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孙显林:如何做好初高中
张汉林:多元智能理论与
陈丛林:激活历史课堂教
张汉林:再论“过程与方
与汉林继军李惠军聂幼犁
张书林:我们对未来高中
董丛林:对“从鸦片战争
张汉林:高一历史新教材
张炎林:《民族国家》教
张炎林:《三权分立》教
最新热门    
 
张汉林:佛罗伦萨的文化遗产教学参考

时间:2009-10-18 17:06:41  来源:张汉林
 

 

 

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文艺复兴的摇篮佛罗伦萨

12世纪开始佛罗伦萨逐渐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佛罗伦萨出现了欧洲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

美第奇家族推动了佛罗伦萨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佛罗伦萨政治、经济、文化政策等因素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兴起。

 

 

  运用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的原理,分析文艺复兴首先发生在佛罗伦萨的原因。

 

 

 

 

 

 

 

史料研习

 

 

佛罗伦萨成为文艺复兴发祥地是佛罗伦萨政治、经济、文化政策诸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

 

 

 

圣母玛利亚大教堂

 

圣母玛利亚大教堂的建造背景、设计者、建造过程、建筑特色和历史意义。

 

 

  理解圣母玛利亚大教堂是文艺复兴建筑诞生的标志。

  通过圣母玛利亚大教堂与万神殿和科隆大教堂的对比,认识到圣母玛利亚大教堂是新时代的报春花。

 

 

 

分析比较

 

 

圣母玛利亚大教堂是新时代的报春花。

 

 

乌菲齐美术馆和帕拉蒂纳美术馆

  乌菲齐美术馆和帕拉蒂纳美术馆的建造过程和收藏情况。

 

理解美第奇家族对艺术品的珍爱本身就是人文主义的体现。

  通过《椅中圣母》和中世纪圣母像的比较,探究文艺复兴时期作品中蕴含的人文主义精神。

 

 

分析比较

乌菲齐美术馆和帕拉蒂纳美术馆是欧洲著名的艺术宝库。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佛罗伦萨成为文艺    经济上出现了欧洲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

复兴摇篮的原因   

                                 美第奇家族实行大力扶植文化事业的发展

佛罗伦萨的                       圣母玛利亚大教堂

 文化遗产                       

佛罗伦萨著名       乌菲齐美术馆

的文化遗产                 

                   和帕拉蒂纳美术馆

 

2.教材分析与建议

重点

    佛罗伦萨成为文艺复兴摇篮的原因;圣母玛利亚大教堂

难点

    圣母玛利亚大教堂;乌菲齐美术馆和帕拉蒂纳美术馆的历史意义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教材主要介绍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佛罗伦萨成为欧洲文艺复兴摇篮的原因;能够反映佛罗伦萨历史特色的建筑。

本课的基本线索是:12世纪以来,佛罗伦萨逐渐发展成为城市共和国,并于14世纪出现了欧洲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在主掌佛罗伦萨政权的美第奇家族的襄助下,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在佛罗伦萨蓬勃开展起来,佛罗伦萨成为文艺复兴运动的摇篮。佛罗伦萨城里有许多著名的建筑,这些建筑或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如圣母玛利亚大教堂),或收藏了许多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如乌菲齐美术馆和帕拉蒂纳美术馆),为文艺复兴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见证,从而成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佛罗伦萨的历史地位:欧洲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城市之一、文艺复兴的发祥地、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中心;哺育了文艺复兴的灿烂群星,留下了丰厚宝贵的文化遗产。需要注意的是:列入世界遗产的不是单个的圣母玛丽亚大教堂、乌菲齐美术馆和帕拉蒂纳美术馆,而是佛罗伦萨历史中心。佛罗伦萨历史中心是城市规划和建筑艺术的杰作,既是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繁荣的商业重镇的历史见证,又是充满永恒之美的举世闻名的名胜区。圣母玛丽亚大教堂、乌菲齐美术馆和帕拉蒂纳美术馆是佛罗伦萨历史中心的最有代表性的建筑。

 

 

 

第一目  文艺复兴的摇篮佛罗伦萨

 

本目概括介绍了佛罗伦萨成为文艺复兴摇篮的原因,有三点:

第一、政治上,从12世纪开始,意大利逐渐发展成为城市共和国,这既促进了佛罗伦萨经济的发展,也为文艺复兴的兴起奠定了政治前提。教师可以简单介绍佛罗伦萨的历史:佛罗伦萨原为罗马帝国殖民点,962年起隶属神圣罗马帝国。1115年成为独立的城市公社。1187年摆脱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成为独立的城市共和国。1434年,美第奇家族夺取政权,建立僭主政治。1494年法国侵入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被逐。1569年,美第奇家族依靠西班牙支持,建托斯卡纳大公国,以佛罗伦萨为首府,共和国历史结束。1861年成为意大利王国的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1187年佛罗伦萨成为独立的城市共和国最为关键,因为这是佛罗伦萨逐渐由一个封建城市公社向文艺复兴模式的城市国家转变的开端。这个转变要从两个方面来讲:一是政治上佛罗伦萨逐渐实行民主政治,一是经济上佛罗伦萨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在城市公社体制下,佛罗伦萨政权是由城市贵族垄断的。1293年佛罗伦萨制定的、名为《正义法规》的带有宪法性质的法令,代表着佛罗伦萨政治发展的新阶段:建立资产阶级专政性质的政权,成为文艺复兴模式的城市国家。《正义法规》的核心内容有两点:一是行会控制政权。佛罗伦萨有七大行会,分别是羊毛商、丝绸商、毛皮商、银钱商、呢绒商、律师、医生等行业。它们俗称“肥人”行会。这些“肥人”,就是早期的资产阶级。一是严治城市贵族,禁止城市贵族进入行会,从而也就堵绝了城市贵族进入政权之路。建议教师摘录《正义法规》的内容,引导学生分析佛罗伦萨政权的性质,具体操作见教学案例。资产阶级政权在佛罗伦萨的建立,极大地刺激了佛罗伦萨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第二、经济上,从14世纪开始,佛罗伦萨出现了欧洲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这构成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经济基础。恩格斯曾经指出:“欧洲式文艺复兴的时代是以封建制度普遍解体和城市兴起为基础的。”意大利处在地中海贸易区的中心,其北方城市很早就凭借地理优势,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频繁的国际贸易,为城市带来了巨额财富,促进了手工业、银行业和经营技术的发展,使意大利成为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地区。被誉为“黄金城市”的佛罗伦萨在当时是欧洲最重要的工商业城市之一,其纺织业和银行业居全欧之冠。14世纪30年代,佛罗伦萨有300多家呢绒纺织工场,雇佣工人近三万,年产优质呢绒近十万匹。而且,佛罗伦萨是当时欧洲最大的金融中心,其银行家有代教皇在欧洲各地收取税款的权利,从中牟取到大笔钱财。需要注意的是,毛纺织业的发展和金融业的发展是互为促进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资本原始积累,而佛罗伦萨金融业的发展就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本。善于经营的佛罗伦萨人,搞了一套佛罗伦萨式的“三角贸易”:在英国、法国、尼德兰和西班牙等地收取税款后买羊毛、粗呢运到佛罗伦萨加工,制成高级毛呢后销往欧洲各地和东方。在这个过程中,佛罗伦萨人借教皇的鸡生下了蛋,还赚取了代收税款和代汇业务费,真是一箭双雕。

 

第三,美第奇家族对佛罗伦萨文艺和建筑活动的大力扶植和资助,极大地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兴起之后,城市居民的生活在日益世俗化,他们希望能够尽情享受物质生活;与此相适应,他们的艺术欣赏旨趣也在日益世俗化,这就为文艺复兴的诞生创造了条件。在这个过程中,美第奇家族对佛罗伦萨文化的资助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并使佛罗伦萨一举成为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建议教师增加一些美第奇家族扶植文化活动的具体事例,如美第奇家族的大家长科斯莫将八千本书捐给圣·马可图书馆(该馆后来成为欧洲第一家公共图书馆),洛伦佐投下大笔经费赞助米开兰基罗和达·芬奇,这些都在历史上传为佳话。
 

总而言之,佛罗伦萨成为文艺复兴的发祥地和中心不是偶然的,而是其政治、经济和文化政策等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之于意大利,正如古希腊时期的雅典之于希腊。

 

第二目  圣母玛利亚大教堂

 

这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材从建造背景、建造过程和建筑成就等三个方面介绍了圣母玛利亚教堂的情况。

第一、建造圣母玛利亚大教堂的时代背景和目的。圣母玛利亚大教堂和其他许多同时期的建筑一样,是为了提高共和国的声誉和公民的自豪感。13世纪末,行会从城市贵族手中夺取了政权后,决定把原来的主教堂拆除,新建一个可以反映佛罗伦萨现时大发展气魄的天下最壮观的教堂,作为共和政体的纪念碑。决议中指出:新教堂必须“具有人们能想象到的绝顶宏伟豪华之貌,其美丽壮观亦须穷尽人所能有的智力与创造”。这种豪言壮语倒也不仅是佛罗伦萨所特有,当时在托斯卡纳地区作为佛罗伦萨主要对手的西埃纳在修建大教堂的决议中就同样要求它的宏大富丽必居天下第一,据说当时西埃纳人甚至扬言:我们的教堂要造得那样宏伟,以至后代会把我们看作疯子!

 

第二、圣母玛利亚大教堂建造的过程。大教堂从13世纪末决定建造;1418年对大圆顶进行招标;1471年最终完工。前后历时近200年。圣母亚玛利亚大教堂和洗礼堂、钟楼共同组成了佛罗伦萨大教堂建筑群。这个建筑群凝聚了坎比奥(大教堂除圆顶外的部分)、布鲁内列斯奇(大教堂的圆顶)、乔托(钟楼)、基培尔蒂(洗礼堂大门青铜装饰)等人的智慧,标志着意大利文复兴建筑的诞生。

第三、圣母玛利亚大教堂的建筑成就。教材从三个方面来讲:一是大,可以同时容纳3万人同时从事宗教礼拜活动(当时佛罗伦萨城最多也就9万多人);二是高,高达107米,是佛罗伦萨城最高的建筑佛罗伦萨主教堂穹顶“同四周山峰一样高,老天爷看了也会嫉妒。”;三是创新,如不用支柱,椭圆形,建筑材料较轻,空心的内外两层,采光充分,等等。

 

佛罗伦萨大教堂被公认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第一个作品,是新时代的第一朵报春花。为什么说佛罗伦萨大教堂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诞生呢?这是本目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潮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与封建神学相对立。封建神学提倡来世主义、禁欲主义和蒙昧主义。人文主义是当时出现的一种绝然不同于封建神学的思想倾向。这种思想倾向可以简单概括为从信仰走向理性,从神性走向人性。人文主义要求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它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要求将人性从神性中解放出来,享受现世生活中的幸福;它强调个性,肯定自我,倡导乐观进取的人生观,尊重知识与人才,进而否定禁欲主义和蒙昧主义。在教学过程中,建议教师将人文主义的这些精神渗透其中,如圣母玛利亚大教堂的修建体现了人类的自信心和世俗政权(而非教会)对文化的领导权,圣母玛丽亚大教堂的建筑成就则体现了创新精神。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补充其他材料,如圣母玛利亚大教堂和中世纪流行的哥特式教堂(如教材上的科隆大教堂)、圣母玛利亚大教堂大穹顶和古罗马时期的万神殿大穹顶的比较,直观地反映圣母玛利亚大教堂体现出来的开阔明朗的世俗情怀和创新基础上的古典倾向。最后,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为什么说佛罗伦萨大教堂是新时代的报春花?这是对本课重点和难点的突破,也是本课的精髓所在。具体操作见教学案例。

 

 

 

第三目  乌菲齐美术馆和帕拉蒂纳美术馆

 

本目主要介绍了乌菲齐美术馆和帕拉蒂纳美术馆的建造过程和收藏情况。

 

乌菲齐宫是美第奇家族的柯西莫一世任命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建筑家、美术史论家(著有《艺苑名人传》,书中第一次提出“文艺复兴”这个词)设计并监工建造的。最初的目的是作为共和国的行政中心。后来经过美第奇家族中热爱艺术、科学的弗兰西斯科一世的改造,乌菲齐宫成为美第奇家族收藏艺术珍品的场所。再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变,乌菲齐宫成为欧洲乃至世界的艺术宝库。

帕拉蒂纳美术馆是皮提宫的组成部分。皮提宫最初是卢卡·皮提的府邸,布鲁内列斯奇修建。后来,柯西莫一世购买了皮提宫并予以改、扩建,将其作为府邸,也收藏艺术品。

 

两个美术馆虽然由著名的建筑家布鲁内列斯奇、瓦萨里建造,而且也不能说其建筑毫无特色,但是,这两个美术馆的主要价值却体现在其收藏品上。因此,本目不能向上目那样重点分析建筑成就体现出的人文主义,而应该着意于两个方面:一个是补充美第奇家族苦心经营艺术品收藏的情况,以此体验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艺术品的珍爱(这本身就是人文主义的一种体现);一是将美术馆中的藏品与中世纪的艺术品进行比较,以此体验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的人文色彩。具体操作见教学案例。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导入部分

以佛罗伦萨的地位作导入,如“鲜花之城”、“罗马的女儿”、“当代的雅典(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人的自称)”、“文艺复兴的发祥地”、“文艺复兴的中心”、“文化之都”,均可以作为切入点导入本课。

第一目

提供《正义法规》的相关内容材料,组织学生讨论《正义法规》颁布后佛罗伦萨政权的性质,点出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对佛罗伦萨经济、文化的促进作用。

引导学生分析佛罗伦萨毛纺织业和银行业的互相促进作用,指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佛罗伦萨文化艺术的繁荣奠定了经济基础。

讲述美第奇家族襄助佛罗伦萨的生动事例,体会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需要一种宽松的政治环境和开明的文化政策。

作一小结,认识到佛罗伦萨成为文艺复兴的发祥地和中心不是偶然,而是佛罗伦萨政治、经济和文化诸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并体会文明中心对文明拓展所起的历史作用。

第二目

这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围绕人文主义这一核心,从圣母玛丽亚大教堂的建造背景、过程和特色中选择材料。重点是要分析圣母玛丽亚的建筑特色,从大教堂与科隆大教堂、罗马万神殿的对比中得出结论:圣母玛丽亚大教堂体现出开阔明朗的世俗情怀和创新基础上的古典倾向,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

为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应该提供或者发动学生搜集圣母玛丽亚大教堂的立面图、平面图、古代罗马的建筑图片、中世纪建筑图片和相关数据,并结合时代背景展开讨论进行分析,切忌变成简单的建筑欣赏课,而应是历史建筑课,将历史感和建筑味有机的结合起来。

第三目

对于乌菲齐美术馆和帕拉蒂纳美术馆,通过修建过程和美第奇家族收藏艺术珍品情况的讲述,感受只有尊重艺术、尊重艺术家的时代才可能天才辈出、群星灿烂。

比较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作品中圣母、圣子像的差异,认识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作品中的人文主义倾向。

小结

佛罗伦萨历史中心之所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是因为佛罗伦萨历史中心的许多建筑或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或收藏了文艺复兴时期大量的艺术珍品,它们既是建筑史上的杰作,又为文艺复兴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见证,从而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财富。

 

2.教学案例

案例一  佛罗伦萨政权的性质

教师出示材料:

它(指《正义法规》)还规定任何一个贵族杀死一个市民,都将被处死刑,并没收其财产,摧毁其房屋,加入罪犯本人未收到惩罚,他的近亲就将受到惩罚。贵族不能参加行会,因而不能担任长老,也不能参加市民武装的高级会议。任何一个家族,其成员在最近20年有是贵族骑士者,将根据公众意见宣告其为“权贵”。在这次革命中还组织和承认了9个小行会,准其配备武器,参加城市治安工作。……共和国的最高政权机关是“长老会议”,由行会领袖抽签选举的6名长老(后增至9名)组成。长老会议和正义旗手(其职责主要是惩罚权贵)除总理国内政务和指导外交外,还有权拟定法律。候选人必须是30岁以上的佛罗伦萨公民,必须是行会成员,不是封建贵族,没有拖欠过税款,而且从未破产。

——《新世纪的曙光:文艺复兴》,王挺之等著,第101页

教师提问:《正义法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回答:严格限制贵族;行会控制政权。

教师出示材料:

佛罗伦萨的大行会并不是一般的中世纪手工业行会,它源自商人公会,本是大商人大业主的组织,后来因从事银行、毛织等的商家专业化倾向益趋明显,遂按各自的行当而组成行会,但又要强调它们和普通行会不同,遂加一个“大”字……佛罗伦萨历史上始终保持其大行会称雄之制,它们是银行、毛织、舶来毛呢加工、丝织、毛皮、医药、律师其大行业。……直到1282年,当局才允许屠宰、制鞋、铁匠、瓦工、做衣等五业组织各自的行会。……这五个行会因有别于大行会,又较其他尚无权自组行会的贱业为高,故有“中等行会”之称。而其他小工小贩的贱业则要拖到1293年《正义法规》制定时,为争取广大群众,才获准让酒贩、油商等业组成九个小行会,于是大、中、小总共21个行会构成了佛罗伦萨工商业的有组织的整体,但实际上未包括进来的行业仍有不少,更有甚者,所有为雇主干活的职工都被排除在行会之外,自己更不能另组新行会。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起源与模式》,朱龙华著,第82-83页

1343年……决定首长会议按城内4区每区选2人之制共为8人,加上正义旗手使首长(也就是“长老”)达9人之数,而9个席位在大小行会间分摊,大行会(共有7个大行会)占2席,中行会(共有5个中行会),小行会(共有9个小行会)亦3席,正义旗手则由大中小行会轮流担任。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起源与模式》,朱龙华著,第107页

教师提问:佛罗伦萨行会的性质是什么?为什么?

学生回答:资产阶级的组织。从加入行会的成员所从事的行业可以看得出来。而且,根据“所有为雇主干活的职工都被排除在行会之外”这句话可以推断出,参加行会的都是“雇主”,即资产阶级。

教师提问:综上所述,我们判断一下,佛罗伦萨政权的性质是什么?为什么?

学生回答:资产阶级政权。因为佛罗伦萨政权由资产阶级掌握,它镇压封建贵族的反抗,并在资产阶级内部实行一定程度的民主。

教师:大家说得非常好。资产阶级政权在佛罗伦萨的建立,极大地刺激了佛罗伦萨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这就为文艺复兴运动在佛罗伦萨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案例二  圣母玛丽亚大教堂的人文色彩

教师:大家回忆一下,文艺复兴时期的核心思潮是什么?这种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人文主义。人文主义要求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它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要求将人性从神性中解放出来,享受现世生活中的幸福;它强调个性,肯定自我,倡导乐观进取的人生观。

教师:圣母玛利亚大教堂被后人称作是“新时代的报春花”,也就是说,圣母玛利亚大教堂体现了浓厚的人文主义精神。现在,我们看两组图片。

教师出示第一组图片:德国科隆大教堂和圣母玛利亚大教堂(见本课教材第38页)。

教师:德国科隆大教堂属于中世纪非常流行的哥特式建筑,其双塔高达157米。圣母玛利亚大教堂是文艺复兴建筑的开端,高107米。大家从外形上看,二者有何区别?

学生:科隆大教堂是尖顶,圣母玛利亚大教堂是圆顶。

教师:结合中世纪的情况,想想哥特式建筑为什么要设计成高耸入云的尖顶?

学生讨论并在教师引导下回答: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是基督教,中世纪是神主宰一切而人的个性被泯灭的时代。哥特式建筑高耸入云,就是为了营造神秘氛围,使人匍匐在神的脚下。

教师: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卡尔马斯说过:“教堂是尘世之天国,神们在这里生息活动。”既然教堂是神的栖息场所,自然与世间凡人的住所有所区别,所以就要建造得高耸入云、神秘莫测、弃绝尘寰。著名的德国诗人海涅在《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中曾经对科隆教堂的双塔作过这样的描述:“看啊,那个庞大的家伙,在那儿显现在月光里!那是科隆的大教堂,阴森森地高高耸起。”除此之外,哥特式建筑还大量使用彩色镶嵌画和窗玻璃画,这种透光的画面在白天的阳光和夜晚的烛光下摇曳闪耀不定,画上的圣像和五彩装饰图案,在光的照射下令人目眩神迷,这更增加了教堂内部的光怪陆离和神秘恐怖,非尘世的特殊效果,达到了基督教征服人心的目的。总之,哥特式建筑就是要制造一种神秘莫测、人神相殊的效果。

教师:和科隆大教堂的高矗神秘不一样,圣母玛利亚大教堂设计了一个内径达43米的圆顶,展现给世人的是一种开阔明朗的风格,而且,圣母玛利亚大教堂与周围的世俗建筑十分协调。这是什么精神的体现呢?

学生:人文主义精神。

教师:对。从这个事例我们应该能得到一种认识:对于历史上的重要建筑,不仅要欣赏其建筑风格,更应该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它们体现的思想内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它们进行准确的历史定位。

教师出示第二组图片:罗马万神殿(见人教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插图)和圣母玛利亚大教堂(见本课教材)

教师:大家比较一下两个建筑的穹顶有何异同?

学生:同:都是圆顶。异:万神殿的穹顶是圆形,圣母玛利亚大教堂的穹顶是椭圆形;万神殿的穹顶在外观上半露半掩,后者的穹顶则通过鼓座全部展现出来。

教师:与古代罗马的万神殿和中世纪的科隆大教堂相比,圣母玛利亚大教堂更接近哪一种建筑的风格?

学生:万神殿。

教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家们逐渐抛弃中世纪的传统,开始向古希腊、古罗马寻求灵感。

教师:的确如此,当时人将这种现象称为古代文化的“再生”。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圣母玛利亚大教堂的大穹顶和万神殿的穹顶的造型毕竟还有所不同,它在继承的基础上还有所创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称圣母玛利亚大教堂为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诞生的标志,是新时代的报春花。

 

案例三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艺术作品对比

教师出示一组图片:《椅中圣母》(帕拉蒂纳美术馆收藏,网上通过搜索找到)和《中世纪圣母像》(见北京出版社《历史》第5册第55页)。

教师:文艺复兴时期的圣母像和中世纪的圣母像有何不同?

学生讨论并回答:中世纪圣母像中,圣母和圣婴坐姿僵硬,神态严肃,形象呆板。圣婴的眼睛位于面部的三分之二处,不符合婴儿的特征,其脸庞是圣母脸庞的小型化。总的来说,圣婴给人以“小老头”的感觉。

文艺复兴时期圣母像中,圣母非常秀美,圣婴表情可爱。

教师:艺术家们这样设计的用意是什么呢?

学生:前者是为了突出圣母和圣婴是“神”,与“人”不同。后者则强调圣母和圣婴与人无异。

教师:这两个作品非常鲜明的表现出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和中世纪艺术作品的不同。在中世纪艺术作品中,人物形象是超现实人世的,呆板僵化,静穆神秘,表现出远离尘世的圣者气息。而文艺复兴时期则将神人性化,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色彩。乌菲齐美术馆和帕拉蒂纳美术馆收藏了大量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从而成为文艺复兴的独特见证。

 

 

 

四、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1.欧洲以及原为欧洲殖民地的非洲或美洲国家,为什么会修建这么多的教堂?

解题关键:对欧洲中世纪有一定了解;理解殖民扩张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带来的双重影响。

思路引领:将欧洲作为一种类型,非洲和美洲作为另外一种类型,分别作答。

答案提示:欧洲: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占主导地位,几乎所有的欧洲人都是基督徒,所以教堂广泛分布于欧洲各国。

非洲和美洲:这些国家之所以有教堂,是因为这些国家曾经是欧洲国家的殖民地。欧洲人在非洲和美洲进行殖民扩张的同时,也带去了欧洲人的生活方式,包括信仰基督教。

2.布鲁内利斯奇是怎样建造这个大圆顶的?

解题关键:大圆顶又高又大,因此关键问题在于如何支减轻大圆顶的重量和如何将材料运到高处。

思路引领:从设计、施工和精神等三个方面回答。

答案提示:设计方面:选用较轻的建筑材料; 设计成椭圆形,而且是空心的内外两层;用铁链加固。

施工方面:布鲁内利斯奇设计了一种垂直运输机械,利用了平衡锤和滑轮组。

当然,除了这些技术层面的因素外,我们还应归功于布鲁内利斯奇的勤学苦练(他曾到罗马专心研究古罗马的建筑技术)和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这种设计不同于古罗马建筑,也不同于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

 

[研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1.简述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工商业和金融业的发展情况。

解题关键:理解佛罗伦萨工商业的代表是毛纺织业,金融业主要是指银行业。

思路引领:从佛罗伦萨工商业和金融业的整体地位,毛纺织业的性质、工场数、雇佣工人数、产量,银行业机构分布、发行的货币等方面作答。

答案提示:佛罗伦萨是当时欧洲最发达的毛纺织业和银行业中心。毛纺织业出现了欧洲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工场数达300个,雇佣工人近三万,产量近十万匹,销往欧洲各地。

佛罗伦萨的银行资金雄厚,分支机构遍及欧洲各地;它们铸造的金币,通行整个欧洲。

2.根据课文内容,叙述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著名的文化遗产。

解题关键:了解佛罗伦萨的文化遗产的代表有哪些。

思路引领:从建造者、地位、特点等几个方面回答。

答案提示:圣母玛丽亚大教堂,布鲁内列斯奇等人主持建造,佛罗伦萨最高的建筑,其圆顶是古罗马以来欧洲最大的圆顶,它的建造,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诞生。

乌菲齐美术馆,瓦萨里设计,最初是行政办公大楼,后来成为存放美第奇家族收藏艺术珍品的场所,收藏有13-18世纪欧洲各国的绘画作品,是欧洲乃至世界的艺术宝库。

帕拉蒂纳美术馆,是布鲁内列斯奇设计的皮提宫的组成部分,美第奇家族收藏的艺术珍品的另一存放之地,也是佛罗伦萨著名的艺术宝库。

二、学习延伸

1.探究活动

围绕“佛罗伦萨为什么会成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的问题,举办一个讨论会。

解题关键:理解思想文化运动是由政治、经济、文化政策等诸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思路引领:从政治、经济、文化政策和大的时代背景等方面回答。

答案提示:12世纪末开始,佛罗伦萨逐渐建立市民的政权,这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提供了政治前提;14世纪,佛罗伦萨出现了欧洲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这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奠定了经济基础;15-16世纪,主掌佛罗伦萨政权的美第奇家族大力资助文化艺术和建筑活动,使佛罗伦萨的文化达到顶峰;意大利地处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经济发达,而且作为古罗马文化的继承者,有丰富的古罗马文化的遗存,佛罗伦萨作为意大利的一部分,深受其益。

2.读图与思考

这表达了画家的什么思想?

解题关键:理解人文主义的精髓。

思路引领:结合时代背景作答。

答案提示:人文主义思想。中世纪宗教画僵化刻板,是因为在基督教垄断一切尤其是垄断精神活动的情况下,为了突出神与人的差异,让人拜倒在神的脚下。拉斐尔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那时流行人文主义思潮,圣母像充满人间气息,是为了突出人的地位。

 

 

 

五、资料与注释

    1.原始资料

    佛罗伦萨城的人口和经济

从城市经常需要的面包数量估计,佛罗伦萨城内约有90,000人口,包括男女老少。……从给小孩施洗的教会人士那儿,我们知道在这时期每年约有5,500至6,000名小孩接受洗礼,因为这些教士在圣乔凡尼洗礼堂每给一男孩施洗就放一粒黑豆,每给一女孩施洗则放一粒白豆统计数目……毛织业行会的作坊有200座或者更多……有3,000多人靠这行业生活。银钱兑换商的银行约有80座。佛罗伦萨每年铸成的金币总数达350,000佛罗林,有时可达400,000。……这时期在佛罗伦萨城共有146间面包店。从磨粉税款总数和面包店提供的消息看来,城内每年约需140大包(每包合16.59蒲式耳)谷物。……根据各城门收税统计,我们知道每年运进佛罗伦萨的酒类约有55,000桶,在丰收年头还可多增10,000桶。每年城市需要4,000头牛和牛犊,60,000只肉羊和绵羊,20,000头公山羊和母山羊,以及30,000头猪。在每年7月,经圣弗律阿诺城门运进的西瓜约有4,000个,全都在城内销售。

——乔凡尼·威兰尼:《年代记》(亦称《佛罗伦萨年代记》,

第11卷,第94章

    2.课文注释

佛罗伦萨历史中心区

佛罗伦萨历史中心区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大区的佛罗伦萨市内。佛罗伦萨是意大利中部工业城市,也是托斯卡纳区首府,面积102平方公里。建于公元前的佛罗伦萨历史中心是城市规划和建筑艺术的杰作,是六个世纪不断发展创造的成果。这里艺术作品琳琅满目,既是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繁荣的商业重镇的历史见证,又是充满永恒之美的举世闻名的名胜区。1982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佛罗伦萨原为一个罗马军队驻扎区,呈长方形,城中心为一广场,城内多古堡。罗马帝国时期该城逐渐繁华,在教皇阿德里安年间达到顶峰,并一直保持到公元4世纪。当时的建筑遗迹有大理石铺地的广场,一座三门廊神殿,一座伊西斯庙,两处浴场,一座剧院,一个露天剧场和两座纪元初年的大教堂。

此后,佛罗伦萨城经历了一个较为暗淡的时期。1115年佛罗伦萨取得完全独立以后有了新的发展。11至12世纪初,新建或改建了一系列教堂,如圣徒教堂、圣彼得·斯凯拉焦教堂、圣米尼亚托·阿尔蒙特教堂等。1284年,在坎比奥主持下修建了一道高大的砖石城墙。宗教建筑和宫殿大增,城内居民亦从3万增至10万人。

1348年瘟疫后,居民人数减少;但在1418-1434年美第奇家族任大公期间,布鲁内列斯奇、多纳太罗和马萨乔为代表的艺术与科学新潮流发展起来。此后几代人巩固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成了美第奇王朝的见证。城区虽未扩大,但布鲁内列斯奇及其继承者在城内增建了圣玛利亚广场及其连拱廊等新设施,使城内面貌大为改观。

后来的城市改造工程是科西莫一世公爵(1537-1574)时期的矫饰派艺术家以及公爵的后代弗朗西斯科一世和弗尔南多二世大公时期进行的。阿曼纳蒂·波翁塔伦蒂和瓦萨里创造了佛罗伦萨新装饰风格,其代表作是用乌菲奇宫和瓦萨里“空中走廊”。

美第奇家族(Medici family)

意大利佛罗伦萨著名家族。最主要代表为科西莫·美第奇和洛伦佐·美第奇。该家族的祖先原为托斯卡纳的农民,后以经营工商业致富。13世纪成为贵族,参加佛罗伦萨政府。1378年,该家族的萨尔韦斯特罗当选为佛罗伦萨市政委员会主席,但1381年民选政府垮台后,被逐出佛罗伦萨。乔瓦尼·美第奇使美第奇家族重新兴盛,他的银行赚得巨额利润,成为佛罗伦萨的首富。其长子科西莫·美第奇曾代表美第奇银行接管教皇的财政。1433年,由于对卢卡的战争失败,科西莫被判流放10年,但次年即被新的长老会议召回,他依靠民众支持,驱逐阿尔毕齐家族。1434年,科西莫在佛罗伦萨建立起僭主政治,成为佛罗伦萨的无冕之主。1469年科西莫之孙洛伦佐执政期间,教皇西克斯图斯策划在大教堂作复活节弥撒时将其弟朱利亚诺杀害。洛伦佐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得到民众支持,挫败教皇的阴谋,并迫使那不勒斯国王斐迪南一世屈服,维护了佛罗伦萨的地位。此后洛伦佐成立了自己的御用机构——七十人会议,代替旧的百人团,使政府得到真正的稳定。1494年,法国入侵佛罗伦萨,在洛伦佐之后继位的皮埃罗被逐,1512年,皮埃罗之子洛伦佐依靠西班牙军队的支持,恢复在佛罗伦萨的统治。1527年该家族再次被逐,但3年后即在神圣罗马帝国军队保护下重返佛罗伦萨。1532年佛罗伦萨成为公国。1567年,该家族的科西莫获大公称号,2年后建立托斯卡纳大公国,称科西莫一世。佛罗伦萨成为公国首府,共和国名存实亡。美第奇家族在佛罗伦萨的统治一直延续至1737年。

美第奇家族奖掖文化,搜集大批图书及手稿,藏在被称为柏拉图学园的别墅中,并对公众开放。罗致米开朗琪罗等著名艺术家。在他们的帮助和鼓励下,佛罗伦萨成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和中心,诗歌、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均有突出成就,历史、哲学、政治理论等的研究也居于意大利各邦前列。

哥特式建筑

中世纪欧洲在12至15世纪达到鼎盛,其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变革,其思想、文化和艺术也达到了空前的发展。这一时期的艺术风格,通常被称为“哥特式”风格。“哥特式”一词的来源颇难说清,因为“哥特”本是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野蛮游牧部落之名称。哥特人自1世纪起开始南迁,并定居多瑙河地区,但在其后漫长的岁月中并未发展出这种艺术风格。意大利著名画家拉斐尔在其给教皇利奥十世的信中首先用到“哥特式”一词,借以批评文艺复兴之前中欧及北欧的建筑样式,即把“哥特式”一词作为“野蛮”的同义语。此后,16世纪的意大利艺术评论家瓦萨里把介于欧洲古代与文艺复兴之间的所有艺术都贬称为“哥特人的创作”,“哥特式”之名在艺术史上遂沿用至今。其实,哥特式艺术与哥特人并无任何联系,它是“罗马式”艺术的更高发展,为中世纪天主教神学观念在艺术上的一种反映。

12世纪上半叶,在法国北部最先出现哥特式建筑。巴黎之北的圣丹尼修道院院长苏热尔率先提出教堂建筑要表现光、高、数这三个理想。建筑师按此要求而试探在建堂中采用向高处延伸,增大窗户和改变比例的方法,其体现出的建筑风格乃哥特式艺术之首创。从此,这一风格在欧洲各地得到广泛采用。在英国,法国建筑师威廉于1174年开始按哥特式风格设计坎特伯雷大教堂。英国建筑师创造了“垂直式”风格,以加强哥特式教堂垂直上升,高耸入云的效果。在法国,哥特式建筑得到普遍的推崇和好评。当时巴黎已取代罗马而成为中世纪天主教世界的中心,而天主教信仰的虔敬气氛,教会权力的至高无上,以及中世纪经院哲学所强调的通过理智的探索,通过复杂而精微的思考去得到天主的感召等因素,都在高大、奢华的哥特式教堂建筑之神学意境和审美情趣中得以表述和体现,所以这种艺术风格深受法国人的青睐。法国哥特式建筑的成熟标志是始建于1163年的巴黎圣母院。法国人在其建筑艺术中创造了由三层同心圆组成的圆花窗和“火焰式”窗饰,这样,当外界的光线从玻璃窗花中透入时,能使教堂内闪烁绚丽夺目,飘忽不定的神秘光彩。而其创立的教堂尖塔上之透雕棱饰,则更加丰富了哥特式建筑宏伟华丽,优雅飘逸之姿。德国哥特式建筑起步较晚,其中最为壮观的乃是始建于1248年的科隆大教堂。德国哥特式教堂拔地而起,直插云霄的高塔建筑产生出强烈的飞腾升华,超脱尘世的效果,使人叹为观止。

布鲁内列斯奇

布鲁内列斯奇(Brunelleschi,1377-1446),文艺复兴建筑的奠基人。他出生于一个公证人家庭,天资聪颖,对艺术和手工艺有着浓厚的兴趣。1401年,佛罗伦萨公开举行洗礼堂第二道铜门的浮雕设计招标,当时有6个雕塑家参赛,但布鲁奈列斯奇失败了。不服输的他很快感到必须投入更深刻的古典艺术学习中,于是他和同道艺术家多纳太罗一起赴罗马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这使他学习到了很多古罗马建筑的精髓。布鲁涅列斯奇第一次展示他的新和谐秩序体系的建筑是他所属行会出资建设的孤儿院。1420年,布鲁涅列斯奇被委托建造佛罗伦萨大教堂的圆顶。按设计,教堂有一个长长的中殿,两排耳室通向一个八角形的讲经坛大厅。小洗礼堂从八角形大厅的每一边向外延伸,像一朵鲜花的花瓣。中殿和耳室的宽度使教堂极为宽广。如果按传统的建筑办法,要修建一个盖住中殿和耳室的拱顶需要一根长43米、足够穿越八角形讲坛大厅的大梁。然而,布鲁内列斯奇破除了传统的思想模式,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大胆而科学的设计创造。他综合了古典建筑的圆拱与柱式体系、拜占廷建筑的三角拱架拱顶体系和哥特式建筑的曲肋体系等优点,创造出球面三角形交叉和拱骨架。他设计出两层外壳的空心圆顶结构,其中下面一层较厚的外壳承担负重任务,上面的一层较薄外壳用于隔热和遮挡风雨。同时为保证圆顶有足够的硬度不变形,承重的八根椽木分布在八面体的八个角落里,用石环衔接起来。并在顶部设有采光塔,使整个建筑锦上添花。花之圣母大教堂的圆顶是世界上最大的不用柱子支撑的圆屋顶之一,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第一个圆屋顶。同时,布鲁涅列斯奇发明了运用一点透视在二维平面表现三维空间的手法,而正是透视技巧,引起了绘画革命。

波提切利

波提切利(Botticelli,1444-1510),代表作:《春神图》、《维纳斯的诞生》。《春神图》作于1476~1478年,中间是维纳斯,而左边三位“优美”女神描绘得特别富有生气:森林边,这三位女神沐浴在阳光里,正相互携手翩翩起舞。右边的一个象征“华美”,中间一个象征“贞淑”,左边一个象征“欢悦”。她们将给人间带来生命的欢乐。波提切利用中世纪的装饰风格来展现这三位女性形象,线条富有节奏感,人物的形体美借助于线条来体现,十分流畅。在画的右边,分别是花神、春神与风神(自左至右)三个形象,象征“春回大地,万木争荣”的自然季节即将来临。《维纳斯的诞生》一画,原是为装饰洛伦佐的别墅而作的,作于1485年间。据说,画家从波利齐安诺的长诗《吉奥斯特纳》中受到启迪,诗中形容维纳斯女神从爱琴海中诞生,风神把她送到岸边,春神又从右边急忙迎来,正欲给她披上用天空的星星织成的锦衣,纷飞的鲜花加强了这种诗的意境。画家处理这个场面时,舍弃了原诗中一些喧闹的描写,把美神安排在一个极幽静的地方,背景是平静而微有碧波的海面。维纳斯忧郁地站在象征她诞生之源的贝壳上,她的体态显得娇柔无力,对迎接者以及这个世界似乎缺乏热烈的反应。它告诉观者,女神来到人间后对于自己的未来,不是满怀信心,似乎充满着惆怅。

瓦萨里

瓦萨里(Vasari,1511~1574),意大利画家,建筑师,美术史论家。1511年7月30日生于阿雷佐,1574年7月27日卒于佛罗伦萨。幼年即到佛罗伦萨学艺,终身服务于美第奇家族各公爵。他崇拜米开朗琪罗,但追求形式主义,艺术风格芜杂。存世作品甚多,大都构图挤密,动作激烈、紧张,反映了后期样式主义的特点,代表作是佛罗伦萨市政厅内的一系列壁画。1560~1574年建成的乌菲齐宫,由他主持设计,现其顶层已辟为美术馆。在美术史论研究方面,其建树优于绘画创作。所著《艺苑名人传》长达百万言,书中第一次正式使用“文艺复兴”一词,对后世影响很大。

3.图画说明

圣母玛利亚大教堂及其圆顶

圣母玛利亚大教堂是13世纪末行会从贵族手中夺取了政权后,作为共和政体的纪念碑而建造的。形制有独创性,突破了教会的禁制,把东部歌坛设计成近似集中式的,预计用穹顶。15世纪初,布鲁内列斯基着手设计穹顶。教堂的八角形穹顶是世界上最大的穹顶之一,内径为43米,高30多米,在其正中央上方有希腊式圆柱尖顶塔亭,连亭总计高达107米。巨大的穹顶依托在交错复杂的构架上,下半部分由石块构筑,上半部分用砖砌成。为突出穹顶,设计者特意在穹顶之下修建一个12米高的鼓座。为减少穹顶的侧推力,构架穹面分为内外两层,中间呈空心状。大教堂建筑的精致程度和技术水平超过古罗马和拜占廷建筑,其穹顶被公认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建筑的第一个作品,体现了奋发进取、努力创新的精神。

德国科隆大教堂

科隆大教堂始建于1248年,一直到1880建成。其建筑期长达630多年,堪称世界之最。工程规模浩大,至今仍保存着成千上万张设计图。科隆大教堂是德国最大的教堂,以轻盈、雅致著称于世。

1164年,德意志帝国皇帝、科隆大主教莱纳德征战意大利米兰时,夺得一件珍贵的战利品——朝拜初生基督的东方三圣王的遗骸,并将之放在科隆。于是,科隆成为继西班牙的圣地亚图、意大利的罗马和德国的亚琛之后最有名的朝圣地。1238年,法国国王从拜占廷皇帝手中购得耶稣受难时戴的荆冠,于是巴黎成为科隆最强有力的竞争者。为保住圣地的地位,科隆主教团决定修建一座世界上最大、最完美的大教堂,来供奉这份遗骸,建筑风格选取当时新兴的哥特式。

科隆大教堂占地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东西长144.55米,南北宽86.25米。主体部分就有135米高,大门两边的两座尖塔高达157米。大教堂全部由磨光的石块建成,整个工程共用去40万吨石材,加工后的构件总重16万吨,并且每个构件都十分精确,而至今专家们也没有找到当时的建筑计算公式。教堂内部装饰也很讲究。玻璃窗上都用彩色玻璃镶嵌出图画,图画上是圣经故事;堂内还有好几幅石刻浮雕,描绘出圣母玛丽亚和耶稣的故事。大教堂四壁上方的玻璃窗用彩色玻璃嵌出《圣经》故事,这些玻璃镶嵌总计有1万平方米。教堂的钟楼上装有5座响钟,最重的圣彼得钟,有24吨。登上钟楼,可眺望莱茵河的美丽风光和整个科隆市容。

  科隆大教堂保存有珍贵的文物,其中包括成千上万张当时大教堂的设计图纸,成为研究中世纪建筑艺术和装饰艺术的宝贵资料。还有从东方去朝拜初生耶稣的“东方三圣王”的尸骨,被放在一个很大的金雕匣里,安放在圣坛上。这里还有最古的巨型圣经、比真人还大的耶稣受难十字架以及教堂内外无数的精美石雕。

科隆大教堂与巴黎的圣母院大教堂和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并称为欧洲三大宗教建筑。

4.参考书目

桑德拉·苏阿托尼著:《从神性走向人性:文艺复兴》,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王挺之等著:《新世纪的曙光:文艺复兴》,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

朱龙华著:《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起源与模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陈志华著:《外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吴泽义等编著:《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北京西城教研中心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