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资源 >> 正文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设计
高中必修古代经济专题设
高中必修古代商业专题设
高中必修古代经济政策专
高中必修古代经济专题单
高中生历史课外阅读调查
对高一历史教学要解决好
高中历史教学改革与素质
吕准能:构建高中历史教
关于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
最新热门    
 
《高中新课程的资源开发与利用》 3

时间:2009-10-18 17:26:34  来源:本站
 

1.3   高中新课程为什么更加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通过上两节对课程资源内涵、特点、类型与课程资源意识的讨论,我们进一步认识了什么是课程资源。就如大家的感觉一样,课程资源并不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新生事物,它离我们的工作与生活都很近,很多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已经自觉、不自觉地利用了很多类型的课程资源,比如教材、图书馆、网络、软件等,但是为什么本次高中课程改革特别突出强调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呢?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与新课程实施是怎样的关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是否符合新课程的要求?请结合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的变革和以往自己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经验,填写活动卡1.3.1,谈谈您对高中新课程迫切需要积极开发与有效利用课程资源的认识。

 

活动卡 1.3.1

 

  

新高中课程在原有结构上对原有课程进行了整合,设置了八大学习领域,并增加了通用技术和综合艺术科目,学科内容以模块制的形式呈现,这些都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出新的要求。一方面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出了很多新要求,另一方面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也有利于保障新课程实施的顺利进行。下面三幅图表反映的是义务教育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障碍[1],请结合图表反映的情况和阅读资料1.3.1,谈谈课程资源对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及其对高中课程改革的借鉴意义。

 

图表 1:学校实施课改的不利条件

 

图表 2:实验中遇到的主要困难

 

图表 3:使用新教材的难点

 

从上述图表可以看出,缺乏课程资源是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中遇到的最大障碍,高中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会面临更多的问题和困难。下面是在一次座谈会上一位技术课教研员就高中新课程实施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解决途径的问题所作的谈话记录。

 

通用技术作为高中新课程中的新设科目,在实施中可能遇到的最大困难将是课程资源的缺乏。

 

1,  教师     通用技术课程作为国家课程,要求各高中学校必须有1—2名专职教师和若干兼职教师,而目前95%以上的学校不具备这一条件。解决通用技术课程教师来源的办法主要有:(1)学校原有劳技课教师、富裕的物理、生物等课教师,经过专业培训并考核通过后上岗。(2)吸纳工科院校毕业的本科生,经过教育教学培训并考核通过后上岗。(3)聘请校外有一定教学经历的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等。   

 

2,  物质资源     通用技术课程具有技术类课程的特点,需要学生参与进行大量的设计、试验、制作等等,学校的配套物质资源越丰富,课程价值就体现得越充分。解决的途径: (1)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物理、化学实验室的设施,在此基础上建立通用技术课程试验室或多功能试验室。    (2)因地制宜,利用本土资源为通用技术课程服务,发动师生共同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试验、操作的材料可寻找当地易得的材料或废旧物资。    (3)建立地区性通用技术课程资源中心,实现校际共享。鼓励社会各方力量参与通用技术资源中心的建立。    (4)开发部分与课程相配套的,具有组合性能的、价格合适的试验器材,供学生使用。    (5)利用网络资源,为课程服务。   

 

 

3,   通用技术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的空间很大、潜力很大,关键是要强化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激发他们开发资源的热情,引导和规范教师的资源开发行为。

   资料来源:海南省教科院段青 提供

 

活动卡1.3.2

 

1,  请结合上面材料和本学校的实际情况,谈一谈高中新课程在资源开发方面将会面临哪些困难?为什么一方面我们认为课程资源严重缺乏,另一方面现有的课程资源又不能充分利用呢?用什么途径可以解决?

2,  在您的教学过程或者学校生活中是否也存在课程资源闲置的状况?都有哪些课程资源经常被忽视?

 

阅读资料

1.3.1     高中新课程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新要求?

1.3.2     

相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高中新课程可以说更加迫切需要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下面提供了一些视角,仅供参考。

 

 

1.    学习领域拓展和科目调整迫切需要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为了更好地反映现代科学综合化的趋势,体现对高中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有利于促进教师整体规划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设置了八大学习领域,并对原有的高中科目做出了新的调整,在保留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等基本科目的基础上,新增了通用技术和综合艺术科目。新增的学习领域和科目没有传统学科承继的便利和可以直接拓展的框架,在很多农村地区和许多条件较差的学校很可能连开设这些科目的最基本条件和师资都不具备,迫切需要学校广开课程资源的门路,挖掘现有的一切校内外课程资源。否则,这些科目的实施将遇到极大的困难。

 

2.模块教学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出更加迫切的需求

 

设置模块是本次高中课程结构改革的亮点,以模块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相对于传统的线性组织而言,既体现了课程设计的整体性、综合性的思想,强化了各知识类型之间的横向联结,又为教师和学生体验新课程、创造性实施新课程提供了可能,也为社会生活中的新问题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的介入开拓了空间,而且还为教学组织方式的改革开辟了新的思路。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模块教学的实施,具体可以表现如下几个方面:

 

课程内容的扩充  有时需要从课程资源中挖掘出更加丰富的内容,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相应的教育。如小学课本中关于“蔬菜”、“粮食”方面的知识,仅有书本上的内容是比较局限的,从本地实际出发,有目的地选择一些书本上没有的农作物,或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可以使学生学得更加主动,不断增长见识。

 

典型对象的选取  有时需要从课程资源中选择一个典型的对象,以提高活动的针对性或增强课程内容的典型性。如,组织一次环境污染方面的调查活动,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内容,学生可以从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垃圾污染等多个角度切入,但是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时间安排等,可以选择一个典型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课程实施条件的创设  有时需要从课程资源中寻找一个适当的“工作平台”(场所、情境),如与活动主题相关的风景名胜、历史文物、文化设施等,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实践活动中,积极参与,从而使得活动效果得到增强。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并非只是课程实施场所的转移,为教育者开发与利用的课程资源应该是富有生机与内涵的现实条件,其中应该包含着具有教育教学与发展价值的问题或任务,隐藏着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契机和促使学生经验增长的有利因素。因此,不仅可以从课程资源中寻找合适的“工作平台”,以保证学生在自主实践、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得到更充分的锻炼,有更大的收获。例如,结合某一学科的教学,组织某个主题之下的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利用图书馆和网络查阅有关资料,为了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有用的资料,而不至于耗费过多的时间,教师可以事先了解有关情况,学校或有关部门可以事先购置相关图书资料,开通有关网站或者在必要时对网上的不健康内容进行过滤,以保证研究性学习的顺利开展。

 

 

 

 

阅读资料

1.3.2  中小学教师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状况调查报告摘选

 

课程资源的概念不仅仅是专家学者所倡导的一个口号,更要落实到具体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去。那么中小学教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现状又是如何呢?在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中又存在哪些困难?下面我们选取了教育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项目组2003年对河北省鹿泉市部分中学教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状况的调查,希望可以进一步引发您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思考。

 

1.教师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识和能力

对课程资源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但与教学实际仍存在较大差距

在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方面有一些结果值得深入思考。比如,在回答什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时,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网络信息化资源、教材、社区资源,分别占到调查者总数的31.8%、26.2%、12.1%,而像校内各种条件设施、教学教具挂图、课例集/教案集等资源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只分别占到调查总数的4.7%、4.7%、2.8%。这种结果一方面说明了广大教师对新型资源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可能与教育领域对新型资源的大力宣传有关,排在前三位的资源之所以重要更多是他们的理想性认识。

这一点在对“教学过程中除教科书之外常使用的资源”的问题回答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证明。教学教具挂图、课例集/教案集、课外书籍、网络分别占据了前四位,分别为27.9%、20.5%、18.0%、15.6%和10.7%。实际上,教学中教师参考的资料也主要是教师用书、图书馆借阅的书籍、自己的藏书,分别占到62.4%、16.0%、11.2%,网络只占到7.2%。以上调查结果说明教师实际常用的资源和理论上认为重要的资源存在较大的差距。从有利于课程改革的角度考虑,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一方面要在硬件的建设上保证新型课程资源的利用,另一方面也要使教师认识到不能忽视常规性资源的重要作用。

 

调查发现教师已具备了一定的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

如有55.8%的调查者回答备课中在找不到教具时“自己亲自制作”,有25.8%的调查者“找类似的东西代替”,“调整教学,不用也可以”的教师只占7.5%。

而在发现教科书某些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距离较远时,有62.8%的教师会“选择符合学生经验的内容代替”,“忽略过去”的教师只占1.6%。

 

2. 图书馆资源开发与利用状况

图书馆是馆类资源中主要的且利用率较高的一种课程资源。教师利用图书馆的状况也可以从到图书馆的次数看出其使用情况。调查显示,平均每周到图书馆“1-2次”的教师最多,占到总调查人数的54.2%;“不到1次”的教师占27.1%,具第二位;“2次以上”的占到18.6%。

到图书馆的目的对绝大多数教师来讲是为了“查找备课用的资料”,占82.8%;为了“看些自己感兴趣的书”的教师占8.6%;为了“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的教师只占3.4%。

 

3.信息化资源开发和利用状况

课件是信息化资源中与教师教学密切相关的一种课程资源。调查表明,在一个学期中,19.8%的教师从来不使用课件,有41.4%的教师使用“5个以下”课件, “5-10”个的占到17.2%,“10-20”个的占到11.2%, “20个”以上的占到10.3%。从整体上看,课件利用状况还是较好的。

教师们常使用的课件都是怎么来的呢?调查显示,最主要的途径是教师“自己制作”,占总调查教师的55.3%,其次是“学校购买”和“自己从网络上下载”,分别占到23.3%和21.4%。

 

4. 校外社区资源开发和利用状况

校外社区资源中较为重要的是校外人力资源的利用。调查显示,在一个学期中,有40%的教师请校外人员来学校办讲座或参与教学“3-5次”,请校外人员来校“1-2次”的教师有36.4%,一次也不请的教师占23.6%。

在组织校外教育教学活动方面。有52.2%的教师每一学期组织校外活动“1-2次”,有33.9%的教师组织“3-5次”,有13.9%的教师从不组织校外教育教学活动。

 

请思考:

*        上述调查显示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存在哪些问题?您的身边是否也存在这种问题?

*        对于上述问题您觉得主要症结在哪?有没有好的办法与途径可以解决?

*        您觉得要顺利地实施新课程,您的学校或教学中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

 

阅读资料

1.3.3   高中课程资源的生长点和突破口

高中新课程的实施需要强有力的课程资源保障。目前,要特别强调通过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强化课程资源意识和建设能力,以实现动态平衡和建立共享机制为重点,培育和形成高中课程资源的生长点和突破口。

 

第一,实现素材性课程资源与条件性课程资源之间的动态平衡

从功能特征上看,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和实施课程的直接而必要的条件,前者可称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后者可称为条件性课程资源。对于条件性课程资源而言,必须首先保证的是高中实施课程最基本的时间和空间,比如基本的安全而必需的场地、设施、设备、物资、资料等,这是保证高中课程实施的前提条件,没有这样的前提条件,就谈不上高中课程的实施问题。国家必须在课程政策和管理制度上保证普通高中具备实施新课程的最基本的条件性课程资源。在此基础上,条件性课程资源的建设则要量力而行,既要考虑课程成本,又要注意保持条件性课程资源与素材性课程资源的动态平衡。普通高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只有深入到课堂教学层面,认真研究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和生成的丰富多彩的素材性课程资源的时候,只有当广大师生的生活、经验、智慧、理解、问题、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素材性课程资源能够与课程标准和教材所承载的知识、能力等一道真实地进入课程。进入教学过程的时候,课程资源建设才能从表浅走向深刻,课程资源的丰富内涵才能够真正体现出来。

 

 

第二,建立学校内部、学校与学校之间以及学校与社区之间的课程资源共享机制

高中要对学校内部的课程资源进行整合,提倡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和师生共同创造性地开发、利用和交流各种课程资源,以适应高中学生日益个性化的学习需要。同时,学校与学校之间可以在特色课程、专业教师以及场地设施等课程资源方面广泛地开展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真正的课程资源共享还必须建立相应的经验交流和合作研讨机制,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教学经验交流和办学思想研讨等活动。学校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发展的具体需要,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电影院、工厂、农村、部队、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职业学校、成人教育机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和开发信息化的课程资源,有效发挥各种公众网络的资源价值。农村地区的普通高中还可以根据农村建设和发展的实际开发各种独特的课程资源。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有责任加强管理,在政策上建立健全校内外课程资源的相互转换机制.强化各种公共资源间的相互联系、辐射与共享。

 

 

第三,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高中课程资源建设的突破口

在所有课程资源中,教师是起着主导和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因为教师不仅决定着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和创造者,而且教师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的条件性课程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是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因此,在课程资源建设的过程中,要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首位,提高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和开发运用能力,特别是要提高教师识别、捕捉、积累。利用和开发在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的能力,通过教师自身这一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的突破来带动其他课程资源的优化发展。教师队伍建设是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最长期和最核心的工作,也是反映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最主要的环节,是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主要突破口和生长点。

 (摘编自:吴刚平《全球教育展望》2003.9)

 

学习要点:

1,  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是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基础和保障,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

2,  普通高中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变革,要求课程教学要更好地放映现代科学综合化的趋势,加强知识的融合贯通和相互联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凸现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的个性化和特色化,这迫切需要因地制宜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3,  课程资源的概念不仅仅是专家学者所倡导的一个口号,更要落实到具体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去。但一些调查却显示:一方面我们强调课程资源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却又不能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


 

 

 

专题二 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校内外蕴含的各种资源是学校能够顺利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前提。但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是课程资源,只有真正进入课程视野,进入师生的现实生活,与教育教学活动发生关联的资源,才可以称之为课程资源。同时,由于各学校之间的差异性以及学生需要的独特性,因此各学校应从自身的特殊需要出发,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挖掘、激活、整合、高效利用各种资源。那么,如何进行课程资源的选择与剔除呢?课程资源的筛选需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呢?学校如何对周边的课程资源做到“心中有数”?如何将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观落实到行动中来?这些都是本专题所要探讨的问题。

 

2.1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原则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非完全陌生的提法。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有意无意地,都在运用各种各样的课程资源。比如,讲立体几何的教师精心制作了几个立体几何模型,讲英语的教师在课堂上用录音机播放了一些听力磁带,教语文的教师为了给学生拓展视野在图书馆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学校为了开设校本课程聘请校外一些专家搞系列讲座……,等等,这一切都是在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然而,为了能有效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需要了解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原则,将过去无意识的行为上升到有意识的层面,将过去个别的行为上升到集体的行为,将过去社会零散参与上升到社会广泛参与学校课程资源开发当中。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并不是随意把某些资源用于课堂教学,而是遵循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原则的。只有遵循了这些原则,才能促进课程资源的充分、合理地开发与利用,才能有利于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以下是一些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  共享性原则

信息时代,任何一个人所了解的信息都是有限的。资源只有共享,其价值才能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有形的资源共享固然重要,无形的资源—-经验、智慧—-如果能够共享,则更具有价值。肖伯纳曾经说过一句话: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之后,每个人还是只有一个苹果;然而,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之后,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

 

2,  经济性原则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尽可能用最少的开支和精力,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具体包括开支的经济性、时间的经济性、空间的经济性和学习的经济性。开支的经济性,是指用最节省的经费开支取得最佳效果,尽可能开发与利用那些不需要多少经费开支的课程资源,不应借口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而大兴土木,盲目引进硬件设备,不计高昂的经济代价。时间的经济性,指尽可能开发与利用那些对当前教育教学有现实意义的课程资源,而不能一味等待更好的条件或时机,否则就会影响新课程的实施。空间的经济性,是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尽可能就地取材,不应舍近求远,好高骛远。校内有的不求诸于校外,本地有的不求诸于外地。学习的经济性,是指尽可能开发与利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程资源。如果引入教育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意图不明确、晦涩难懂,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反而还可能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3,  实效性原则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为了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远非学校教育所能包揽,因而必须在可能的课程资源范围内和在充分考虑成本的前提下突出重点,针对不同的课程目标,精选那些对学生终身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课程资源。一般说来,每一种课程资源对于特定的课程目标具有不同的作用和功能,不同的课程目标就需要开发与利用不同的课程资源;但是,由于课程资源本身的多质性,同一的课程资源又可以服务于不同的课程目标,所以,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就必须在明确课程目标的前提下,认真分析与课程目标相关的各种各类课程资源,认识和掌握其各自的性质和特点,这样才能保证开发与利用的针对性及其实效性。

 

4,  因地制宜原则

尽管课程资源多种多样,但是相对于不同的地区、学校、学科、教师和学生,可资开发与利用的课程资源具有极大的差异性。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应强求一律,而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发挥地域优势,强化学校特色,区分学科特性,展示教师风格,扬长避短,扬长补短,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活动卡2.1.1

分析下表中的事例,请说明它们分别遵循或违背了上述哪些原则。并根据我们自己的教学实际,分享一些实践当中遇到的遵循或违反某些原则的事例。个人体会当中,对于遵循某些原则的事例,想想该事例成功在哪里,起到什么作用。对于违背某些原则的事例,思考该如何改正。另外,还应该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原则?

 

事  例

遵循的原则

违反的原则

个人体会

某教师讲授《爬山虎》一文时,引导学生比较爬山虎和当地具有的一种植物---山葡萄,激发了学生极大的研究兴趣。

 

 

 

某教师为了使用信息技术,制作了课件,结果只是摆放了几幅图片,和挂图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某学校调查发现,个别教师们在某课程上反映出知识背景不足的现象,于是,结合课程需要,学校开展了集体备课的活动,让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某学校为吸引生源,投巨资建了计算机房,结果当地既缺乏计算机教师,又缺乏网络条件,大批计算机很快就闲置并濒于淘汰。

 

 

 

……

 

 

 

 

 

 

 

 


阅读材料

2.1.1  开发与共享课程资源的经验

    在我国现阶段,课程资源存在分布不均衡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关键的是要实现课程资源共享。共享的方式多种多样,有很多可资借鉴的经验。下面提供的一些经验会对我们有所启示。

1,  课程共享

*        有些地区教研部门与各校骨干教师组成“课改专家组”,指导各校进行课改。

*        有地方成立“课改中心组”,让骨干教师成为“兼职”教研员,定期进行调研。

*        有地方成立“专业委员会”或“讲师团”。“讲师团”以案例的方式组织教师进行“专题讨论”。

2,  教师资源共享

*        跨校开课:鼓励学校之间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实现教师资源共享。

*        远程教育(电视、网络与VCD):利用广播电视、网络视频技术、教学软件等,学生在教室里就可以听外校教师的讲课。

*        教学开放周:在一周内所有老师的课向学生、家长和外校教师开放。

*        骨干教师开放课堂:骨干教师上课表在网上公布,各兄弟院校的教师可以旁听,以实现“教研资源共享”和“教师资源共享”。

3,  物质资源共享

学校的运动场馆对社会开放,社区的文体设施也免费或优惠向中小学开放。

4,  学生参与资源开发

把资源开发的任务布置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资源。

5,  建立区域性样本校,充分利用样本校的教师资源和物质资源,发挥样本校的示范作用,使样本校成为本地区高中课程的培训基地。

6,  成立区域性“优质教师联盟”,鼓励“优质教师”到外校开课或“送教下乡”,为本地区的高中课改提供“教学案例”以及相关的“专业支持”。

……

改编自北京大兴“高中课程改革第三次会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课题组讨论成果

 

 

 

阅读材料

2.1.2    整合校内外教育环境

材料从学生经常接触的教育环境入手,介绍了不同环境中有哪些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价值。并提出将校内外教育环境整合的观点,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1、校内教育环境可作为课程资源对学生实施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小班教室可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区,师生在共创图书角、生物角、科技角、展示角等多种活动区域的同时,也体验着创造的酸甜苦辣。不同的格局,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色彩,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及创造欲望,增强学生对班级的向心力与归属感。再如学校的校园文化、专用教室的使用、图书阅览、设施配备,这些都可以作为课程资源发挥教育的功能;学校里每天朗朗的读书声,师生见面互致问候声;生生之间的团结友爱,彼此帮助;每日清扫卫生,收拾整理文具……这些都使学校处处充满温馨。在这种宽松、和谐的人际氛围中,在比比皆是的课程资源中,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培养,能力得到提高。

 

2、社区是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广泛的社会场所。对学生的成长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小班人数少,组织活动方便,可以充分利用本地区的社会条件,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问题探究,如社会考察、环保调查、亲身体验等活动,拓宽课堂和学校的空间,引导学生的学习向校外延伸,向社区延伸,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性特色。

 

3、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更是无处不在。家长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有一位老师的做法值得借鉴。他在班里成立学生4人小组,每个双休日轮流由一位家长带领小组4名学生到书城看书2个小时。学生因有小伙伴而高兴,家长、教师也达到了让学生博览群书的目的。

                资料来源:青岛市教育中心吕宜:《小班化教育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阅读材料

2.1.3  走进国家实验室——高中学生研究性学习之实践

    虽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接触国家级实验室,但是这篇材料提供给我们一个很好的思路:高中生的研究性学习可以在学校周围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寻找的合适的人力资源,高校的专家、学者,等等。

时间

课题名称

年级

学生

实验指导单位

导师

1998年

反转录病毒总体介导的转移基因的整合与表达检测

高二

刘欧(女)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刘德培

1999年

身体脂肪电子测定和中学生体脂的调查分析

高二

刁玉鹤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室

鲁勇军

2000年

青嵩外植体的离体培养

高二

李潇(女)

姜川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刘彦

许祥明

2001年

以浮游植物对北京城区主要湖泊水质状况的分析评价

高二

许涤沙等

北师大生命科学院

周云龙

2001年

中学生与教授谈网络安全

高二

廖晶等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

白硕

2001年

红曲霉的紫外线诱变得实验

高三

姜川

赵谛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孙万儒

……

 

 

 

 

 

                 节选自《中小学校课程开发与示例》  北京景山学校李惠兰

 

学习要点:

1.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是课程资源,只有那些真正进入课程,与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才是现实的课程资源。

2.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遵循共享性、经济性、实效性、因地制宜原则,尽可能地用最少的开支和精力因地制宜地开发与利用一切有利于有效达成教育教学目标和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课程资源。

3.整合校外各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2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

以上简单介绍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原则,但由于普通高中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生源质量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根据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机制,通过资源调查、资源分析、资源规划等一系列有组织、有计划、分步骤地实际行动从而实质性地推动学校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共享,逐步建立以校为本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机制。

 

2.2.1资源调查,建立课程资源数据库

资源调查就是对学校已有的、有待开发与利用的资源进行整体盘点的过程。通过调查,使学校领导、教师了解到:“我们拥有哪些资源”以及为了实现高中课程目标,“我们还需要哪些资源”。高中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当然对资源具有较高的依赖性。学校进行资源调查,就是要解决普遍反映资源不足的问题。

学校课程资源的调查的方法多种多样,可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现场考察以及相关文献分析等。课程资源的调查要充分考虑各地和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广开思路,多渠道发掘校内外的更加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的资源,从而更好地发挥各种课程资源的作用。

 

活动卡2.2.1

根据高中课程设置的要求,以通用技术课程为例,考虑“我们有哪些资源”,“我们还需要哪些资源”,以及如何获得这些资源,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通过大家填写的结果,互相比较,看一看自己填写的内容为什么和别人不同,并谈谈你对资源调查的看法。

 

通用技术

内容

资源需求评估及获取途径

已经资源

所需资源

如何获取

技术与设计1

技术及其性质、设计过程、设计的交流、设计的评价

 

 

 

技术与设计2

结构与设计、流程与设计、系统与设计、控制与设计

 

 

 

电子控制技术

传感器、数字电路、电磁继电器、电子控制系统及其应用

 

 

 

建筑及其设计

建筑与文化、建筑结构及其简单设计、建筑材料及其加工、建筑构造及其设计

 

 

 

简易机器人制作

单片机及其控制程序、单片机与控制电路、单片机与传动机械

 

 

 

现代农业技术

 

 

 

 

家政与生活技术

家政概述、家庭管理、家庭理财、家庭保健

 

 

 

汽车驾驶与保养

汽车构造与工作原理、汽车驾驶有关法规、汽车驾驶技术、汽车例行保养

 

 

 

服装及其设计

服装与材料、服装与文化、着装与文化、服装设计

 

 

 

注:根据实际培训需要,可以选用不同课程作为案例,表格也可以进行修改。



[1] 资料来源:国家课程改革试验启动工作评估报告,原文载于朱慕菊、刘坚主编《来自课程改革实验区的声音(一)》,未来出版社2003年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