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马燕辉:灵魂、线索、切
徐国辉:历史图片在新课
夏辉辉:从印加帝国灭亡
夏辉辉:以“洋务运动”
夏辉辉:浅析历史教师的
夏辉辉:“帕帕迪”的命
夏辉辉:我教岳麓版高中
夏辉辉:比较高中历史新
何成刚、夏辉辉:历史新
奚道辉:整合运用教科书
最新热门    
 
夏辉辉:一场民主的较量及一个官职的演变

时间:2009-10-18 17:06:28  来源:佚名
 

谈古论今,解悟还须当事者   穷原究委,知音就是用心人

 

——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设计点滴及体会

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  夏辉辉

 

案例一  一场民主的较量——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课标要求: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材:一、君主制到民主制;二、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三、雅典民主的意义与局限

 

理解与分析:

1、从人类文明的源头追溯其差异,有利于理解当今世界文明的多样化。

2、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体现人之所以为人的尊严与价值,人对自己事物的决定权。正如列宁所说:“民主意味着形式上承认公民一律平等,承认大家都有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的平等权利。”其对于人类思想的解放、激发积极性与创造性、防止因独裁和专制而引发的恶性事件都有重要意义。

3、雅典民主对人类的重要意义:在专制之外开创了一种不同的政治制度,自由与平等成为人类社会的永恒追求;创立出一系列民主政治运作方式,为后世借鉴。

4、雅典民主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我国要建立更广泛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民主,要完善民主政治制度,需要借鉴古今中外民主制度。

 

设计思路:《一场民主的较量——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从三个角度让学生来理解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一是学习民主制度进程中理解贵族与君主、平民与贵族的较量,二是在学习雅典民主政治形成原因中理解东西方的差异,三是在学习民主政治内容中理解雅典民主的得与失。分别以合作学习、教师讲授、角色扮演、课堂辩论等方式进行,通过对雅典民主制度的背景、进程、内容的学生,初步理解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文化对政治制度形成的影响,把对民主这一概念的认识向纵深推进,从“人民当家作主”、“少数服从多数”初浅认识,上升到包括对民主意识、民主制度等的理解。

 

一、雅典民主的概念:

首先让同学们谈谈自己对民主的理解,大多数同学对民主的认识停留在“人民当家作主”,教师结合课本给学生解释“人民”与“主权”两个概念。在古代雅典称之为“人民”的仅仅是平民、公民,这也就决定了古代雅典的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妇女、奴隶与外邦人没有民主权力,这说明作为早期民主制,它既有等级性又有血缘特征,这是人类社会早期政治制度的共同特点;“主权”包括的权力主要是指处理政事的权力,这个“作主”的范围是极有限的。

二、             民主制与君主制、贵族制的较量(自主合作学习)

“雅典民主不是某个天才的瞬间发明,而是200多年颠簸曲折、不断创新的产物。”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权力再分配的过程,也是一个权力下移的过程。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认识雅典城邦民主化的过程。各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列表的方式整理出雅典民主化进程的各个阶段及特征。这既是一个合作学习的环节,也是一个梳理知识的环节,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民主化的进程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程,在贵族与君主、平民与贵族的较量过程中,政治权力逐渐下移,平民最终取得了胜利,经过历代改革家以改革的形式确立了民主制。

三、             东方与西方的较量——雅典民主制与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比较,为什么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在政治制度上走上了不同道路?(教师讲授)

(1)自然地域因素:柏拉图描述:我们环绕着大海(爱琴海)而居,如同青蛙环绕着水塘。

(2)生产力状况与生产方式:与海外建立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工商奴隶主、自由小农、手工业者在经济利益一致的基础上树起了政治大旗。

(3)思想文化因素:就权力下移而言,东方也经历了从西周到春秋战国的权力下移,问鼎中原、三家分晋就是权力下移的有力证据,但这种权力下移始终以“僭越”的方式存在,在孔子的“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儒家宗族传统文化中,这种权力下移很快又重新向上回归,最后以更高的方式,即从“王”到“皇帝”的上升与回归。雅典民主则在一次次改革中确立了平民的地位,这既是一种经济的力量,又是一种文化。

四、             帕帕迪与苏格拉底的较量——雅典民主制的内容与影响(角色扮演与辩论)

为了让学生更生动、形象地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设计了一个虚拟的历史人物——雅典农民帕帕迪,并请同学进行角色扮演,以他的活动为主线,串入了雅典民主政治生活中的主要活动,设置了问题,还加入了一些图片和细节,并以公元前339年审判苏格拉底为结束,由此引出雅典民主制的影响。

通过情景创设学生很快融入了历史,但最后的情景冲突给大家以极大的思想冲击:目不识丁的雅典公民帕帕迪与思想家苏格拉底在民主问题上的较量,到底谁错了?

1、  从帕帕迪的政治生活中你看出雅典民主有哪些进步之处是后世学习的典范?

这个问题的回答中应当教会学生从材料中分析出帕帕迪所行使过的各种权:参与权、发言权、选举权、被选举权,以及差额选举选举、任期制等。

2、法庭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合法吗?合理吗?有人说“苏格拉底之死是多数人暴政的产物”,你怎么看?

在这一问题的讨论分析中,同学们往往以生活中肤浅的民主来理解,以为有了民主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对“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的认识有误区,所以对“多数人的暴政”一下子无法理解。引导学生认识民主不是万能的,不要把民主当成一把“上方宝剑”,民主之下没有权力的制衡、没有完善的司法制度便会形成多数人的暴政,即苏格拉底是否有罪决定于那五百个“法官”对他的喜好程度。对苏格拉底的审判虽然是合法,但不合理,因为对他的审判依据仅仅是言论,同时也没有辩护制度、调查制度等,苏格拉底之死是雅典民主制度的产物。

思维与探究(略)

 

 

 

 

案例二  一个官职的变化——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材:第3课《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第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共同阐述了从汉到元到明清,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为主要特点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并且体现了其发展的阶段性,即宋代以前以中央与地方斗争为主,宋代以后,君权与相权斗争突现。

 

理解与分析

1、教材的继承性:中枢决策机构的演变,中央官职的演变,专制皇权的强化,与以前的高三复习在内容上是一致的。

2、教材的新特点:

第一,集中以宰相地位的变化为线索,便于学生理解,符合认知特点,具有强烈的新课程气息;

第二,专制皇权的强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包括对国家发展、还包括社会结构、人们的心理,民主意识等方面的因素。

3、  难点:如何理清线索;枯燥的官职史如何变得生动;对其影响的讨论如何深化。

设计思路:《一个官职的变化——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探索从秦到清的宰相制度的演变,通过学生动手绘制图表、课堂讨论等方法,运用生动的历史人物故事、文学作品形象,以宰相这个职位人数多少、权力大小、地位高低、产生途径及废除来说明皇权的不断加强,并进一步探索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通过学习对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演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曾经有的政治文明,了解我国先人的政治上之精明。

一、勾勒各朝各代的中枢决策机构图

这既是一个动手的环节,也是一个搭架子的环节,动手在于理清从秦到清中枢决策机构的演变,并为分析宰相权力、地位的变化做准备。在这一个环节里,学生分组画图,速度快,效率高。

二、从宰相制度的演变看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1、什么是宰相?发动全体同学查字典,了解“宰”和“相”二字的含义,定义为“主宰”、“辅助”,宰相就是辅助皇帝,统领百官,是文武百官的总头目,这是中央集权的必然产物,不是一个具体的官职,在各朝各代有不同的称呼并且人数、权利、地位各不相同。古代社会宰相的存在积极作用在于:辅佐皇帝,参与决策,分掌行政。消极作用:相权过大,威胁君权,造成君相矛盾,政局动荡。

大家一起来讨论宰相权力的演变:运用文学作品、影视作品

(1)       秦朝丞相地位高

(2)从公孙贺、卫青等看汉武帝时期决策机构的变化

(3)从魏征的进谏看唐代宰相的实权

(4)从《杨家将》看宋代决策方式的变化

(5)从明代胡惟庸案看宰相的必然下场

(6)从和坤与魏征的比较看清代机军大臣的地位

三、君权强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积极作用: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2、消极作用:辅弼无人,宦官干政,因循苟且,士风萎靡,皇权极度膨胀,皇帝已经完全抛开政府,霸占了整个国家,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妨碍了民主思想的产生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孟德斯鸠说:“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

 

 

 

 

谈古论今,解悟还须当事者    穷原究委,知音就是用心人

——教学设计的体会

 

一、             赋予课堂以生命的气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1、历史知识本身是鲜活的:当历史上那些曾经鲜活的事件、人物、制度、艺术转化文字、文物载于史册的那一刻起,就凝固了。凝固的历史或藏于我们的生活,或置于我们的性格与情操,或在世界的某个角落不为我们所知,静静地等着我们去发现——从这个角度而言,历史是鲜活而有生命的,而历史课堂,便是要把这些看似凝固了的历史一丝丝地抽出——从生活中、从我们的性格中、从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抽出,使它们成为可以触摸、可以感知、可以聆听、可以继承、可以实践、可以畅想、可以创造的活生生的素材!通过对这些历史的感知,过去、现在与未来在课堂超时空地演绎着,从而获得人类把握未来的智慧与灵感。所以,选取鲜活的历史教学素材是活化历史课堂的第一要素。

2、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具有生命性的:因为鲜活的历史需要这些活蹦乱跳的年青的生命来感受、理解、认识。历史知识的获取其实是学生与前人在思想上的交流、认知上的切磋、感情上的交融的过程,亦是学生思想塑造的过程,因此,历史知识的获取过程也具有生命性,学习历史知识的课堂也必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创设各种课堂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直接兴趣的同时,把学生的思想向更深层次的推进具有更高远的立意,例如对民主的理解。

3、它有着充分的准备与预设,但绝不预设所有答案,它的答案在每个同学心底,千姿百态地呈现出来;它有赖教师的开启与引导,但绝不“一言堂”灌输,而是平等地探讨,这样的课堂里,师生是平等的,不只是人格平等,还包括了智慧的平等;它有赖于优秀学生的引领,但绝不只是优秀学生的独舞剧,每个同学都可以发表自己与众相同、与众不同的看法;它是学习知识的殿堂,但绝不沉闷,发现的喜悦、成功的嘉许、合作的愉快都会随时出现。历史知识的探索是一个不断提出设想、验证设想、修正设想的过程,教师在讲授新课时,再现知识和形成和发展有一个过程,而再现的过程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而是积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去归纳,去联想……,正如G·波利亚所说“思维应该在学生头脑中产生,而教师仅仅是一个助产婆的作用”。所以,对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尊重是新课程教学的重要要求,学生会在课堂的行进中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4、对历史的追问,不只是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与娱乐,仅仅满足于对史实的讲解或思古之幽情,它是深切关注人的命运与价值、存在与尊严这样关乎于个人或整个人类命运的话题。例如对民主的追问、对专制的反思,这样一些看似沉重的话题,实则作为高中生应该有所了解,这也是新教材不同于传统教材之处,它触动学生向纵深处思索,学会深层思维的办法。

二、             穷原究委,加强反思,时时做一个有心人

一标多本下的教材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有没有全盘把握的能力,会不会进行教材的比较,能不能制订最佳授课方案,可不可以三维目标并重,没有一点钻研精神是很难做到的。

1、  广泛的专业阅读,以提高专业素养。

2、加强史学意识反思:一堂的好的设计要经过反复打磨,应当带领高中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世界观,理清历史线索,通过历史学习中对人类前途和命运的追问,把学生的思维从一个微小的坐标点上提升起来,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大坐标上观察自己所生活的时代、看自己的理想与未来,形成的不只是超功利的价值取向,还有对人类共同美的追求、共同价值的追求。

3、加强课堂教学行为反思:一课堂有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在课堂里生成了哪些有价值的认识,这些都是值得教师反思的。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