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陈新民:英国历史教学中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
《中史参》请同仁共同关
中史参:顺德一中历史课
中史参:顺德一中历史课
中史参:顺德一中历史课
中史参:顺德一中历史课
中史参:顺德一中历史课
中史参:顺德一中历史课
中史参:顺德一中历史课
最新热门    
 
中史参:《新思想的萌发》课堂实录

时间:2009-10-18 17:04:55  来源:龚洁
 

    去年参加省优质课比赛的实录,在《中史参》第六期发表了,感谢中史参!感谢李老师!感谢历史课程网!

《新思想的萌发》课堂实录

 

宜昌市三峡艺术高中  龚洁

 

【导入新课】

 

师:我叫龚洁,来自宜昌市三峡艺术高中,今天带给大家的除了这张新面孔之外,还有新体验、新思想。首先请同学们和我一起体验一下用新技术看世界的感受。


(调出Google earth软件,由远及近,定格于正在上课的地方)

师:这是美国2005年推出的一款免费软件,可以满足我们足不出户就畅游世界的梦想,大家看这里就是我们现在正在上课的地方。第一次使用这个软件,大家有什么感受?

生:神奇、不可思议、震惊……

师:我第一次使用这个软件的感受和大家是一样的。在这个开放创新的时代,我们看世界是如此的方便,可200多年前的中国人是怎样看世界的呢?请看大屏幕。

(纪录片《圆明园》的视频剪辑)

 

 

【教学过程】

 

一、“天朝上国”与“世界工厂”——新思想萌发的背景

 

师:一方是依然沉醉在“天朝上国”迷梦中的大清帝国,另一方则是刚刚完成了工业革命,正在世界各地殖民扩张的“世界工厂”大英帝国,二者在战场上交锋,你们认为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生:中国必败!

师:的确如你们所言,英国以一支4000人的远征军,战场伤亡不到百人的代价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这就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战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近代中国开始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面对天朝“数千年来之大变局”,一些有识之士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之中,现实似乎与他们一直所接受的“天朝上国”、“唯我独尊”、“闭关锁国”思想并不一致,而且传统思想里也没有解决现实危机的“金钥匙”,怎么办?请在座的各位高手指点迷津。

生:向西方学习!

师:这在当时就是一种新思想!新的社会现实问题需要产生新的思想来解决。可新思想是由人创造的,这对当时能够产生新思想的思想家们提出那些新的要求呢?请大家结合课文第一子目的相关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践想一想,这些新思想家都要具备条件,才能在一定范围内打破旧思想,萌发新思想?

生:首先要能看到西方的先进的地方。

师:在什么地方能够看到西方先进?

生:东南沿海。

师:(出示地图)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具体地点有哪些?

生:五口通商;割让香港岛。

师:在什么情况下,能够最直接感受到西方强大?

生:还有战役发生地。

师:从当时全国范围来看,这个接触面是相当有限的。还有其他条件吗?

生:“经世致用”思想。

师:你怎么知道?

生:教材上说的(生笑)。

师:教材上是这么说的。什么是“经世致用”思想?让我们来听一听这位思想家的怒吼(出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请同学们齐读。诗略)。

师:在这里,“不拘一格”就是一种打破常规,用最实用的方式来挽救危机,这就是“经世致用”。“经世致用”为新思想的萌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师:有了思想基础,能够接触西方,所有人都意识到了要向西方学习吗?

生:不是,只有少数人敢于提出这一主张。

师:非常好,你用到了“敢于”这个词,我想知道你为什么会用“敢于”这个词?

生: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提出向西方学习是需要一定的胆量的。

师:很好,要有过人的胆识。除了胆量,还需要什么?

生:智慧。

师:哪些智慧?

生:放眼世界,关注现实,承认西方的强大。

师:非常好,除了同学们所说的优秀素质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一幅对联来看一看。

(出示林则徐为国不避祸的著名对联)。

师:你从这幅对联中可以看出林则徐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生:强烈的爱国精神、忧患意识、高度的责任感。

 

 

 


师:这不仅是林则徐所具有的优秀素质,而且也是当时新思想萌发者们的共同特征。

 



    师:在东西文明的碰撞中,在日益严重的现实危机面前,新思想萌发了。可从我们刚才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当时全国的4万万同胞中,符合新思想萌发者条件的人可谓凤毛麟角,他们敢于冲破旧思想,打破旧观念,成为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先行者,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他们中的杰出代表——林则徐、魏源、洪仁玕。

(出示三幅人物图片

师:他们的新思想宛如向深深的一潭死水中投放了一颗石子,激起了一小片涟漪。

 

 

二、“师夷长技”与“开创先河” ——新思想萌发的内容、特点、历史意义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活动来学习第二部分——新思想的内容、特点和历史意义。请同学们分成三个组,结合教材第二、第三目的内容,每组同学分别整理一位思想家的作为,看看他们做了哪些前无古人的尝试?他们的思想与传统思想相比,新在哪里?第一组同学你们就是“林则徐研究小组”;第二组同学你们暂时充当一下“魏源的亲友团”;第三组同学你们现在就是“洪仁玕的支持者”!看书时间1分钟,时间到了以后,我希望同学们能够将书关上,进行一场接力赛,看看哪一组同学回答的最快、最好。

师:林则徐做了哪些前无古人的尝试?

生:1、设立译馆,“所得夷书,就地翻译”,组织人编译出《各国律例》、《四洲志》。2、积极仿制西方战舰,还提出建设一支新式海军的主张。

师:我们可以用两个字来归纳林则徐的作为,“设立译馆”,是要了解西方,可以用“看”字来归纳;“仿制西方战舰,提出建设新式海军的主张”,可以用“学”字来归纳。正因为林则徐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这样做的,所以被誉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的研究者顺利地完成了任务。“魏源的亲友团”,魏源的贡献在哪里?

生:写了《海国图志》。

师:《海国图志》是一本怎样的书?

生:是当时最详尽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的专著。

师:除此以外,我还给大家补充一点信息。《海国图志》还被当代学者誉为“影响中国的100本书”之一。魏源为什么要写这样一本书?

生:“师夷长技以制夷”。

师:“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什么意思?

生: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抵御西方的侵略。

师:学什么?魏源自己说“夷之长技有三,一曰战舰,二曰火器,三曰养兵练兵之法。”魏源的“亲友团”也向我们介绍了魏源。“洪仁玕的支持者”,洪仁玕又做了些什么?

生:提出《资政新篇》。

师:为什么要提出《资政新篇》?

生:为了振兴太平天国。

师:《资政新篇》的内容有哪些?

生:从政治、经济、文教、外交等方面向西方学习。

师:与《海国图志》相比,《资政新篇》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生:带有明显的资本主义色彩。

师:从哪里能够看出来?

生:政治上的以法治国;经济上的发展工商业;文教上的兴办新式学校;外交上的平等外交。

师:为什么最早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由农民提出的,这是由洪仁玕一段特殊的生活经历决定的。洪仁玕曾经在香港岛生活过一段时间,在此期间他接触到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皮毛,回到太平天国后,为了振兴太平天国,提出了《资政新篇》。所以说《资政新篇》的出现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因而也不具备实施的条件。

师:刚才我们对各自研究对象的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请大家归纳一下,他们的思想与活动有什么共同点吗?

生:向西方学习

师:“向西方学习”,在今天看来是一句中国人脱口而出的话,而在当时是让人震憾的一句话。因为它与“天朝上国”、“唯我独尊”、“闭关锁国”等传统思想是那么的格格不入。现在我们知道,“向西方学习”在当年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唯有她才可能医治“天朝上国”深深的创痛。请同学们顺着我们刚才的思路深入分析,林则徐、魏源、洪仁玕“向西方学习”的活动有何历史意义?

生:他们告诉人们要勇敢地面对现实,重新认识世界。

师:很好,根据你的理解,他们当时做的是一种开创性的工作,其实回顾我们刚才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很多第一。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的《海国图志》是中国近代第一部详尽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的专著;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是中国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在这里,“第一”意味着什么?

生:前无古人,具有开创性。

师:前无古人,可是后有来者,在他们迈出第一步以后,你们知道随后的第二步,第三步吗?

生: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师:(出示图示)


从图示中我们可以看出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既符合世界资本主义潮流,又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新思想的萌发开了是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思想先河。

师:同学们从当时、后来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其历史意义,再想想,我们今天为什么要学习新思想呢?

生:对我们今天而言,我们更应该学习他们的精神。

师:什么精神?

生:不盲从,敢于打破旧思想。

师:这种精神其实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归纳,那就是——

生:创新精神!


   教师归纳如下:

 

 

 

    三、“一声叹息”与“以史为鉴”——新思想的遗憾与启示

师:就在我们这些后人评价新思想的萌发历史地位如此之高时,历史本身在此却发出了一声深深的叹息。我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魏源在接受林则徐的委托后,废寝忘食、夜以继日,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海国图志》50卷。完成《海国图志》后的魏源松了一口气,以为这下可以掀起一场“师夷长技”的热潮。可社会现实却是:成书二十年间,《海国图志》只印了不到1000册,这1000册也都被束之高阁,谈其内容、思想者,几乎没有。晚年的魏源心灰意冷,看破红尘,出家不问世事了。可历史却和魏源开了一个莫大的玩笑,在中国被束之高阁的《海国图志》,一个偶然的机会被走私到了日本,一下子成了畅销书,在日本出现了一个所谓的“《海国图志》时代”:15年间印了15版,书价涨了3倍之多;被誉为“海防宝鉴”、“天下武夫必读之书”。后来的历史我们都知道了,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强国之路,并对我国不断地发动侵略……


看到这一切,不禁让我们要问为什么既符合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潮流,又指明了中国近代化发展方向的新思想在当时的中国却“不合时宜”,影响有限呢?为了便于同学们形象地思考,我们特创作了一幅漫画,给大家一点提示。

 


师;新思想之“雨”始终无法冲破两把“大伞”,坐在中间的皇帝依然牢牢地抱着“天朝上国”不放,这是为什么呢?

生:这两把大伞象征着当时人们受到的思想束缚非常深,几千年的传统思想不是说改变就能改变的。

生:从秦始皇开始,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持续了两千多年,也制约了新思想的传播。

生:当时中国的经济仍然是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所以也不具备向西方学习的经济基础。

师:非常好,同学们对两把大伞的分析非常透彻,但是如果当时新思想之雨来得更猛烈一些,会不会冲破这两把大伞呢?

生:我认为新思想之“雨”根本就不可能下得更猛烈。因为林则徐、魏源本身就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他们提出新思想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生:他们自己的思想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在这里“夷”本来就含有一种对西方认识的不足。

师:真的呢,“夷”在古代本来就是对周边少数民族的蔑称。你真是一个有心人。

教师小结:

师:《海国图志》已成悲歌,160多年后的我们在重新审视这段历史的时候,不禁为新思想的萌发者由衷地敬佩,也为新思想未能开花结果而扼腕叹息……历史不能重演,可历史的价值在于它的“借鉴”。2005年,岳麓书社为纪念魏源诞辰210周年,将魏源的全部存书结集出版,全书共20册,定价1980元,其中当然包括《海国图志》。

现在我们做一个活动。如果你是岳麓出版社的发行人员,结合今天对魏源和《海国图志》的了解,以及你对新思想的理解,请你用一句最精炼的语言为《海国图志》写一句宣传词。前后四人为一小组,尽情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吧!

第一组:为了让魏源不再遗憾 ,请买一本《海国图志》;为了弥补你祖先的失误,请买一本《海国图志》!

师:历史不会重演!

第二组:读魏源书,走魏源路,创自己思想!

师:你们领悟了新思想的精髓!

第三组:《海国图志》,感动中国十二亿人的一本书。

        今年过年不看书,看书就看《海国图志》!

师:你们真是“黄金搭挡”!

第四组:透过尘封了160多年的窗口看世界!

师:那一定另有一番感触!

第五组:我们做了一幅对联:上联是:巍巍思想,学习热潮;下联是:源源外艺,经世自强。

师:呵!才华横溢,还包含了魏源的名字。我给你们加一横批:《海国图志》。


结束语:在同学们的笔下,《海国图志》重新焕发了光彩,如果同学们对本课以及新思想有更多的感想,请同学们在我的博客上留言,我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我也会将同学们的精彩发言记录下来,写进我的博客,作为对本课最好的纪念!谢谢大家!

 

本课小结:

【参考资料】 蒋廷黼《中国近代史》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