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基于史料的对话教学模式
黄一峰:基于有效课堂对
蒋碧勇:以工业革命为例
交往互动:基于史料的对
赵文龙:岳麓对话甘地赏
历史教科书建设的几点思
胡江平:关于对实验教材
何成刚:历史教科书建设
新时期中学历史教学应如
基于知识重构角度的中学
最新热门    
 
基于对话的教学设计:绍兴高中历史教师会议暨主题教研活动综述

时间:2009-10-18 17:07:56  来源:裴英杰供…
 

基于对话的教学设计:绍兴高中历史教师会议暨主题教研活动综述

(绍兴一中分校裴英杰供稿)

 

 2005年3月2日,绍兴市属高中全体历史教师会议在稽山中学举行。本次集体教研活动以“基于对话的教学设计”为主题,以活动为形式开展。绍兴一中等33位历史教师参加了本次会议,与会教师就关于“基于对话的教学设计”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探讨,绍兴一中的赵寅芬老师和一中分校的余红兵老师作了重点发言,各学校也都推选代表就对话教学的理解和实践等方面做了发言交流,最后市教研室王黎明老师作了总结发言。

 

 让课堂在对话中走向精彩

 

 对话教学的核心是对话,是具有生成性、开放性的空间,因此在实践中要强调对话双方的民主和科学意识,唯有这样,对话教学才能体现新课改的方向。绍兴一中分校余红兵老师就这个问题谈了自己的见解。余老师在发言中认为,没有民主和平等,师生之间是无法对话的,因为对话的现代意义不仅仅是狭窄的语言交流,同时也是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敞开精神和彼此接纳。余老师还引用巴赫金的观点来加以强调:“对话是同意或反对关系,肯定和补充关系,问和答的关系。”

 

 余老师在发言中,结合绍兴一中分校裴英杰老师执教的《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这一具体的案例进一步阐释了“民主和平等是对话教学的第一原则”的观点。余老师认为裴英杰老师在《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公开课教学设计与施教过程中突出地反映了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历史对话场”的理念和技术。裴老师把文学作品引入历史教学,为历史教学带来了生气,带来了启示,也给学生留下了更多的思考空间,凸现了历史教学中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把音乐引入课堂,让学生得到了美的熏陶,情感得到提升。把课堂做形成历史艺术的表演场,使整堂课一气呵成,层层递进,浑然一体。这一切使对话教学不但是平等的、宽容的,而且是科学的、有效的。余老师认为这样“科学而民主”对话教学才能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过程中得到提升,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

 

 新课程关键在于过程,过程关键在于细节,细节的成败直接关系着课改的成败,对话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就不再是纯粹的技术问题了。这一点在余老师的发言中也得到了体现。余老师说,对话和倾听是互动的,双向的交流,切忌对学生发言听而不闻或只是简单的以“对”、“好”等敷衍应对。余老师进一步解释说,对话的本质是互动,只有通过注意细节的,规范的互动才能实现多种视界的沟通、汇聚、融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克服,并产生新的视界。余老师还进一步解释,对话教学是一种合作,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表演,但在具体操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合作的艺术。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转换角色

 

 有位作家这样说:“有的人会走过美丽而视若无睹,有的人会走过痛苦而漠然处之。而真正的仁人、哲人、诗人,才会用自己的心灵去体察,去感受,去分辨自己所听到的声音中不同的灵魂的震颤。”在对话教学中如何达到最好的效果,就需要教师科学的组织与引导,教师的素质成为进行有效对话的重要前提。

 

 余红兵老师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说,教师关键是要有一定的现代教学素养: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多层复合的知识结构特征;理解与交往的能力;管理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绍兴一中的赵寅芬老师则进行了多维度的阐释。赵老师认为:教师首先要迅速实现角色转换:要从课本的复制者转变到知识的构建者,要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到学习的促进者,要从课堂的控制者转变到课堂的组织者,要从单一的独白者转变到参与的对话者,要从传统的教学者转变到积极的教学研究者,要从单纯的课程执行者转变到课程开发者。

 

 其次,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认识,要多读书,致力于提高自身素质。赵老师说,“有所学则有所思”,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要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全面学习提高;谈到课堂教学,赵老师强调要充分备课,特别要重视 “备学情”,赵老师还进一步引用国外的“健康课堂”理论,解释说“最好的教师是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学生视为自己的朋友的教师”。

 

 第三,教师要精心于教学设计,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赵老师说教学设计应当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可以适当联系地理、现实等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兴趣。比如在“工农武装割据”一节中可以在问题的设计上突出新意“星火燎原照南国,革命道路新探索”;红军长征的地图可以联系现在的红色旅游等。

 

 第四,要客观的评价学生。赵教师认为客观评价学生的前提是全面了解学生,包括班级整体,学生个体差异,智力状况,学习能力,道德价值观等。

 

 第五,对话的形式要不拘一格,丰富多样。赵老师结合自身实践说,对话可以是课堂上口头的形式,也可以课后笔谈的形式,要引导学生主动钻研探究,进而进行研究性学习。要善于指导学生换位思考,穿过时光隧道在情境中感受历史。

 

 

 

 例如在《日本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一节中可以以几个问题贯穿整个思路:汪精卫“曲线救国”投降日本后,中国人民的生活就会有好日子吗?日本侵略中国后犯下了哪些罪行?面对日寇惨无人道的屠杀,你是外国记者如何报道?……

 

 赵老师在发言中最后强调,师生对话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理念,由传统的讲授到促进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素养,与时俱进,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从理论层次看对话

 

 什么是对话?会议最后王黎明老师作了总结,从理论层次提升了对“对话”的认识,王老师认为,所谓对话,首先应当是与课程教材对话。历史教师要具备课程意识,把与教学内容的对话放在第一位,即自己要明确“教什么”的问题。

 

 新课改背景下的对话须遵循哪些原则,王老师认为至少要有创意性原则、实效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人文性原则、具体性原则。

  

 其次,要更新、拓展学习场所的对话,即要与现代信息技术密切结合起来,考虑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实现有效互动,王老师希望在坐教师参与到市教研室主持的《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历史主体性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的后续研究中去。

 

 第三,是与学生的对话,这是设计的主题。特别不容忽视的是课前对话,即要在备课中充分备“学情”,这是实现有效对话前提。

 

 第四,是课堂对话文化的构建,实际上就是操作程序的问题。这是一个动态的、生成性的、发展性的空间。关键点要有问题,有问题的设计,问题的发现,问题的解决。

 

   第五,是对话的延伸,即评价总结的互动。王老师认为,评价可以包括一节课的评价,也包括一学期的考核评价。王老师进一步指出,作为总结评价,要在师生互动中完成,要在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思路中完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