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资源 >> 正文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设计
高中必修古代经济专题设
高中必修古代商业专题设
高中必修古代经济政策专
高中必修古代经济专题单
高中生历史课外阅读调查
对高一历史教学要解决好
高中历史教学改革与素质
吕准能:构建高中历史教
关于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
最新热门    
 
《高中新课程的资源开发与利用》 1

时间:2009-10-18 17:26:35  来源:本站
 

 

高中新课程的资源开发与利用

 

教育部高中新课程传播与社会理解项目组   编写

教育部师范司、基础司、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组织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课题组

 

负责人:吴刚平 刘良华

 

本书编写人员:主编:康长运

 

参加编写人员:康长运、卢立涛、宋振绍、何成刚、杨再鹏、周翠芳、孔源

 

审稿人员:吴刚平、刘良华、徐继存、潘洪建、段青、马彦平


目 录

 

前  言. 1

本册内容简介. 6

研修内容一览表. 8

专题一  认识课程资源. 9

1.1   什么是课程资源?. 9

1.2   树立什么样的课程资源观?. 16

1.3   高中新课程为什么更加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9

专题二  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40

2.1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原则. 40

2.2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 46

专题三   课程资源案例与讨论. 65

3.1  教辅资源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65

3.2  学科教学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70

3.3  信息资源走进课堂. 80

3.4  影视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 96

3.5  让学生走出校园围墙——社区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109

3.6  探索开发与利用校外场馆资源的有效途径. 117

 前  言

高中新课程研修系列手册是为了配合高中新课程实验,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师范教育司、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编写,包括通识研修和课程标准研修两大部分。其中通识研修系列手册由教育部高中新课程传播与社会理解项目组负责策划、协调,与如下课题组协同完成的:教育部高中新课程的组织领导项目组、高中新课程的选课指导与教学管理项目组、高中新课程的教学实施项目组、高中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项目组和高中新课程的评价改革项目组等;并得到了山东、广东、宁夏、海南四省相关研究项目组人员的大力支持。课程标准研修系列手册由教育部高中新课程传播与社会理解项目组负责策划,协助高中新课程15个标准组共同开发、研制。

通识研修面向所有参与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各级各类教育工作者,旨在分层推进高中新课程实验过程的研修活动中,为参与实验的全体高中教师、校长、各级教研员、教育行政人员以及师范院校的相关人员提供共同研修的基本内容,从而使所有参与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教育工作者了解、认同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基本理念,在思想和行动上做好准备;并为进一步研修学科标准做好铺垫。

通识研修的基本理念:

u      平等性:强调研修活动的组织者、主持者与参与者、研修者之间,研修者与研修者之间相互尊重,合作学习,共同成长;

u      发展性:强调研修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建构的过程。要重视研修内容的生成性,为研修提供情境化的、开放性的研修平台;关注研修者在研修过程中的主动建构、经验分享与理论提升。

u      针对性:强调问题意识,以各类研修者面临的真实问题和困难作为研修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充分调动每一位研修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展研修活动,提高研修的质量与效益。

通识研修系列手册由7个不同系列的不同研修单元组成。目前开发的有:

系列1:高中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系列2:新课程的组织、领导与规划

系列3:学校课程设置与教务管理

系列4:校本教研与教师发展

单元一

单元二

系列5:高中新课程的资源开发与利用

系列6:高中新课程与学生评价改革

系列7:高中新课程中的综合领域

单元一:高中综合实践活动

单元二:高中新课程的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等学习领域

课程标准研修手册由语文、英语、日语、俄语、数学、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艺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15个系列手册组成。

研修手册的编写思路:

参与式研修是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学习、交流活动的基本理念和方法。 为便于读者在个人学习中研读、思考高中新课程在课程的管理、实施、评价等方法的变化,理解相关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与要求;同时为了便于组织、落实参与式研修活动而提供可参考的方式方建议,本套研修手册从研修的学习内容和研修活动设计两个方面编写。因此,每个研修手册分专题从下面几个层面呈现:

专题:研修系列(或单元)中需要突出阐述和学习的主要观点。

小节:专题下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在手册中以“1.1”、“2.2”方式呈现。

活动卡:小节中为研修者设计的个人反思、参与学习的活动环节。目的是使研修者在个人阅读的同时体验到参与学习的感受,成为一位积极、主动、反思的研读者;同时也使研修者在群体合作研修找到参与、对话、研究的平台。活动卡在不同的手册中分别以案例分析、思考问题、行动规划、经验反思、头脑风暴(即快速发散性思考)、阅读资料等方式呈现出来。

学习要点:每个小节学习的参考性学习观点或建议,供研修者参考。

参考资料:围绕小节的研修话题提供的相关阅读材料,为研修者的深入学习、开阔视野提供资料。

研修建议:针对相关的研修小节,为组织、开展参与式研修活动提供的活动方案设计,供组织者借鉴、参考。值得强调的是,在实际组织研修活动时,组织者不可过于拘泥建议中的活动模式,而应根据研修者的需求、年龄结构、时间、场地等具体条件灵活安排,创造性的组织各种研修。通过创设情境,促进研修者的主动与相关话题的对话、与他人的对话、与自己的对话等活动过程,创造一种活动性、合作性、反思性的学习、研究、提高的氛围,推进研修者从观念到行动积极实践高中新课程。

 

 

在研修的活动建议中,经常使用的一些组织方式有:

1)个人学习:主要是由研修者个人独自完成的诸如填写活动卡、自我测验等活动。

2)两人学习:主要是有2位研修者一起共同完成的活动,像互相访谈、交换活动卡等。

3)小组学习:主要是需要通过研修者分成不同小组并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合作中进行活动。在进行分组是,常常根据活动任务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分组方式。如同质分组与异质分组——同质分组即让条件、水平或工作相近的人员组成一个小组,从而使其共同进行问题解决。异质分组:将研修者进行完全随机分组,不考虑其相似性。再如分组的规模——根据研修者人员规模、活动任务的大小和研修现场条件等,将研修者分成人数不一的小组开展交流活动。一般来说,成人研修小组的规模以6-8人较为适宜。一个参与式研修现场的人数以40-60人为宜。

为保障小组活动的有效性,在组织小组进行分工时应及时安排组内的分工。一般应有的角色是:

召集人——担当调动小组成员发言、参与活动的角色。

记录人——承担将小组人员的活动过程、“思想火花”记录下来的角色。

发言人——负责将小组活动的成果向其他小组展示,介绍本组的主要观点或成果。

时间控制人——负责分配、把握小组活动的时间进程,使小组成员都有机会在规定的时间内参与活动。

噪音控制人——及时对本组活动过程中的声音进行监控,防止在同一活动场地中小组与小组之间发生声音间的干扰。

高中新课程的通识研修活动过程也是体验高中新课程新的学习方式与教师教育的过程,因此研修方式、研修活动的组织本身对教师理解、感受高中新课程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在参与式研修过程中,活动的主持人、组织者绝不是单纯的讲授知识,或居高临下指手划脚进行说教;活动的参与者、学习者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所有参与研修的人员都应成为自觉的投入者,主动建构知识,改进学习策略,在自我与他人、个体与群体的互动、交流、对话中提高对高中新课程实验的信心,在贡献每个人的经验与智慧中获得和谐、全面的发展。

高中新课程研修通识系列手册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高中新课程实验研究重大课题的研究成果。从手册的策划、设计到开发,得到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师范教育司、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等领导的关注与支持,特别是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朱慕菊副司长、曹志祥处长、沈白榆处长、刘坚处长、刘月霞副处长、马健华副处长、付宜红副处长、金晨曼副处长,师范教育司管培俊司长、唐京伟处长等对研修手册一直予以指导、帮助。在编写过程中,高中新课程各相关研究项目组的许多成员,尤其是蒋敦杰、黄威、石鸥、罗星凯、崔允漷、余文森、郭华、刘良华、吴刚平、赵德成、马云鹏、高凌飚、朱世雄等更是多次参与内容框架的讨论以及案例、论点等编写工作。所有研修手册经过各个项目组的多次讨论和修改,在各单元编写完成后,高中新课程传播与社会理解项目组的负责人王海燕和陈向明通读、修改了整个内容。可以说,这套研修手册的开发过程就是研究、理解、领会、探讨高中新课程的研修过程。

通识研修系列手册的最后编写时间正值猴年新春来临之时。参与编写的所有人员都怀着新春的喜悦在工作中迎来猴年,并在加紧完成手册的后期讨论、编写中渡过新春。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不辞辛苦,参与着讨论、校稿、过程订正。

高中新课程需要在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共同合作、探索交流中积极实践,亦如本套手册的开发也是所有支持、关注高中新课程的人们关心、合作的结晶。毕竟高中新课程的研究与实践都尚处于准备、启动的初期,许多问题的深入思考、实践探索有待所有投身高中新课程实验的人们在共同合作、相互支持中继续努力,亦如本套研修手册将有待在研修的开展与实践中继续修改、完善。

向所有关注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人们、参与高中课程改革的人们——学生、家长、教师、各级教育行政人员和社会人士致敬并致以深深的谢意!

                                   

教育部高中新课程传播与社会理解项目组

执笔人:王海燕、陈向明

 

 

 


本册内容简介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逐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丰富的课程资源是新课程实施的条件,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中小学的实际教育成果。为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均明确提出,为保证新课程的顺利实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

那么,到底什么是课程资源?为什么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不同种类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怎样的变革?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该坚持哪些基本原则?可以采用哪些可能的途径与方法有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为了有效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应建立怎样的管理保障机制?所有这些都是迫切需要我们认真加以探讨的问题。《高中新课程的资源开发与利用》研修手册正是从这一思路出发,分如下三个专题安排研修内容:

专题一 认识课程资源  本专题首先在了解课程资源的内涵、特点和类型的基础上,探讨应树立什么样的课程资源观,进一步明确课程资源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新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有利于保障新课程的顺利实施,促进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专题三  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本专题主要探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原则、途径和方法,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意识,初步掌握资源调查、分析和规划的技术与方法,并结合本地区、本学校、本学科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课程资源行动方案,建立校内外课程资源开发与共享的协调机制,提高课程资源的利用率,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专题三 课程资源案例和分析  本专题主要通过国内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相关案例的研究和讨论,明确各种课程资源种类的特点,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关系,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合理有效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以上三个专题中,专题一的内容涉及课程资源的内涵、开发与利用的价值、意义,高中新课程对;专题二分别从管理和教学的角度探讨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原则、途径和策略。专题三通过案例介绍和讨论,让大家对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形成具体的、感性的认识。开展研修时,主持人可以根据研修者的不同、研修时间以及与其他研修单元相衔接等因素的考虑,对三个专题所涉及的内容进行重新组合或取舍。

需要指出的是,作为普通高中新课程通识教育的一部分,本单元的目的在于倡导新理念,提供新思路。我们只是希望通过本单元的研修,能够使大家认识到课程资源对于实施新课程的价值和意义,并探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与策略。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本单元组织的活动和提供的资料只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具体途径、方式、方法和案例,将更多地有待于参与者、广大的一线教师、教育管理者在新高中课程实施的具体实践中去创造。

 

研修内容一览表

 

系列名称

高中新课程的资源开发与利用

总学时

8小时

参与者

教师、校长、教研员、各级教育行政管理者等参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各类人员

研修专题

研修目标

研修内容

研修方式

专题一

认识课程资源

 

 

 

了解课程资源的内涵、类型以及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价值和意义,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观,探讨高中新课程实施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的需求与困难,明确丰富的课程资源是保障高中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基本条件。

 

1.1什么是课程资源

1.2树立什么样的课程资源观?

1.3 高中新课程为什么更加重视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个人学习

案例分析

合作学习

共同分享

阅读资料

专题二

开发与利用

课程资源

 

了解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原则与途径;初步掌握资源调查、分析和规划的步骤、技术与方法,并结合本地区、本学校、本学科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方案,建立校内外课程资源协调与共享的机制。

 

2.1 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本原则

2.2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

 

案例分析

个人反思

小组交流

观摩录像

大家分享

专题三

课程资源

案例与讨论

明确不同类型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有利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3.1 教辅资源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3.2 学科教学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3.3 信息资源走进课题

3.4 影视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

3.5让学生走出校园围墙——社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3.6 探索开发与利用校外场馆资源的有效途径

 

案例分析

自我反思

小组讨论

观摩录像


专题一  认识课程资源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指出,为保障高中课程的实施,学校应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那么到底什么是课程资源?它有哪些特点和类型?高中新课程为什么需要更加充分合理地开发与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如何正确地理解充分合理地开发与有效利用课程资源?本专题在了解课程资源的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探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与新课程的内在联系,明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是新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有利于保障新课程的顺利实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

1.1   什么是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课程都是以一定的课程资源为基础、条件和前提的,没有课程资源支持的课程改革必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和阻碍。目前,有关课程资源的概念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但对于课程资源的理解将直接影响人们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积极性,也影响到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程度和效果。下面列举了一些教师对于课程资源的不同看法,请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经历,填写活动卡1.1.1,说一说“我对课程资源的理解”。

王老师:课程资源不就是教材吗,就是教科书、教辅读物、教参、练习册等。

李老师:课程资源?就是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教室等支撑课程教学的硬件设施、设备。

田老师:我觉得课程资源不仅包括学校的硬件设施,还包括一些软件资源,比如教师、学生、校风校纪等。

马老师:我认为课程资源是个很广泛的概念,一切能用于丰富课程教学的资源都是课程资源,所谓“满眼皆资源,处处是资源”。

朱老师:我比较同意马老师的看法,我认为课程资源就是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教师、学生、家长等学校、家庭、社区中所有的资源。

杨老师:我觉得朱老师的看法有点将课程资源泛化,我认为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是课程资源,只有那些进入课程,与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才是现实的课程资源。

……

 

活动卡1.1.1  我对课程资源的理解

1,  对于上述教师的看法,您比较认同哪种观点?为什么?

 

2,  您觉得哪种观点有失偏颇?为什么?

 

3,  假设有一位高中任课教师对课程资源很感兴趣,但对课程资源的内涵与特点又不是很清楚,现在请你向他/她简要介绍一下课程资源。

  

 

通过上述讨论,我们发现其实课程资源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在我们过去的工作和生活经历中,可以找到很多利用课程资源的例子。找一找,说一说,您都运用过哪些课程资源?您为什么会利用它们?它们都有什么特点?您是如何利用的?这些课程资源是否涵盖了全部?还有哪些您认为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曾经被您忽视过?请结合上述问题,填写活动卡1.1.2,让我们分享一下您的经验和看法。后面的阅读资料为您进一步理解课程资源的内涵、特点与类型提供了参考。

 

活动卡1.1.2  我常用的课程资源

 

资源种类

特点描述

应用举例

如图书馆

有很多书籍,信息量大,选择性强

语文阅读拓展教学,将阅读课开到图书馆、阅览室,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书目或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书目,阅读,提交读书报告。

 

 

 

 

 

 

 

 

 

 

阅读资料

1.1.1 课程资源的内涵和特点

目前,有关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很多,但并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定义。下面的材料综合了国内外有关课程资源的部分文献形成的对课程资源内涵与特点的认识,希望有助于拓展您的理解视角。

总的来说,课程资源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则仅指形成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综合两种观点,可以将课程资源视为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学校、家庭和社区中所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的各种资源。可以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开发与利用的资源多种多样,但需要明确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是课程资源,只有那些进入课程,与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才是现实的课程资源。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是课程目标顺利达成的必要条件,也是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

要正确地理解课程资源,还必须对其特点有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下面列举了一些特点。

多样性  教材无疑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课程资源绝不仅仅是教材,也绝不仅仅限于学校内部,课程资源涉及学生学习与生活环境中一切有利于达成课程目标的资源,它弥散于学校内外的方方面面,因而课程资源具有广泛多样的特点。不同的地域,可资开发与利用的课程资源不同,其构成形式和表现形态各异;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意识、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具有独特性,相应的课程资源各具特色;学校性质、规模、位置、传统以及教师素质和办学水平的不同,学校和教师可以开发与利用的课程资源自然有差异;学生个体的家庭背景、智力水平、生活经历的不同,可供开发与利用的课程资源必然会千差万别。

价值潜在性  多种多样的资源为学校和教师因地制宜地开发与利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尽管如此,我们应该注意的是,只有那些真正进入课程,与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才是现实的课程资源。所谓课程资源的开发,实质上就是探寻一切有可能进入课程,能够与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所谓课程资源的利用,实质上就是充分挖掘被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的教育教学价值。所以,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开发是利用的前提,利用是开发的目的,而开发的过程也包含着一定的利用,在利用的过程中也会促进进一步的开发。从这种意义上看,一切可能的课程资源都具有价值潜在性的特点。

多质性  同一资源对于不同课程具有不同的用途和价值,课程资源因而具有多质性的特点。例如,动植物资源,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资源,也可以成为学习环境学、生态学知识的资源,还可以成为学生调查、统计的资源。学校附近的山,既可以用于体育课程中的体育锻炼,也可以用于劳动技术教育中的植树绿化;既可以在艺术教育中陶冶学生的情操,也可以在生物课中用来调查动植物的种类。课程资源的多质性,要求教师慧眼识珠,善于挖掘课程资源的多种利用价值。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