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陈伟壁:历史教学目标的
陈伟壁:历史资料分析方
陈伟壁:日本历史教材中
学生陈伟航为我评历史课
陈伟壁:温伯格历史教育
陈伟壁:2008年历史教育
陈伟壁:我的历史教学实
陈伟壁:第一节历史课备
陈伟:必修三文化史第一
陈伟壁:如何讲述“鸦片
最新热门    
 
陈伟壁:新航路开辟的听课感想之二

时间:2009-10-18 17:02:55  来源:陈伟壁
 

 

《新航路开辟》的听课感想之二

“理论决定成败,细节决定水平”

——孔繁刚老师

陈伟壁的历史博客

 


观摩完彭禹、刘琴、陈成三位教师执教的《新航路开辟》,我感觉有下面几个方面值得学习和思考。


1.主题定位。从“长时段”的眼光看新航路开辟。1450——1750之间,它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新阶段,人类进入了现代早期的阶段。这一时期,新的事物不断涌现出来,例如自然科学方面的哥白尼革命、思想文化方面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以及地理大发现。同时旧的思想和观念,也依然存在。因此,“如何走出中世纪,迈入近代,探索未知的世界”,成为这个时代人们要借鉴的历史命题。


其中彭禹老师的教学设计,非常明显体现这个时代的主题定位。


举例一,它将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处理为:危机与机遇。即人类如何走出危机,探索未知的世界。


举例二,它在处理哥伦布与船员的时候,从时代与人物这个视角切入,将时代的脉搏凸显出来,英雄人物之所以为英雄人物,是他顺应了时代的潮流,把握了时代的脉搏。


2.关于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三位教师回避了纠缠了分析直接原因、主要原因、客观与主观条件。也避免了一些教师将资本主义的萌芽作为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见历史教学《关于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原因的困惑》一文》)例如,彭禹以“危机和机遇”切入。陈成老师,以“背景”切入。更一步来说,我更赞成张箭《地理大发现》中对新航路开辟背景的分析。他不用“原因”这个词汇,而是用“背景”。从一般的和普遍的因素,以及欧洲独特的因素和条件进行分析。因为张箭认为“政治、经济、宗教因素都构成了地理大发现的基础和背景,但哪一种都不是决定性的,也非西欧或欧洲所独有的。但为什么欧洲国家能完成地理大发现,而亚非文明国家却没能参与地理大发现呢。”张箭认为,绕过东地中海地区的穆斯林势力,开辟新航路,直接与它们通商做生意,是地理大发现最直接,最重要,最独特的因素,是亚非国家所不具备的。这里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是: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如何区别?


3.史料的选择和应用。新航路开辟的史料很多,如《马可波罗游记》、《哥伦布日记》、《地图》、《大国崛起》中的葡萄牙、西班牙的视频、张箭《地理大发现》……,彭禹老师是运用史料的高手,分别用了7条不同寻常的史料。


1、T-O地图与托勒密地图2、哥伦布航海日记3、马可波罗在中国版画对比


4、新航路开辟期间及其以后地图4幅 5、新航路开辟路线图6、菲律宾遥遥相对的麦哲伦纪念像与拉普拉普纪念像7、西班牙国王与哥伦布的合同与永乐皇帝给郑和的圣旨。


其中就地图来说,共七幅不同的地图,主要用于几个方面:第一是,让学生理解中世纪人们的地理观念。第二,确认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对地理图册编撰的影响,比如提出了这一问题:“这幅地图应该是在谁开辟了那条新航路线之后?”  


因此,历史课堂如何利用好地图资源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另外,世界史史料的收集,可能借助国外的网站会有一些更好的收获。例如,在国外网站上找到了哥伦布的神秘签名。


虽然,历史学家对哥伦布神秘的签名,有不同的解读。例如美国学者莫里逊,认为上面七个大字母是相应七个词语的缩写形式,意思是:我是圣母玛利亚的儿子,最崇高的救世主基督的仆人。下面一行的字母是哥伦布用希腊拉丁体所写的教名。字谜图突出说明哥伦布在非基督教地区,肩负着传播基督教的重要使命。


4.历史细节的铺陈。历史有血有肉的,如何将开辟新航路的艰辛展现出来呢?彭禹老师叙述了哥伦布和船员第一次上船的情景:哥伦布为了让船员们上船出发,西班牙国王求教皇写下保证,保证他们死后能上天堂;陈成老师解释欧洲香料是必需品的时候,叙述了“上层用胡椒,下层用生姜;”在解释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的时候,将“土豆”“茶叶蛋”的作用叙述得非常生动。“对于农作物的出现,不要低估它的作用。”


故此,我感觉如何还原历史,让学生神入历史?其中历史细节的铺成必不可少。


5.如何把握“地理大发现”与“新航路开辟”这两个历史概念。例如彭禹老师,较好的应用英文“The age of dicovery”,从AGE ,即时代的角度,来理解地理大发现,它不是一个历史事件,而是一个历史进程。新航路只是地理大发现的一部分,让学生理解这个时期的特征和含义。而人教版的教科书,将地理大发现定义为:“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人发现了许多以前根本不知道的地方,他们把这个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从表述上来看,容易让学生把地理大发现误解为只有开辟新的航路,而不包括陆路。只有在新航路开辟之后,才有地理大发现。如何准确解释历史概念?又避免让学生觉得过于繁琐呢?值得思考。


6.学术有争论的问题不能引入历史课堂中吗?刘老师在研讨会上,认为学术有争论的问题不宜引入历史课堂中。


7.地理大发现,其中“发现”一词,只是体现出欧洲中心论吗?彭禹老师认为“发现”一词,体现出欧洲中心论。然而,张箭在《地理大发现》一书中却认为:“地理大发现不只是欧洲人的观点,而是全世界进入了文明社会的人类的共同观点,也是实事求是的科学结论。”,“历史的发展就不平衡,就有中心。承认一些国家、民族,在一定的时间和阶段,在某一方面和领域占主导地位的历史事实。欧洲人完成了地理大发现就是其中一例。不能把地理大发现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本身与这一事件带来的结果混为一谈。因此,单单认为地理大发现是欧洲中心论,是否合理?


8.关于这个时代的命名,教科书用的是“开辟新航路”和“地理大发现”来命名这一时代。美国史学家巴克勒等人《西方社会史》一书指出“历史学家以不同的名称命名1450年到1650年这一时期,比如“发现的时代”,“探索的时代”、“扩张的时代”。”据此,我们可以设计一道题,让学生思考这个时代。


思考题:历史学家以不同的名称命名1450年到1650年这一时期,比如“发现的时代”,“探索的时代”、“扩张的时代”、你认为这些命名的根据是什么?你还有其他命名吗?解释你的命名的理由。这些命名与教科书上的命名——“新航路开辟”、 “地理大发现”有何不同?


9.国外是如何讲述新航路开辟的。英国国家学校历史中心的网站,提供了一个教学设计,主题是“欧洲早期的探险家。”其大致的设计如下:


(1)简要介绍“地理大发现”(或译为“发现的时代”)


今天的世界是一个非常小的地方,而且关于它和人们,我们知道很多。然而,在历史上的某一时段,我们当时只知道有欧洲大陆,对它之外的地方知之甚少。


地理大发现改变了这一状况,这一时代开始于1400,它让我们发现新的,令人兴奋的地方。


在1400,探险是一件非常艰辛和危险的事情……


然而,仍然有一些人试图去破除这些障碍……


维京人


马可波罗


学习任务:任务一,收集一张地图,并且从中勾勒出1400年左右,欧洲人所知道的世界。任务二,回答以下问题:我们给这个历史上很多探险正在进行,发生的时代,起了什么名?给出为什么1400年很少人出去探险的三条理由。马可波罗在什么方式上,对探险家的探险起到正面的影响?


(2)探险家的故事


简介马可波罗和他的游记。提供马可波罗游记中的两则史料:


史料一:关于他在上都的见闻


史料二:关于他在马达加斯加上对一种鸟的称呼


史料三:是关于当时早期欧洲的探险家带回欧洲的一些见闻。共8条。例如,其中包括,如果你出海太远,你将会掉落世界的另一端的深渊里。


学习任务:共十个问题。例如,为什么当时人们如此热衷于阅读马可波罗的游记?马可波罗在史料一中认为上都的人们信仰什么宗教?为什么史料一,对历史学家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史料?你相信史料二吗?解释你的答案。你自己编造一个探险家的故事,根据事实或虚构的。讲述这些见闻的探险家都是在说谎吗?解释你的见解。


(3)哥伦布是一个成功者还是失败者?


提供哥伦布的生平介绍和航海故事。提供哥伦布五次航海的经历的史料,和历史学家的评论。提供写作的框架,帮助学生写一篇关于哥伦布是个成功者还是失败者的文章。


(4)提供麦哲伦的航海路线。


(5)一次探究活动:海盗。关于著名的威廉基德,和不出名的一位海盗的学习探究活动。探究问题,例如:“威廉基德是否是个贪婪的人?”


   
这个教学设计的明显特点,在于充分运用史料,进行教学,使得学生是论从史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