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林永钦:台湾高中戊戌变
罗洪钦:历史漫画教学例
罗洪钦老师在衡阳高中历
罗洪钦:《甲午中日战争
林永钦:我在欧洲的日子
罗洪钦:《第二次鸦片战
罗洪钦:《第一次鸦片战
罗洪钦:《鸦片战争影响
罗洪钦:《太平天国运动
罗洪钦:新文化运动
最新热门    
 
罗洪钦:《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教学设计

时间:2009-10-18 17:04:58  来源:罗洪钦
 

           第二节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编写:湖南省耒阳市一中  刘春生  审定:罗洪钦

 http://blog.cersp.com/userlog18/42510/archives/2007/404948.shtml

 

一、教学目标

㈠ 知识与技能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要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军阀混战的情况;冯玉祥发动的北京政变;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两次东征、国民政府和国民革命军的组成)

   2.能力方面:

     ①正确评价不同时期孙中山为救国救民所做的努力,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五卅运动中各派政治力量的态度问题。

㈡ 过程和方法

   1.通过列举孙中山一生的主要革命活动,以及评价孙中山的历史功绩,使学生学会运用历史综合归纳的方法和历史人物评价的方法。

   2.通过讨论、比较五卅运动中各派政治力量的表现,使学生学会运用阶级分析的观点分析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的方法。

   3.引导学生把冯玉祥北京政变放到中国当时的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分析,使学生学会运用“因果”关系分析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军阀混战和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封建军阀的本质及对社会生产、人民生活的重大危害,并引导学生对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作出正确的评价,认识其爱国热情。

   2.通过评述孙中山的伟大历史功绩,使学生认识到孙中山的爱国热情。并教育学生,孙中山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他为挽救中国付出了毕生精力。这种不屈不饶的斗争精神和丰功伟绩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3.通过国共合作的有关史实,使学生进一步树立起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思想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1)孙中山的历史功绩  (2)五卅运动  (3)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2.难点:(1)冯玉祥北京政变   (2)孙中山北上  (3)五卅运动中各派政治力量的表现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与学互动设计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示例】

    导言一:讲述式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支持军阀混战,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1924年1月,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后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在全国迅速兴起,并不断走向高潮。

    导言二:问题式

①1924年,中国南方出现了怎样的历史新气象?(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建立;黄埔军校成立,革命者有了自己的武装) ②同一时期,中国北京的形势怎样呢?……(导入“北京政变”)

    导言三:情境式

运用CAI课件:①播放“国共合作”历史画面,作概要性回顾;②播放“孙中山北上”历史画面,设问:为什么国共合作后孙中山抱病北上呢?因为这时候北方出现了有利于中国革命的形势变化……(导入“北京政变”)

 

 

2.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子目一、冯玉祥北京政变

 

(教师提出问题、CAI课件展示问题、学生根据问题阅读思考)

   【导学引思题】

1. 国民革命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和条件是什么?

2. 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评价这一事件?政变发生后,冯玉祥又采取了哪些行动?

 

  【思维提示】

    1.本目第一自然段是叙述当时中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是国民革命运动兴起的直接历史背景,应结合上节内容,综合归纳国民革命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和条件。

    2.关于冯玉祥北京政变后采取的行动,要运用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冯玉祥是从封建军阀中分裂出来的,其行动有进步的一面,也有其局限性的一面。

 

   【讨论点拨】

(教师根据导学引思题,引导学生讨论,穿插点拨。)

1.     国民革命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和条件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展示CAI课件)

        国外: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加紧掠夺中国

                             1920年,直皖战争

                ①军阀混战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

 原因   国内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

                ② “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迫切要求            

                                                                  条件

③ 国共合作实现,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直接条件)

 

2. 冯玉祥北京政变的原因是什么?(①冯玉祥具有一定的朴素爱国思想,他仰慕孙中山,特别是在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后,在革命形势和南方革命政府的影响下,逐渐倾向革命。②和吴佩孚矛盾加深,促使了这次北京政变。)

3. 冯玉祥北京政变的过程怎样?(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时,冯玉祥从前线秘密返回北京,囚禁总统曹锟,推翻了直系控制的北京政权)

4. 政变发生后,冯玉祥又采取了哪些行动?(①宣布脱离直系军阀;②改部队为中华民国国民军,自任总司令;③邀请孙中山北上,商议和平统一中国问题;④为抗拒直系势力,请段祺瑞,张作霖进京)

5. 怎样评价冯玉祥北京政变的性质?

(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推选代表回答)

    学生观点一:冯玉祥发动的北京政变是封建军阀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理由是:①冯玉祥本身属于封建军阀,其阶级本性难以改变;②冯玉祥发动政变的直接原因是其与吴佩孚的矛盾,其动机是个人目的;③政变后,电邀孙中山北上的同时,为抗拒直系势力,又请段祺瑞、张作霖来京共事,说明他仍与封建军阀抱成一团。

    学生观点二:冯玉祥发动的北京政变是一次具有重大进步意义的革命事件。理由是:①冯玉祥发动政变受到了革命形势的发展和南方革命政府的影响,政变的发动表明他支持国民革命运动;②政变后,他采取的行动如宣布脱离直系军阀、改部队名为中华民国国民军和邀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表明了他参加国民革命运动的实际行动;③请段祺瑞和张作霖进京是迫于直系军阀势力的无奈之举。

  (教师点拨思路)到底如何看待冯玉祥北京政变?应该考虑这样几个因素:①事物的性质是由其内在因素决定的,②要从冯玉祥的阶级属性、出发点和政变后所采取的行动去分析。③要坚持一分为二分析问题的方法④要从当时中国的政局及政变产生的影响去看。

 (在师生讨论分析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教师提炼、归纳)

    学生的两种观点都有道理,但都带有片面性。北京政变是一次具有进步意义的武装政变,但不是一次革命。它是北洋军阀内部走向分化的表现。理由有:①冯玉祥仰慕孙中山,受全国革命形势和南方革命政府的影响,逐渐倾向革命。②政变后所采取的一些行动表明了他的进步立场;③当时中国北方处于北洋军阀的统治之下,政变的发生造成了北方有利于革命的客观形势,推动了北方革命形势的发展;④但政变后又请反动军阀段祺瑞和张作霖共事,结果遭挪挤。体现了其思想认识的局限性。对民主革命的理解不深,对军阀本质认识不清。

 

 子目二、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

 

(教师提出问题,CAI课件展示问题,学生根据问题阅读思考)

【引学导思题】

1.孙中山为什么北上?如何评价孙中山发表的“北上宣言”?

2.国民会议运动是如何兴起的?其内容是什么?

3.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主义先行者,他为中国民主革命做了哪些事情?

【思维提示】

    1.把孙中山发表的北上宣言与新三民主义比较,理解孙中山在他晚期的革命斗争中民主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2.联系孙中山过去进行革命斗争的有关史实,综合评价孙中山对中国民主革命作出的贡献。

【讨论点拨】

1.孙中山北上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为争取国内和平统一)

2.《北上宣言》的内容是什么?应如何评价?(学生回答:①对内要打倒军阀,召开国民会议;②对外要推翻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

(教师点拨)孙中山认为要实现国内和平统一与长治久安就必须打倒军阀和帝国主义。这些主张同新三民主义的内容相比,更具体明确,表明了孙中山更加鲜明和坚定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立场。

3.国民会议运动是如何兴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教师点拨) 孙中山北上,发表北上宣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支持孙中山的北上宣言。以此为契机,国民会议运动在全国群众中迅速开展起来,其内容是对内要求结束军阀统治,对外要求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废除不平等条约。是国民革命运动的重要表现。

4.阅读《孙中山遗嘱》(CAI课件展示)教师概述:“孙中山到北京后,由于患肝癌医治无效,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他为挽救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从材料可以看出孙中山实现新三民主义的革命策略有何进步?这主要体现了孙中山的什么精神?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认识到唤起民众和争取国际援助的重要性;并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与时俱进、不懈追求真理。

5.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主义先行者,他为中国民主革命做了哪些重大事情?

   (学生讨论发言)(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首创兴中会,揭开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序幕。(2)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联合各会党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3)1911年,孙中山号召和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4)辛亥革命后,在孙中山领导和号召下,为维护民主共和,又同北洋军阀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如: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5)1924年国民党“一大”上,提出了新三民主义,进一步阐述了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成为国共合作的基础,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6)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后,致力于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运动。1924年发表《北上宣言》,并号召开展国民会议运动。

(教师归纳总结)

    纵观孙中山一生致力于中国革命建设工作,为改造旧中国耗尽了毕生的精力,不愧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子目三、五卅反帝爱国运动高潮

 

【过渡】继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后,在革命统一战线的推动下,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1925年,新的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反帝运动再次出现高潮,这便是五卅运动。

(教师提出问题,CAI课件展示问题,学生根据问题阅读思考)

【导学引思题】

1.1925年,工人掀起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原因是什么?影响最大的事件是什么?

2.五卅运动中最能体现革命统一战线性质的组织是什么?这一反帝统一战线组织领导了哪些斗争?帝国主义采用了哪些政策?导致怎样的结果?这一结果恰恰说明了什么?

3.五卅运动中国各个阶级对帝国主义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4.省港大罢工的特点如何?作用怎样?

5.如何评价五卅运动的性质和历史作用?

【思维提示】

    1.分析五卅运动的性质要注意:五卅运动是一次工人阶级掀起的以工人为主力的有各阶级阶层参加的全国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充分体现了国民革命运动群众基础的广泛性。

2.利用阶级观点分析法分析,在帝国主义的侵略和高压政策下,中国社会各阶级的革命态度和表现。

3.从运动发生的原因和运动中提出的谈判条件,概括和理解运动高潮的本质特点。

【讨论点拨】

    (学生讨论回答)

    1.五卅运动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

   ②直接原因:日英帝国主义镇压罢工工人,又在上海制造五卅惨案。

    2.领导五卅运动的统一战线组织是什么?

    在中共的领导下,在上海成立的“上海工商学联合会”。

    3.这一反帝统一战线组织领导了哪些斗争?

    领导了三罢斗争(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提出了包括取消领事裁判权、惩凶、赔偿、英日军队从上海永远撤走等谈判条件。

    4.五卅运动中帝国主义采用了怎样的政策?导致怎样的结果?这一结果恰恰说明什么?

    帝国主义实行高压政策,分化瓦解统一战线。结果是工人阶级最后孤军奋战。在帝国主义答应部分谈判条件后,工人停止罢工。这一结果恰恰说明了工人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彻底的阶级,是反帝斗争的主力军。

 

【归纳点拨2】

   1.参与五卅运动的有哪些主要阶级力量,它们的斗争态度如何?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用CAI课件展示)

(教师结论:五四运动全面检验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2.省港大罢工

  ①时间和地点:省港是指广州和香港。从1925年6月到1926年10月。②特点:为支持上海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成立了省港大罢工委员会;是当时世界上罢工时间最长的一次。

  ③作用: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

  3.五卅运动的性质和历史意义。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

  ①性质:是一次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潮。这次高潮的本质特点是集中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②历史意义:⑴把兴起的国民革命极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是大革命时期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⑵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以前所未有的打击。⑶检验了中国各阶级对待革命的态度,斗争实践证明:工人阶级具有彻底的革命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小资产阶级是工人阶级可靠的同盟军;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动摇性;帝国主义、封建军阀,买办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敌人。⑷运动锻炼了全国人民,提高了他们的觉悟和组织力,大大提高中共和工人阶级的威信,为中国革命的更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这次运动广泛发动了群众,建立反帝统一战线组织,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革命高潮的到来创造了群众基础。从而为北伐战争作了直接准备。

 

 

子目四、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教师提出问题、CAI课件展示问题、学生根据问题阅读思考)

【导学引思题】

 广东革命根据地是怎样巩固的?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有什么意义?

【思维提示】

     分析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实质上是要理解当时广东革命(或国民)政府就面临的形势所采取的措施。理解两次东征与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以及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与北伐战争的因果关系。

【归纳点拨】

1.两次东征(CAI课件展示)

①原因:军阀陈炯明阴谋推翻革命政府

②时间:1925年

③组织领导:广东革命政府(第二次为广东国民政府)

④主力:黄埔学生军

⑤结果:全歼陈炯明叛军

⑥取胜原因:国共合作;将士英勇;工农支持;革命政府的组织和领导。

2.广东国民政府的成立和国民革命军的组建。

①时间:第一次东征后

②领导人:汪精卫任国民政府主席

③实质:是政治的统一和军事的统一

3.广东革命根据地巩固的意义

①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

②国民政府得到巩固,从而为后来举行的北伐战争奠定了基础,使北伐有了稳固的大后方。

 

(学生思考练习)(CAI课件展示)

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的原因是                                      (  C  )

①国民革命军歼灭了陈炯明的势力,统一了两广。

②国民政府建立了国民革命军

③有省港工人和广东农民的支持

④得到冯玉祥国民军的支持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教师解析)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即广东国民政府的巩固,国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措施:举行两次东征,全歼广东大军阀,组建革命军队;打击军阀得到人民支持,故选①②③。冯玉祥国民军位于中国北方,无军事配合行动,故排除④。

 

4.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本节写了国共合作后全国政局变化的两个主要方面。一方面是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后,全国革命运动兴起,推动了封建军阀内部的分化,冯玉祥率部发动北京政变,推翻直系军阀控制的北京政府。冯玉祥受革命潮流的影响,邀请孙中山到北京共商国是。孙中山北上和在中国共产党推动下国民政府发动的国民会议运动,为国民革命的进一步发展进行了广泛的动员。另一方面是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五卅运动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为进行北伐战争,把革命推向全国做了准备。

 

 

【知识网络】


【方法技巧】

    本节内容叙述的是1924—1925年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第一个目“冯玉祥北京政变”是它兴起的客观原因,其它内容都可以理解为国民革命运动兴起的表现。要点内容可以归纳为三个“一”来记忆:一场全国性的运动(国民会议运动);一次反帝爱国运动高潮(五卅运动);一个根据地的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拓展延伸】

【例1】材料解析题

 阅读孙中山的“国是遗嘱”: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的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议会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请回答:

(1)孙中山一生的革命活动可分为哪三个阶段?

 

(2)孙中山在“遗嘱”中认为实现“自由平等”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3)孙中山对以后的革命提出了什么要求?

 

 

【解析】孙中山的“国是遗嘱”反映了孙中山为革命不懈努力与时俱进的精神。回答第一问,抓住“孙中山一生的革命活动反映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发展的阶段特征”就不难判断。第二问和第三问属内涵式问题,认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可直接提炼答案。

【答案】(1)辛亥革命时期;反对袁世凯、段祺瑞专制统治时期;国共合作时期。(2)“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3)遵循“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发动国民会议运动。

  【例2】问答题:

    列举中国近代以来(至1925年)与广东有关的进步历史事件或现象。

  【解析】解答此题关键在审题时要抓住三个要素(或称条件限制),一是时间是“1840—1925年”;二是地理空间“与广东有关”;三是“进步历史事件或现象”。认真回顾已学过的内容,按章节“寻找”,按时间顺序“归纳”。注意不要遗漏重大事件。

  【答案】

⑴林则徐禁烟、设立译馆; ⑵ 广东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⑶ 继昌隆缫丝厂创办; ⑷ 康有为开办广州万木草堂宣传变法思想;⑸ 广东响应武昌起义宣布独立; ⑹ 二次革命中广东讨袁;    ⑺ 参与护法运动; ⑻ 掀起两次护法运动; ⑼ 广州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⑽ 中共“三大”召开,确定建立统一战线政策; ⑾ 国民党“一大”召开,形成统一战线; ⑿ 省港大罢工; ⒀ 东征陈炯明,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

 

4.当堂检测反馈

 一、 选择题

  1.冯玉祥北京政变后,政权落在______手里                           (    )

    A张作霖    B段祺瑞      C孙中山      D曹锟

  【解析】考查识记能力,可从教材直接判断。答案:B

  2.下列关于冯玉祥北京政变的说明正确的是                            (  )

    A 发生在第一次直奉战争期间   B 受南方影响,是一次革命

C 是对军阀割据局面的反叛     D 冯玉祥始终控制局势

【解析】A背景不符,B是性质不符 ,D与后来结果不符,故选C。答案:C 

3.中国共产党继承了孙中山的未竟事业,这主要表现在                   (    )

  A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B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C 实现了平均地权,把土地分给了广大农民    D没收了官僚资本,建立了公有制

    【解析】“继承了未竟事业”实际上是请大家比较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的相同点。反帝反封建和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是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所要完成的相同目标。因此A正确。B、C、D项具有明显的无产阶级性质,已非孙中山所要实现的目标,都不符合题意。答案:A

4.关于五卅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起因是英法军队镇压罢工工人       B斗争取得全面胜利

C是当时世界上罢工时间最长的一次   D是大革命时期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

【解析】A错在英法,应是英日, B错在全面,C指的是省港大罢工。答案:D

5.在中共领导下,1925年出现了工人运动高潮,这一高潮的本质特征是     ( )

A上海、广州是运动的中心地点    B建立了统一战线性质的组织

C集中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D民族资产阶级始终参加

【解析】本质特征是指决定性质方向的内容。A、B是现象,D错在“始终”,因而选C。答案:C

6.     广东政府的两次东征最重要意义在于                                ()

A扩大了革命影响          B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

C建立了革命军队          D推动了全国工农运动的发展

【解析】东征的原因是因为广东最大军阀阴谋推翻国民政府,控制广东,东征的结果全歼陈炯明的叛军,消除了旧军阀对革命政权的威胁。巩固了国民政府及国民政府控制的地区。故选B。答案:B 

 

 

五、资料链接

关于北京政变发生的原因及性质

    1.如何认识北京政变时的冯玉祥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其统治代表团内部存在一些较为特殊的人物。他们有爱国热情忧国忧民的心理,有追求时代进步的思想基础;但又身居反动营垒,在政治经济方面有既得利益,故在革命动荡年代往往左右摇摆。冯玉祥、杨虎城、方振武、邓宝珊、胡景翼等就是这类人物。他们早期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后来身居军阀集团,但长期受当政的大军阀压制和排斥。其后,他们中间的某些人,如吉鸿昌、杨虎城等,能进而投身于人民革命事业;有人倒退了,但大都能追随时代进步潮流。冯玉祥就是上述人物的典型代表。

    冯玉祥早年有一定的进步倾向,但其政治动机大多有维护个人利益的成分;在宦海沉浮中,沾染了某些使用纵横捭阖的政治手段及实用主义权术的习惯。

——《试论冯玉祥及国民军在1925—1927年的政治态度》刘敬忠、王树才,

                  载《历史研究》2000年第5期

 

 

    2.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后,直奉两军在热河到冀东的战场上展开激战,造成直奉后方空虚。10月13日,冯玉祥与张作霖在热河前线达成联合反直协议:冯玉祥负责推翻曹、吴,张作霖允许成功之后邀请孙中山北上,并保证奉系不得入关。10月19日,冯玉祥率部队从热河挥师南下,倒戈反吴。23日,占领北京,囚禁曹锟,推倒颜惠庆内阁。冯玉祥与胡景翼、孙兵联名通电呼吁和平。24日,曹锟被迫下令停战并将吴佩孚解职。这就是北京政变。

    因此,北京政变发生的第一原因是军阀内部的矛盾,其次才是冯玉祥的进步倾向,它主体上是一次武装政变,不能称为革命。

    孙中山的三个遗嘱

    孙中山为了拯救中国、振兴中华,耗尽了毕生精力。弥留之际,他留下了三个遗嘱。

    一是“国是遗嘱”  由孙中山口授,汪精卫笔记。其中写道:“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二是“家事遗嘱”  这是给宋庆龄的。“余因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吾志。此嘱!”

    三是《致苏联遗书》  孙中山用英文口授,由鲍罗廷等人笔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大联合中央委员会亲爱的同志:我在此身患不治之症。我的心念此时转向于你们,转向于我党及我国的将来。……我希望国民党在完成其由帝国主义制度解放中国及其它被侵略国之历史的工作中,与你们合力共作。命运使我必须放下我未竟之业,移交与彼谨守国民党主义与教训而组织我真正同志之人。故我已嘱咐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此项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我深信,你们政府亦必继续前此与我国之援助。亲爱的同志,当此与你们诀别之际,我愿表示我热烈的希望,希望不久即将破晓,斯时苏联以良友及盟国而欣迎强盛独立之中国,两国在争世界被压迫民族自由之大战中,携手并进以取得胜利。谨以兄弟之谊,祝你们平安!”

 

    五卅运动时期工商学联合会中的“商”

    五卅运动时期,上海的商界组织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代表中、小资产阶级的各马路商界总联合会,一个是主要代表大资产阶级的上海总商会。五卅运动开始后,正值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提出增订印刷附律、增加码头捐、交易所注册等,遭到各界商人的反对,中国共产党抓住时机,决定把这场斗争扩大到各阶层人民中去,开展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的斗争。各马路商界联合会表现了很大的热情,率先表示赞同罢市,公共租界内各行商业几乎都投入到罢市斗争。而上海总商会迫于当时形势,也赞成了罢市。至6月4日,在共产党的推动下,参加斗争的各界组织酝酿成立统一的领导机关,于是上海总工会、各马路商界总联合会、全国学生联合会、上海学生联合会等四团体共同组成了上海工商学联合会,统一指挥斗争。但是上海总商会认为此组织过于激进,对其提出的要求难以接受而拒绝参加,另组织了“五卅事件委员会”,删掉了工商学联合会所提出17项条件中的废除领事裁判权等反帝的要求,与列强交涉。但当帝国主义施行分化的威胁的手段时,总商会首先妥协,在经过与工商学联合会等团体磋商后,率先复市。各马路商界至6月26日也基本上恢复了营业。

    由上可知,上海总商会参加了这场斗争,却并没有加入工商学联合会。退出统一战线的“商”应是各马路商界总联合会。

             ——叶成明,《历史学习》2000年9期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