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教师提问
教师的提问有预设性与生成性之分,但都需要设计,过分随意性的提问,有效性就会流失。
提问要以学生发展性为指导,不能过于直白,要设置思维性包袱,体现教学艺术性和科学性。但思维性、艺术性和科学性,又以三维目标为内容。所以,提问不是乱提问,而是具有强烈目的性的教学手段,是促进教学实现、课堂发展、学生发展的工具。
提问要重视反馈。反馈包括情感性反馈,过程方法性反馈和知能性反馈,也包括延展性反馈,后者是由提问发展的提问,一系列具有逻辑相成性的提问,推动问题的解决。
六、教学模式
新课程不能被模式套牢,每节课都可以选择适当的模式。或者不叫模式,以体现课程的生成性与灵活性。
七、素材选取
教学需要素材,作为知识能力、情感与过程的教学载体。素材不能是过去材料题的大量堆砌,它也可以是教材课文,也可以是课外其他的选择。但都要注意问题情景价值和目标承载能效。而且不适合太密集,教师要注意课堂上的合理分布。
八、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情感铺垫,是知能过渡,是目标展现,因此,关系到课堂教学系统的全局,善教者莫不精巧设计。
导入没有千篇一律,但可以预先设计,也可以根据学情灵活应变。
导入不适合太大篇章,忌讳喧宾夺主。但开门见山的设计也不一定就是最佳取向。
九、课堂小结
课堂要有小结,以便对课堂进行整理,以便检验或升华学生的新内化。没有小结,容易使课堂显得散漫,有了小结,易使课堂有了龙眼。
十、课堂作业
课堂适合有作业,这个作业不一定是课下作业。现在很多教师为了课堂扩容,将新知识的讲授挤占了课堂作业的空间,是不足取的。课堂作业最好是教师与学生互动完成的作业,它是教学的补充、整理、延伸、升华和反馈,利用好了,其作用甚至比课堂的教学本体更有价值。
2007年9月25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