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新编:历史对联谜语类习
侯云燕:历史教学中的心
马善昀:历史点拨教学“
岷江:历史课堂教学的色
束鹏芳:历史教学的课堂
刘强:历史思维插上想象
田振国:历史教学要寻找
历史博客:历史新课导入
林金木:历史教与学的一
李铜玉:历史教学运用对
最新热门    
 
齐健:历史课堂教学魅力“美化篇”

时间:2009-10-18 17:09:04  来源:佚名
 

        齐健,山东教育学院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暨继续教育中心研究室主任、副教授,特级教师,兼任山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学等职;为教育部 “ 高中新课程教学实施与教师专业发展 ” 项目工作组核心成员、教育部 “ 历史与社会课程实验专业支持 ” 项目组核心成员。独立主持或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省部级教育科研重点课题 8 项,其研究成果曾获教育部 “ 全国教师教育优秀课程资源 ” 奖等十余次。著有《历史教育价值论》等著作 6 部,发表教育教学研究论文约 80 余篇。提出了 “ 教给学生有生命的历史 ” 等历史教育思想。

 

齐健:历史课堂教学魅力“美化篇”

 

历史课堂教学是否应注意“美”?众所周知,爱美和追求美是人的天性,就本文所探讨的主题而言,审美教育所带来的心理上的快感、愉悦性,应是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最佳动机和激发出对学习的浓厚兴趣的重要催化剂之一。因为,“美化的目的正是通过美的事物来影响人们的心理活动,使人们在心理上、情感上产生共鸣,以美感染人、以情动人,并由此而激励他们去积极行动”⑧。

历史课堂教学的“美”,最重要的是应讲求教学语言之美。因为,语言是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也是诉诸听觉的审美对象。因此,我们的教学语言是否具有美感,具体地说是否具有意境美、形象美和音韵美等,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沉浸于特定的历史情境之中。要使历史教学语言具有美感,就要求历史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将历史教学语言加以文学化和哲理化。只有如此,才会使历史教学语言生动有趣,才可能使学生饶有兴味地去探究历史的真谛。

 

具体说来,当讲述那些在山河破碎之际舍生忘死、为国捐躯的仁人志士的业绩时,教师的语言应具有深沉悲壮之美;当讲述人类历史上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时,教师的语言就应充溢着流动的诗韵之美;而当讲述那些历史上波澜壮阔的人民斗争或战争经过时,教师的语言则应具有生动的形象之美,使学生从中听得见铿锵的金戈铁马之音,看得到浓浓的硝烟翻腾之景……这样,才能使学生深切领略到历史教育的魅力,并深深地为之倾倒。反之,语言干瘪苍白或晦涩艰深,只能导致学生学习倍感枯燥乏味。

 

其实,我们主张历史教学语言文学化一点、美一点,并非独出心裁。中国古代的煌煌巨著《史记》,之所以千百年来倍受世人称道、魅力不减,其奥秘就在于此。鲁迅先生对《史记》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最能说明问题。因此,从历史教学的“魅力”角度考虑,强调历史课堂教学的语言文气一点、美一点,就决不是可有可无的了。

依据“寓教于乐”的教育原则,我们的历史教学之“美化”,除表现在语言方面之外,还可以将诗歌、历史音乐和历史图片等极富感染力的艺术美的形式引入课堂,其中所浸润的浓厚的美感,是更能强烈地拨动学生的心弦的。对此,许多同行已有详尽的论述,于此不赘述。

此外,彩色的板书、图示设计,既可以引起学生的特别注意,同时也可以使学生的视觉得到美的感受,激起美的愉悦心理,从而便可以消除单调重复的厌倦感。当然,板书设计不能一味追求外在的形式美,因为,说到底,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若单纯追求板书的形式美而忽视知识的内在联系、内在结构,是不可取的。

美学家认为:“美的效用,不仅从生理上给人以快适和满足,而且从精神方面愉悦人、感染人。”以此作为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强调充分挖掘和运用美的因素、注意“美化”的理由之所在,当是恰如其分的。

 

从情、趣、美三方面增进历史课堂教学的“魅力”还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影响着历史教学魅力的因素决不止限于上述三方面,其他诸如乡土历史的运用、教科书的编写是否符合中学生的阅读心理、第二课堂的开辟等等,也直接或间接地发挥着重要作用。仅就本文而言,仍有必要指出的是,无论是情化、趣化,还是美化,它们三者决非是各自孤立、互不相关的。相反,情中有美、美中有趣,只有这三者之间的紧密结合、相互渗透,才能够使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熠熠生辉,放射出璀灿、诱人的光芒。

 

参考文献:

①    张志勇、李如密:《关于乐学思想的理论探讨》•载《教育研究》1989年第11期。

②    转自徐素兰、姚昌起主编:《新编中学历史教学法》,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年8月版,第313—314页。

③    《教师的非语言行为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载《北京教育》1990年第5期。

④    陈隆涛:《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世界史的兴趣》•载《历史教学》1990年第2期。

⑤    1989年11月28日《中国教育报》第3版。

⑥⑦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版,第58—59页。

⑧    罗超、魏授章主编:《历史教材与教法》,安徽教育出版社1989年8月版,第65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