发展历史的角度看,这个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体现了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广度(政治、经济、军事等)、深度不断加强,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加大。

 

1、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原因: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内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邓小平对国际形势的判断,明确提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这一时期,是邓小平外交思想形成和发展时期,也是邓小平外交思想指导下中国外交战略的重要调整时期。从国际背景看,一方面,苏联由于不断向外扩张,战线过长,特别是陷入阿富汗战争后,内外矛盾加深,国力下降。另一方面,美国自从越南“脱身”后,国内外处境有所改善。美苏争霸态势转入均衡、僵持阶段。西欧、日本崛起,发展中国家壮大,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开始显现。从国内看,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全国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在这种形势下,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及时地根据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和国内任务的需要,对中国的国际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

 

    一是改变了对国际形势的判断,指出了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在较长时间里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二是改变了“一条线”的战略,坚持独立自主,不同任何大国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是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问题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我们的态度和对策。邓小平确定了我国新时期外交路线,开创了我国外交的崭新局面。在这一时期,我们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具体地说就是不结盟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同任何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继续重视和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关系,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2、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1)、为什么要以联合国为中心?

联合国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间最大的一个国际性组织,现在联合国已有189个成员国,第三世界国家占78%以上。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持国际和平安全”,“制止侵略行为”;“发展国际间的友好关系”;“促成国际合作”等。联合国的基本原则是:各国主权平等;各国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各国不得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来侵犯他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联合国不得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的事件,等等。 教师要注意结合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和中国外交的任务,理解上面的文字,找出当前中国外交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原因。


   (2)、以联合国为中心外交的具体体现:

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为重大地区冲突的公正、合理解决,发挥独特作用。

中国重视维和工作

中国在裁军方面的贡献

中国为推动建立公平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进行的努力。

   (3)、中国关于联合国改革的立场:

    学生层次较高的学校,可以收集有关中国关于联合国改革的部分内容,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国际关系的复杂性和中国关于联合国改革立场的坚定性。

 

3、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

这是中国积极参加国际事务,顺应全球化的具体体现。

表现: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中国与东盟关系、中国与欧盟关系、上海合作组织等

 

 

 

 

三、教学建议:

1、要注意在中外历史的宏观大背景下引导学生了解新中国外交的成就,避免就事论事,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2、外交是实力的较量,也是智慧的较量,在分析外交成就时,教师可选择反映我国领导人外交智慧的有关事例,展示他们的外交风采。

3、要把三课的内容联系起来,总结新中国外交史的发展规律,引导学生加深对新中国外交史的整体把握。

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形势跌宕起伏,中国外交走过了一条不平坦也是不平凡的道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由于外交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全面概括新中国外交的发展特征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里仅仅从教材的分析中,根据中学生的认识水平,围绕“变”与“不变”简单地加以概括。一、维护中国核心利益的根本目的“不变”。就是始终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障国家的发展。但侧重点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有所改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前提下,“经济外交”的比重明显增加,保障国家的发展,为经济建设服务,成为新时期中国外交的重要内容。二、独立自主的根本原则没有变,但独立自主的表现形式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在变。具体表现为从一边倒联苏抗美,到一条线联美抗苏,发展到新时期的不结盟。三、和平共处的基本准则没有变。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的政策没有变。在这些“变”与“不变”中,进一步领略新中国外交的原则性、灵活性和务实性。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