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林永钦:台湾高中戊戌变
罗洪钦:历史漫画教学例
罗洪钦老师在衡阳高中历
罗洪钦:《甲午中日战争
林永钦:我在欧洲的日子
罗洪钦:《第二次鸦片战
罗洪钦:《第一次鸦片战
罗洪钦:《太平天国运动
罗洪钦:《国民革命运动
罗洪钦:新文化运动
最新热门    
 
罗洪钦:《鸦片战争影响》教学设计

时间:2009-10-18 17:05:02  来源:罗洪钦
 

 

罗洪钦:《鸦片战争的影响》教学设计

 

湖南省耒阳市一中  

罗洪钦老师的历史博客

http://blog.cersp.com/userlog18/42510/index.shtml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中英《南京条约》;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鸦片战争的影响。

2、能力方面:(1)通过对鸦片战争后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依据史实推理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2)通过对鸦片战争带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影响的探讨,正确认识它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一切剧变,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具体史实形成正确的历史要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学习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一批不平等要约的内容及危害,在比较中把握各自的特点和内容。

2、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鸦片战争前后社会的变化,使学生学会对比联想的思维方法,从整体宏观的角度把握时代特征。

3、引导学生对教材及有关的历史资料进行阅读理解,使学生学会从第一手材料中获取信息与辩析历史材料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经过鸦片战争后丧失了大片领土和更多的主权,从而激发学生对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略行为的憎恨之情,进而增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

2、通过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是中国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它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通过对1842年香港岛被割占和1997年我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对比,使学生认识国家强大是外交的基础,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鸦片战争的影响。

2、难点:正确理解“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租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旧民主革命”的概念;正确理解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即中国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化;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与学互动设计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示例]

导言一:讲述式

1840年至1842年爆发的鸦片战争,中国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抵抗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西方的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1842年8月初,英国军舰闯到南京下关长江江面。8月29日,在英国侵略军“兵临城下”的武力胁迫下,清政府的全权代表耆英等与英国代表璞鼎查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CAI课件展示中英《南京条约》签字情景图)之后中国被迫与英、美、法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签订了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它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导言二:情境式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你知道香港是怎样被英国人夺去的吗?如果你去过上海、广州,可能会看到一些古老的欧式建筑,尤其是天主教教堂,你知道为什么它们会“落户”中国吗?你听说过近代历史上,在上海某一地方立有“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吗?那是什么地方?……

导言三:问题式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目的是什么?(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什么?(打开并占领中国市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性质是什么?(英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一场侵略战争)那么,鸦片战争对中国造成了什么样的深远影响呢?为什么以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呢?

2、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子目一、中英《南京条约》

 

(教师提出问题、CAI课件展示问题、学生根据问题阅读思考)

〖导学引思题〗

1、中英《南京条约》是在什么背景下签订的,该条约的性质是什么?

2、中英《南京条约》及附件的内容是什么?侵犯了中国什么权利?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教师适时利用CAI课件展示思维方法)

 〖思维提示〗

对条约的内容应准确记忆,可采用谐音记忆法。如《南京条约》及附件内容的记忆:割、赔、开、五商,领、片、租、住房。并结合“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图”,掌握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城市和香港岛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分析理解条约的每项内容对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影响。

〖讨论点拨〗

(学生自读课本相关内容,教师用CAI课件展示《南京条约》的部分材料。)

材料一:“因英国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准将香港一岛给予。”

材料二:“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宁波、厦门、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材料三:“(通商口岸)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材料四:《五口通商章程》规定:在通商口岸的英国侨民犯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材料五:《虎门条约》规定:中国“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材料六:“但中华地方官必须与英国管事官各就地方民情,议定于何地方,用何房屋及基地,系准英人租住……”

(学生归纳要点,填写表格,教师用CAI课件演示表格,学生回答,逐项展出、逐条分析,认识其危害。)

中英《南京条约》及附件的内容和危害

签订时间

1842年8月

1843年

条约名称

《南京条约》

《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

主要内容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银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①英国取得了“领事裁判权”

②英国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

③英国取得了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及永久居住的特权

危害

①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香港岛从此远离祖国怀抱长达百余年之久

②加重了人民负担,开创了侵略者对中国勒索赔款的恶例

③中国东南沿海门户大开;贸易主权遭破坏

④关税主权遭破坏,使得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失去了关税的保障

①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的完整

②便利了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政治侵略

③为列强后来建立租界提供了借口

 

 

(教师在展示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危害表时要求学生注意)

 

 

①香港岛≠香港。②赔款计量单位为“银元”而不是“两”。③开放五口都是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④中国不能单独确定关税税率。⑤片面最惠国待遇关键在于“片面”,反映不平等。⑥在通商口岸租凭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权≠拥有建立租界权,英国率先在上海建立第一个租界是故意曲解《虎门条约》条款造成的。

〖释疑点拨〗 (教师利用CAI课件打出这四个概念,教师讲解点拨概念,加深学生对概念理解)。

1.协定关税

又称协定税率,是关税税则制度的一种。它是一国根据与他国缔结的条约成贸易协定,对进出口商品所规定的税率。有双边、多边和片面协定关税数种。前两种一般是平等互利的,是为了相互发展经济。片面协定关税,则是帝国主义强加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在这种税则制度下,强国依靠强权或武力,强迫弱国或落后国家在条约和关税税则中订立适合强国要求的片面的低税率,以便达到他们侵略的目的。缔约国双方权利是不平等的:一方有权利而无义务,另一方却有义务而无权利。19世纪中叶开始,中国被迫与列强订立了片面的协定关税。1842年的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夫,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这是中国被迫接受协定税则的开始。此后,在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中又规定,一般货物应纳税额,皆按值百抽五核计,如欲变更,则须与英人共同协议订定。1844年签订的中美《望厦条约》规定:“倘中国日后欲将税则变更,须与合众国领事等官议允。”其他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也以“利益均沾”为借口,纷纷效尤。这样,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就落入到所有与中国通商的资本主义国家手中。

2.领事裁判权

这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时攫取的一种司法特权。在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规定,凡中国人和英国侨民“交涉词讼”,英国侨民成为民刑诉讼的被告时,中国法庭无权裁判,由英国领事根据英国法律处理。这种特权使侵华分子得以在资本主义列强官方的保护下,横行无忌,为所欲为,使中国主权遭到严重的破坏。

清政府接受此项内容的原因是 ①中国人认为夷人是化外之民,不值得以中国之礼教之,对于夷人向来是执行宽大羁縻政策,任其自理、自治。所以对于外国人犯法由其官员管辖,并不认为不对。②怕惹麻烦。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官员对于处理外国案件感到有点棘手,处理得不令外人满意,就要出问题。③认为当时在中国的外国人只有千余人,分散在各口岸,似乎问题不大。

3.片面最惠国待遇

最惠国待遇不是一般意义的优惠政策。它应该是指甲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与之缔约的乙国的优惠、特权等待遇。更为重要的是,若甲国与任何第三国订立条约中有新的优惠或特权,乙国都可根据最惠国待遇享有这种权利。一般情况下,最惠国待遇是相互给予的。但是在鸦片战争之后,资本主义列强迫使清政府给予他们最惠国待遇,而不给予中国同等待遇,这就是片面最惠国待遇,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中国一旦被迫签订一项新的不平等条约,别的侵略者就可以同样享受其中的特权(割地、赔款等特殊项目除外)。所以顾盛才在《望厦条约》签订后称美国将门户开放得更宽阔了。 

4.租界

是指资本主义或帝国主义国家强迫半殖民地国家在其通商口岸或城市划出的作为外侨居住、贸易的一定区域,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对半殖民地国家进行侵略的据点。租界成了“国中之国”。近代中国第一块“租界”出现在上海,是英国划定的。此后一系列国家纷纷在通商口岸划定租界。

 

子目二、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教师提出问题、CAI课件展示问题、学生根据问题阅读思考)

〖导学引思题〗

1、美法两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取得了那些特权?英国是否同时享有这些权利?为什么?

2、顾盛向美国政府报告:“美国及其他国家必须感谢英国,因为它订立的《南京条约》开放了中国的门户。但现在,英国和其他国家,也必须感谢美国,因为我们将这个门户开放得更宽阔。”结合具体史实说明为什么英国和其他国家要感谢美国?

〖思维提示〗

应准确对《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内容的记忆:美查医院和教堂,法国传教修坟场。在准确记忆条约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理解条约的每项内容对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影响。注意,美、法等国所取得的这些侵华特权,都限于通商口岸之内。在认识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侵华权益时,一定不要忘记其中“片面最惠国待遇”这一特权所产生的结果。

〖归纳点拨〗

(教师根据导学引思题,引导学生归纳《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的内容,揭示条约的危害)

1.中美《望厦条约》(1844年)

(1)使美国享有英国在《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取得的除割地、赔款外的一切特权。

(2)美国兵船可任意进入中国各通商口岸“巡查贸易”──破坏了中国领海主权,构成国防安全威胁。

(3)美国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便利了美国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

2.中法《黄埔条约》(1844年)

法国除享有美国在《望厦条约》中取得的一切特权外,同时还取得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清政府负责保护教堂及其坟地的特权。──还在文化、精神上奴役中国人民,侵华是全方位的。

〖释疑点拨〗

为什么说英国和其他国家要感谢美国?并说明它的具体表现。

(讨论发言,着重分析从哪些方面将门户开放的更宽阔,得出共识)

在中美《望厦条约》中规定:美国兵船可任意到中国各通商口岸“巡查贸易”,这就为美国的侵华活动大开了方便之门,美国的兵船可随时进入中国东南海域,严重损害了中国的领海主权。《望厦条约》中还规定美国人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望厦条约》不仅增加了新的内容,而且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等问题的规定比英国的条约更具体,更多地损害了中国主权。根据《南京条约》附件“片面最惠国待遇”“利益均沾”的原则,美国、法国扩大的侵略权益英国同样可以享有。《望厦条约》成为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与中国订立不平等条约的范本。

 

子目三、鸦片战争的影响

(教师提出问题、CAI课件展示问题、学生根据问题阅读思考)

 〖导学引思题〗

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性质是什么? 鸦片战争前的政治、经济状况如何? 鸦片战争后政治、经济方面有何变化?

2、鸦片战争前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 鸦片战争后的社会主要矛盾又是什么?

3、中国的革命任务在鸦片战争前后有何变化?

4、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思维提示〗

对“鸦片战争的影响”的分析应以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与危害为依据,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比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变化,认识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和对比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从而得出“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正确结论。

 

 

〖讨论点拨〗

(教师根据导学引思题,引导学生讨论,步步深入,揭示鸦片战争的影响)

①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

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主权开始遭到破坏,这表现在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司法主权、关税及贸易主权四个方面,请同学们在前面我们所学的三个条约的内容中找出相应破坏这些主权的部分。

(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外国兵船可在通商口岸巡查贸易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及贸易主权。)

③在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什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④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8~P9的小字内容,回答鸦片战争后中国东南沿海的经济是否还能够“自给自足”? (不能。)

(教师点拨讲述)一方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其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将中国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另一方面,外国经济势力的侵入,也使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不断瓦解,商品经济发展起来。中国的经济具有越来越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

(结论)以上,我们可以看出,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变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⑤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⑥鸦片战争后,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所面临的最主要任务是什么?

(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的主权和独立。)

(教师点拨讲述)因此,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就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仅次于这一矛盾同样是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是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

⑦如何表述由于主要矛盾的变化而导致的革命任务的变化?

(由反对本国的封建统治变为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

(师生讨论后,教师用CAI课件展示表格,归纳鸦片战争的影响)

鸦片战争的影响

鸦片战争前

鸦片战争后

 

社会性质

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

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政治上

独立自主领土完整的国家

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主权丧失

经济上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逐渐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社会矛盾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革命任务

反对本国封建统治

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

 

 

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释疑点拨〗

1.对“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理解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指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基本的社会形态,也是中国近代百余年的基本国情。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很容易出现错误,一般会有两种错误认识:一是理解为一半殖民地一半封建;二是理解为政治上是殖民地的,经济上是封建的。正确理解应是“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内涵。因而“半殖民地半封建”既非国家类型,也非社会形态,而是指国家的性质和特点。

2. 对“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的理解

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这对矛盾双方的阶级内涵都不同于中国封建社会时期,“人民大众”不是单指农民阶级,更有近代新生的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近代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各革命时期的主力,都是“人民大众”。“封建主义”不只是地主阶级,还有经济的、政治的、当权的各种封建半封建的反动势力及后来的官僚资产阶级,他们都是民主革命的对象。

3.关于近代中国革命

近代中国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是反侵略反封建,革命的目标和社会主题是争取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和富强,革命性质是民族民主革命。革命因为前后期的领导阶级分别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而又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即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较完整意义上的一次旧民主主义革命。

 

3、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根据他们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断加强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侵略,从而使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中国从此步入了她艰难的、多灾多难的近代历史。如果说鸦片战争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连头带尾持续四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中国社会的中枢和内地。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有关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内容。

〖知识网络〗

鸦片战争的影响示意图:    

〖方法技巧〗

对本节知识的掌握应注意三个方面的联系。一是与鸦片战争的爆发联系,形成对鸦片战争这一知识的认知整体性;二是注意同世界的联系,应当看到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事实上是资本主义世界工业革命的后果所致,从而加深对殖民主义双重使命,充当“历史不自觉的工具”的认识;三是注意同现实的联系,从1842年英国割占香港岛,1997年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两大历史事件中,得出多层面的认识。

 

 

〖拓展延伸〗

[例1] 有人认为:“鸦片战争是在执行一种历史使命,它是用侵略手段来达到使中国向世界开放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试结合史实分析评论这种观点。

(解析) 此题的宗旨是考查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基本上属于开放性问答题,答题的自由度比较大,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见解能力。鸦片战争是教材的重点内容,对于它的影响,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题,本题所涉及的是全面掌握鸦片战争带来的影响。可选择任意一种观点论述即可。

 (答案)答案一: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但也有合理性。

①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其性质是英国发动的一场侵略中国的战争。

②鸦片战争的客观后果是使中国领土和主权开始遭到破坏,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鸦片战争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苦难。

③鸦片战争的客观后果,首先使中国由闭关锁国逐步走向开放,走向近代化;其次是加速中国社会内部变革。经济方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思想上,先进的知识分子兴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总之,英国发动战争的主观目的在于把中国变成其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中国由封闭逐步向世界开放,逐步走向近代化,是鸦片战争带来的客观后果,即侵略者不自觉地充当了传播西方文明的工具。然后,鸦片战争带来的后果中,最主要的是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答案二: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论述参照答案—评述部分①、②两条内容。

答案三:这种观点是正确的。论述内容参照答案—评述部分的第③点。

 [例2]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门户被打开,有人称之为第一次“入世”,2001年11月10日18时36分,在卡塔尔的首都多哈,随着卡塔尔财政、经济、贸易大臣卡迈勒手中的木槌“嘭”的一声,中国“入世”得到最终批准。

据此请回答:

(1)第一次“入世”的含义是指什么?第二次入世的标志是什么?

(2)两次“入世”的基本方式有何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3)两次“入世”分别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4)第一次“入世”后,中国东南沿海的纺织业萧条,但丝茶都大量出口,导致武夷北苑农民争相种茶。“漫山遍野,愈种愈多。苍崖铲为赤壤,清溪泛为黄流。……外洋印度等处产茶日多,行销日滞……而乡僻愚民,犹剔壤挖岩,种植不不已……工本徒抛,衣食无出,势将坐困……现在种茶之区,市疲山败。”请你分析“现在种茶之区市疲山败”的主要原因。

(答案):(1)第一次指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第二次“入世”的标志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2)第一次是被迫卷入,第二次是主动加入。前者是列强武力殖民扩张的结果,后者是中国综合国力提高,主动参与国际竞争的体现,是改革开放的结果。(3)第一次便利列强侵略,但也瓦解了封建经济,中国开始半殖民化半封建化;第二次有利于中国融入世界经济,推动经济发展,提高国际地位。(4)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使茶产量急增,供大于求;茶叶生产和销售缺乏管理和流通信息;外商操纵市场,压低收购价格;掠夺性开发,破坏生态平衡。

[例3]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影响。我们今天应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近代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带来的双重性影响——破坏性和创造性。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此题从新角度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的认知、理解。此题求答“原因”“影响”,限定条件“鸦片战争”“生产力角度”。解此题关键是要认识到列强对中国侵略的两重性后果。

答案:原因:①国内: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自身已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但发展很缓慢,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并且土地高度集中,因此,中国的社会经济远远落后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潮流。为阻止外侵,清政府实行闭关自守政策,这更加阻碍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国际:18世纪后半期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为了满足资本主义生产发展对市场和原料的需要,加紧对外扩张。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首先将侵略矛头指向落后的中国,以中国人民禁烟为借口,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影响:①对中国: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不平等条约中的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另一方面,英国通过鸦片战争及侵略,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中国,冲击着中国落后的经济形态,使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

②对列强:使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广阔的商品市场和更丰富的廉价原料,促进本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同时促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启示:发展是硬道理,落后就要挨打;改革开放是国富民强必经之路,中国加入WTO是必要的;要善于抓住机遇,勇于迎接挑战。

 

4、当堂检测反馈

一、选择题

1.英国在华攫取的特权,不是通过片面最惠国待遇得到的是

A.英舰自由出入通商口岸                                B.在通商口岸租地造屋永久居住

C.在通商口岸建立教堂                                          D.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

〖解析〗本题属逆向选择题。不是通过片面最惠国待遇而得到的特权,只能是通过英国自己与中国签订条约而得到的。明确了这一点,本题就十分容易解答了。

答案:B

2.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A.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B.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C.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战败         D.民族矛盾取代阶级矛盾

〖解析〗该题为1996年高考题,旨在考查对中国近代史这一历史概念的理解掌握。近代史,严格说是资本主义产生、确立、发展的历史。中国没有完整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社会,但有属于资本主义社会范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因而简单地说,中国近代史就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它的起点定为鸦片战争是因为鸦片战争前,中国还是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属中国古代史时期;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即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说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答案:A

3、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主要表现是

A、中国资源被掠夺  B、中国主权遭到破坏

C、封建制度衰落  D、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半殖民地这一概念的理解。自1840年鸦片战争的事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前20年其半殖民地特点更为突出。半殖民地指一个国家在政治主权方面遭到严重破坏,丧失独立自主的政治地位。

答案:B

4、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其直接表现是

A、清政府被迫放弃闭关政策         B、关税和贸易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C、东南沿海手工棉纺织业受到冲击。 D、清政府被迫适应列强需要开埠通商

〖解析〗由于鸦片战争后英国输华商品增加,洋布畅销,东南沿海一些专以纺织为业的乡村受到冲击,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

答案:C

 

 

5、下列关于鸦片战争导致中国社会发生变化的表述,不妥当的是

A.清政府被迫完全放弃闭关政策

B.中国开始成为不能完全独立自主的国家

C.中国的丝、茶生产的商品化程度提高

D.英国棉纺品进入中国市场,但未能大量倾销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分析题干是“导致中国社会发生变化的表述”,结合四个选项理解可知:A项中的“完全放弃”与史实不符,实际情况是清政府开始被迫放弃闭关锁国的政策。B项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的一种表述。C、D两项表述是准确的,鸦片战争后英国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使中国的丝、茶的生产日益殖民地化和商品化,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但由于中国封建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它对外国商品又起着顽强的抵制作用,因此外国商品在鸦片战争后并没有出现倾销的局面。

答案:A

(五)资料链接:

“东方明珠”香港

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位于珠江口南侧,总面积1092平方公里,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中国南方的重要门户,是通向东南亚、澳、欧、非、美洲的中转港,和美国的旧金山、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并称为三大天然良港,是国际贸易的金融中心,被称为“东方明珠”。

1841年初,英国扩大侵略战争,1841年1月25日,飘扬着“米”字旗的英国战舰在船长拜尔秋的率领下,耀武扬威地开进了美丽的香港岛。香港岛就这样被英军占领了,此时离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还有一年零七个月。香港岛被占的消息传回白金汉宫时,英国统治者为此弹冠相庆,女王维多利亚和她的丈夫甚至想把女儿命名为“香港公主”。为了达到长期占有的目的,1842年,英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失败后,强迫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条约。1842年8月29日,中英《南京条约》在英国军舰“皋华丽”号上签字。英国以条约为依据割占了香港岛。英国人的狂喜之情是难以言表的。一位军官在回忆这一过程时,用大写字母写了一句得意的话:CHINA HAS BEEN CONQUERED BY A WOMAN“中国人被一女人(指英国女王)征服了!”

1856年,英国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把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又“割让”给英国。1895年,英国又乘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之机,于1898年和清政府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九龙半岛北部及附近200多个岛屿(后统称为“新界”),租期为99年。

辛亥革命以来的历届政府,均未承认上述三个不平等条约,1949年,中国大陆即将全部解放之机,中共中央对香港问题作出了一个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决策:“暂不收回,维持现状”,“长期打算,充分利用”。实际上,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要利用香港来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政治上的孤立、经济上的封锁和军事上的包围,让香港成为内地通往东南亚和西方世界的一个窗口。1979年,邓小平向港督麦理浩指出,香港要收回,可通过谈判解决。在“一国两制”的思想指引下,经过两国外交上的较量和中国对原则问题的坚持,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零时起,中国如期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白银与银元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清政府赔款2100万元,其货币单位“元”是指“西班牙银元,重量每枚约当7钱2分至3分之间”。这里的“约当”实指白银与银元的比价,即一般是白银7钱2分至3分为银元一元。而《马关条约》与《辛丑条约》的赔款货币单位却是银两。

白银是银的通称,银两是秤量白银的货币单位。白银作为货币到明代中叶才盛行。实际流通中的白银,按照重量和形状,分4种:(1)元宝,亦称宝银。重约50两,形似马蹄。(2)中锭,重约10两,视其形状称锞子或小元宝。(3)小锭,重一二两到三五两不等。(4)一两以下者为碎银,有福珠、滴珠或粒银等名称。

清代货币制度为银两与铜钱平行本位制。铜钱因明清两代规定只能由官府制造,所以又叫制钱。实际银两较钱更受重视,商业中大宗交易和远程贸易用银,政府征税用银,国家财政收支也用银两作计算单位,零星交易才使用制银。因纳税钐白银计算,因此银价上涨就直接增加了人们的负担。19世纪以后,外国银元大量流入中国,使用逐渐普遍,但银两仍与银元并行,直到1933年实行“废两改元”后,银两才不再使用。

银元俗称“洋钱”、“花边钱”、“大洋”,它是近代中国流通的大型银币。明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外国银元开始流入中国,最早为西班牙的“本洋”,主要铸于西属墨西哥,每枚重约库平7钱2分,19世纪中叶以前盛行。所以《南京条约》中的银元指西班牙银元。1821年墨西哥独立,以后停铸本洋,改铸“鹰洋”(也称墨洋)。鸦片战争后鹰洋大量流入,逐渐取代本洋。此外,也有香港、美国和日本等地银元流入。迄至1910年,在中国通用的外国银元有15种以上,流通数量约有11亿元,其中约1/3为鹰洋。

道光朝(1821-1850年)以前中国已开始仿铸银元,因这类铸币掺杂铜铅,成色比外国银元低,民间拒绝使用,流通不广。1888—1889年,广东地方当局设立银元局,用机器大量铸造,是中国正式自铸银元的开端。银元的正面携有“光绪元宝”4个字,背面中央有蟠龙纹,故称“龙洋”。

1910年清颁布《币制则例》,规定银元为本位币,次年5月开始铸造,不久辛亥革命爆发,未能正式发行。1912年民国成立曾铸造孙中山半身侧面像的开国纪念币。1914年北洋政府重申银元为本位币,开铸有袁世凯头像的新银币(俗称“袁大头”)。这时银元虽为法定货币,但银两仍与银元并行,而且中外大宗交易还多以银两为计算标准。1933年国民党政府实行“废两改元”,铸发帆船图案的银本位币(俗称“船洋”)。1935年法币改革,禁止银元流通。抗日战争后,国民党统治区通货恶习性膨胀,银元又在市场出现。解放以后,由中国人民银行按一定比价收兑,此后银元不再流通。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