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湖心听晚:次听公开课比
历史公开课引发的思考
佚名:一堂失败的历史公
高芳:没有评委的历史公
李想:一堂失败的历史公
廖秀程:“汉武帝推进大
赵方萍:“高度繁荣的宋
胡天宝:我是如何上省级
聂幼犁:评唐老师的一节
历史公开课,请大家提些
最新热门    
 
:公开课应拒绝“完美”

时间:2009-10-18 17:09:10  来源:贺克春
 

公开课应拒绝完美    中国教师报  教学    2005-10-24 15:16:10
 □ 贺克春

    在一次省级评优课上,有位参赛者借班执教《〈宽容〉序言》,她的教学设计流程如下:利用PPT简单介绍作者及有关背景知识后,就让学生针对文本进行初步解读,然后全班分成十个学习小组交流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提出问题,要求问题尽量做到小、细、新、奇。然后老师当堂快速梳理了学生写在纸条上的几十个问题,从中筛选出由浅入深的三个问题作为本课学习的切入口,并请班级里电脑操作熟练的学生把问题和同学发言要点打到屏幕上,让同学们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屏幕显示的内容越来越多,讨论也越来越深入……45分钟过去了,还有一个问题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同学们仍意犹未尽。这一节课当时就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有人认为它是一节失败的课。但最终它却被专家们评为一等奖第一名,这是很值得深思的。
    综观这节评优课,从教学目标的确定到讨论的问题,都来自学生。以学生活动为主体,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正如吕淑湘所说:“语文课既然主要是技能课,上课的时候就应该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的活动应该压缩到最低限度。”而本节课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只体现在为学生提供资源,引导、启发和点拨等方面,使课堂教学流程具有了不可预测性。教师如何把握这种“不可预测性”,使之有效生成教学资源,就可显示出其是否具有深厚的教学功底、高超的教学艺术、灵活的应变能力。而这节课的精彩之处就在于教学安排是从学生中来,又回到学生中去,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并能得心应手地引导、驾驭课堂流程的变化。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价值的研究示范课,理应成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常态课”。
    记得叶澜教授在进行新基础教育改革实验时,曾对实验好课提出了“五实”标准,即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一堂好课应该是有意义的课,有效率的课,每个学生应该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一堂好课应该是有生成的课,平常、实在、真实的课,教师要努力创设开放互动的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有所发展。她极力反对所谓的“公开、示范、作秀”课,大力提倡有实验研究价值的“常态课”。因为这种“常态化”的研讨课可以为教学实验研究提供一个值得探讨的真实样本。常态就是求真、求实,研讨有价值的富于探索性的东西。
    然而,现在仍有不少人把教师在课堂上的表演如何、学生配合好坏作为评价是否是一节好课的主要尺度,全然不顾一节课、一段时间内学生究竟获得了什么,能力有无提高。这是令人深思的。教师表演、学生配合的课岂不成了一堂表演课?教师是导演和主演,学生岂不成了配角?这显然是没有走出“教师中心”论、“教案中心”论的误区,是不符合新课改理念的,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开课。真正意义上的公开课应该是根据学情去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步骤(教案不应是课堂做秀的“剧本”,而应像谈话类节目的策划提纲),并在流转变化的课堂中去审度和把握。
    所以,公开课不拒绝漂亮,但不刻意追求漂亮;公开课应该拒绝“完美”,拒绝“作秀”。“完美”、“作秀”的课总是掩藏不住假的,因为一堂真正意义上的公开课永远会有遗憾。那种经过反复操练近乎完美的公开课,于学生有何帮助?于听课者有何启示?于自己又有何裨益?我们应该拒绝那种“完美”!另一方面,评价者也不应对授课者求全责备,用一把面面俱到的固定尺子去衡量他。所以,使公开课“常态化”,还其教学研究的本来面目,应该成为大家的共识。(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常州市青龙中学)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