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孙显林:如何做好初高中
张汉林:多元智能理论与
陈丛林:激活历史课堂教
张汉林:再论“过程与方
张书林:我们对未来高中
董丛林:对“从鸦片战争
张汉林:高一历史新教材
张炎林:《民族国家》教
张炎林:《三权分立》教
张炎林:《公民社会》教
最新热门    
 
胡志林:“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时间:2009-10-18 17:06:11  来源:胡志林
 

 

、课前系统                     

 

(一)教学内容分析

 

1、课程标准要求

依据《历史课标》的要求,改革课堂教学,切实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观念,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品质以及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开放性和多元化教学,真正使素质教育进入课堂。

2、地位和作用

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又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主线索之一,故本课地位比较重要。要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地位。

3、与初中教材的关系

初中教材注重对人物和事件的叙述,故事性直观性较强。高中教材除对基本史实叙述外,增加了理性分析的力度,理论性较强。

 

(二)学情调查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习过这部分内容,再加上受有关影视作品的影响,故对太平天国运动的了解较多,且已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所以应引导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深化和拓展,总结历史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本课内容比较繁杂,且部分内容理论性强,学生不易接受,所以应安排学生进行充分的预习。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识记重大事件。

(2)了解《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并作简要评价,培养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学习运动的兴起、发展、失败,探求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

(2)通过探究运动的作用和失败原因,掌握查找和分析史料以及史论结合

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太平天国的反封建反侵略的性质和作用,学习太平军将士的革命

精神,增强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主权的责任感。

(2)认识近代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以及农民运动与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关系。

 

(四)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新的历史时期,它建立了政权,制定了革命纲领,创造了军事上的全盛局面,打击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2)《天朝田亩制度》。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2、教学难点

(1)拜上帝教。是多种思想的结合,较复杂、抽象。

(2)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较抽象,不易理解

(3)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需要对相关史实进行归纳和总结。

 

(五)布置预习任务

1、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兴起、发展、失败三个阶段的重要事件并列表说明。(要求:分三组进行,每组完成一个阶段的列表任务。教师提供标有项目的空白表格。)

2、记录有疑问的内容。

3、搜集相关资料。

 

 

 

二、课堂系统

 

(一)导入

1、播放电视剧《太平天国》片断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2、利用插图从地方史导入,以增强学生对历史的亲近感:洪秀全是广东省历史名人

3、从中国革命史导入,以增强学生对知识把握的系统性: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二)教学过程

★ 学生分组选派代表汇报预习情况。

 

第一组:兴起阶段

 

 

原因

 

 

 

准备

 

 

兴起标志

 

第二组:发展阶段

 

时间

事件

领导人

结果或意义

1851年

 

 

 

 

1853年

 

 

 

 

 

 

 

 

 

 

 

 

 

1856年

 

 

 

 

第三组:失败阶段

 

时间

领导人

主要事件和结果

1856年

 

 

1858年

 

 

1859年

 

 

1860年

 

 

 

 

 

1861年

 

 

1864年

 

 

   

学生汇报完毕,教师作必要的补充和点评,并强调兴起、建立政权、颁布革命纲领、转折、失败等事件的重要性。

 

★ 投影显示补充材料,提出问题,讨论探究。

 

材料一  1853年,马克思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世界上最古老最巩固的帝国八年来在英国资产者的大批印花布的影响下已经处于社会变革的前夕,而这次变革将给予这个国家的文明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到达最反动最保守的堡垒的大门,那么他说不定就会看到这样的字样:中华共和国,自由、平等、博爱。”

                               ──马克思《国际评述(一)》

材料二  1862年,马克思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对付与停滞腐朽,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显然,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但是,只有在中国才能有这类魔鬼,这类魔鬼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

──马克思《中国纪事》

 

 

 

 

 

 

 

 

 

 

 

 

问题探究:

 

1、材料一反映了马克思的哪些主要观点?马克思为什么会有这些看法?请你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2、材料二中马克思是怎样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为什么马克思会在前后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对同一运动作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请结合史实说明。

3、你应怎样全面客观的评价这一运动?

方法:每组完成一个问题,在本组内充分展开讨论,并将意见汇总,选派代表公布讨论结果;本组外的同学亦可进行辅助说明;讨论中,教师巡视,随时进行指导,并在学生发言后作必要的点评和总结,对学生给予鼓励。

 

 

 

第一组:第1

 

主要观点:1、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受西方的影响。

2、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可能给中国社会带来巨大进步的伟大变革。

 

说明:观点1

 

(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侵略日益深入,产品倾销使小农经济开始瓦解,巨额赔款白银外流更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从而使社会矛盾激化,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

(2)作为理论基础的拜上帝教,也是洪秀全在西方基督教的影响下创立的。

(3)后来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也受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

 观点2:

(1)拜上帝教所倡导的平等、平均思想和号召人民推翻清王朝腐朽统治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反封建性质,激发了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2)建立了与清政府相对峙的政权,威胁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3)一系列的军事行动都打击了清王朝,削弱了其统治力量。

(4)《天朝田亩制度》更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它将农民渴求土地、摆脱剥削的强烈愿望具体化、纲领化,彻底否定了封建土地制度,是对封建剥削制度的猛烈冲击,调动了农民革命的积极性,给地主阶级以猛烈的打击。【历史纵横】所反映的史实就是明证。

 

第二组:第2

 

马克思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是落后的农民运动,它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仅仅是破坏作用。

说明:

(1)拜上帝教虽起到了动员群众的作用,但其宗教迷信思想禁锢了人们的头脑,瓦解了斗志,到后来成为领导集团内讧的工具。

(2)《天朝田亩制度》虽反映了农民的迫切愿望,但它又有严重的落后性和空想性。它将小农经济作为奋斗目标,违背了社会潮流;均贫富,产品归公,无法调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再加上军事斗争紧张,无暇顾及复杂的社会改革,所以根本无法实现。事实上,由于军事和政务的需要,农民照旧要纳粮纳税,而且在太平天国统治的大多数地区,农民依然要向地主交租。

(3)《资政新篇》虽有进步性,但它未反映农民的迫切愿望,缺乏阶级基础,又由于形势紧迫,缺乏实施的客观环境,故同样具有空想性。

(4)天京变乱,从原因上来看更是暴露出太平天国的阶级局限性,从结果来看,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使前期领导核心垮台,力量削弱,形势逆转,从此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以上一切都证明农民阶级具有自身无法克服的阶级局限性,它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只能是改朝换代的工具,不可能使社会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第三组:第3

 

    对太平天国运动全面客观的评价:

(1)太平天国运动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的性质和作用。这不仅表现在前期的斗争和纲领当中(第一组已论述),也表现在后期的斗争当中。如:打垮江北、江南大营,三河镇大捷等。尤其是太平军将士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可歌可泣,激励后人。

(2)具有反侵略的性质和作用。如:对英法联军作战以及【学思之窗】【资

料回放】所反映的史实,这与清政府的投降卖国形成鲜明对比。这种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精神是值得后人学习的。

(3)《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它主张建立民主政治,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近代教育。这说明中国近代农民领袖是能够接受资本主义性质的主张的。这是对当时中国前进道路的积极探索,具有先进性。

(4)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包括阶级局限性,即农民阶级的落后性,这是由农民阶级的小农经济地位决定的;还包括战略上的失误,如:北伐中的孤军深入,防御战的分兵出击等。客观原因主要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5)太平天国的革命性和失败的结局说明,农民阶级是近代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但依靠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三) 课堂小结:

太平天国运动是发生在我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次大规模的农民革命运动。它坚持14年之久,历经兴起、发展、失败三个阶段,体现出鲜明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但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和敌人的镇压最终失败,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启迪。

 

三、课后系统

 

(一) 课后作业

1、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起刺激作用的是                         (  )

  A 外国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C 满族与汉族的矛盾             D 儒家思想与拜上帝教的矛盾

2、《天朝田亩制度》既具革命性又具封建落后性,造成这种双重性的根本原因

是                                                           (  )

A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C 农民阶级的经济地位      D 太平天国领导集团水平有限

3、《资政新篇》的提出说明                                      (  )

A  这个文件适应了太平天国的需要   

B 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对农民的思想产生了影响

C 当时农民阶级要求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D 近代农民领袖能够接受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主张

(二) 课后活动建议

1、编制太平天国大事年表。

2、小组讨论:与以往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有哪些新特点?

(三) 教学反馈

每小组写一篇小论文:论述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和失败原因。

要求:①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字数不少于600字。②小组自评、互评后交教师。

 

 胡志林  云浮市邓发纪念中学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