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新编:历史对联谜语类习
侯云燕:历史教学中的心
马善昀:历史点拨教学“
岷江:历史课堂教学的色
束鹏芳:历史教学的课堂
刘强:历史思维插上想象
田振国:历史教学要寻找
历史博客:历史新课导入
林金木:历史教与学的一
李铜玉:历史教学运用对
最新热门    
 
齐健:历史课上这20分钟用的值得不值得?

时间:2009-10-18 17:09:04  来源:齐健
 

这二十分钟用的值得不值得
  

一位历史教师在上《“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一课时,当讲到1976年1月周恩来总理病逝,北京各界群众自发地守候在十里长安街哭别总理灵车的感人情景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借用了学生们熟知的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十年长街送总理》高潮部分的描述,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灵车渐渐地远去了,这意味着什么?”许多同学谈了诸如“表达了人们对周总理的不舍与怀念”等感想。可是,一位调皮的同学这时去突然冒出了一句:“咳,这有什么,这就是玩完了吗?”课堂里的悲痛气氛顿时受到了冲击,一些学生忍不住偷笑起来。面对这一意外的情形,这位老师并没有做出冲动的恼怒反应,也没有假装没听到而回避。而是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唤醒学生已麻木的情感世界的绝佳教育时机,于是立即果断地调整了原先预定好的教学程序,就此引导学生进行了一场历史英雄人物的精神世界的漫游:人“青山有幸埋忠骨”的抗金英雄岳飞,到“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抗元英雄文天祥;从“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的人生境界的对比,到对“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精神品格的诠释与领悟……对于这样一个似乎是“节外生枝”的课堂上的“小插曲”,她竟花了足足二十分钟的时间来加以解决,直到那名同学最终领悟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贵品格与人生真谛。
  

这二十多分钟用的值不值得呢?事后,大家的看法并不一致。而这位老师在“教后记”中则表达了自己的下述观点:“这节课,我原先制定的教学计划没有完成,因为我用了二十多分钟的时间解决了一个计划外的‘简单’问题。但我一点都不后悔,我固执地认为,这二十多分钟的支配是值得的,因为它换来的是对伟大生命响彻天宇的礼赞。……这是我生命中不死的二十分钟!如果能让一个伟大的精神世界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不消说这二十分钟,哪怕用更长的时间都在所不惜!因为,我的学生已难得感动,我们的教育难得感动!”
  
  
上述案例中,这位老师为了一个小小的“插曲”,而不惜花费二十多分钟的时间来加以解决,这究竟值不值得?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来看,似乎的确是有些不值得;但是,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要求角度来看,以此能够换回学生对人生价值、生命价值的重新思考和认识,促进全人发展,却无疑又是十分值得的。当然,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不能截然分开,所以,如果这位老师能够统筹兼顾,更加合理的搭配时间,则更为理想。另外,什么叫课堂“生成”?从上述案例中,我们也可以获得一定的启示。
  

       摘自《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法》,齐健编著,开明出版社2003年版,第34-35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