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研究 >> 正文
新编:历史对联谜语类习
侯云燕:历史教学中的心
马善昀:历史点拨教学“
岷江:历史课堂教学的色
束鹏芳:历史教学的课堂
刘强:历史思维插上想象
田振国:历史教学要寻找
历史博客:历史新课导入
林金木:历史教与学的一
李铜玉:历史教学运用对
最新热门    
 
朱煜:历史课堂教学视角 1

时间:2009-10-18 17:53:10  来源:朱煜
 

第四章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新视角

 

设计教案、观摩评课等活动是教学中最平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又是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因为,再好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最终还是要通过课堂教学来体现的。历史课是中学的一门必修课。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对历史课的反映普遍不好,历史教学质量堪忧。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历史课究竟应该上成什么样子?如何设计教学方案?怎样评价一节历史课?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予以回答。

 

第一节  中学历史教学设计

 

一、对传统中学历史课教案的分析

 

上课首先要备课,要写教案,这是教学常识。传统的中学历史课教案,虽因教师的个人风格或教材内容的差异,并不千篇一律,但总体上看,主要考虑的是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展示教师的教学技巧,等等。如果我们浏览一些中学历史教学法或知名教师写的著作,在备课部分或多或少可以读到类似的内容。这里随手检出几本这方面的书,来了解一下这些书是如何讨论这个问题的。

 

案例1:茅蔚然著《中学历史教学法》在“编写课时教学计划”一节中认为,编写课时教学计划,首要的关键就是备课。备课的核心在于科学地处理教材。如何处理教材,具体做法就是,第一,系统地钻研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第二,随时观察、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编写课时教学计划可分为详细的、一般的、简要的三种,但不论哪一种,都应该包括这样一些程序和结构: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堂类型、教学提纲、直观教具、小结巩固、布置习题或思考题。[1]

 

案例2:陈毓秀著《怎样教好历史课》一书,有两个专题涉及到备课与教案问题。在《以教材为依据,备好历史课》专题中,她提出几个备课的要领:一是通读教材,熟悉教材;二是钻研教材,吃透教材;三是以教材为依据,充实讲课内容;四是以教材为依据,突出历史课的特点。怎样才算是吃透教材呢?她以为,第一,弄清楚教科书上全部基础知识;第二,挖一挖教材背后的历史内容;第三,找一找教材深处的内在联系。在另一篇《怎样教好一节历史课》里,她提及组织教材有两个比较重要的问题:一是突出重点,要加工剪裁;二是重视前后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考虑新旧课的呼应,上下段的衔接,注意课首的提问、导课,课尾的小结等等。[2]

 

案例3:张保华主编《中学历史教学研究》中,有“中学历史备课与教案”一章。该书讲到课时备课的主要内容和步骤有:第一,钻研大纲;第二,熟悉教材(包括拟订教学目标、确定重点难点疑点、增减材料、研究教材层次等);第三,精心设计(包括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板书、教学程序等)。一份完整的教案,大体应包括12项内容:1、授课时间和班级;2、授课题目;3、教学目标;4、教学类型及课时安排;5、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6、教具准备;7、板书设计;8、教学过程(含如何导课、如何叙述、如何讲解、如何板书、如何提问、如何演示、如何巩固、如何终课等环节);9、教学方法;10、教学总结;11、作业布置;12、教学后记。课前教师必须认真地熟悉教案,上课时“把熟记在心中的教案,讲给学生听,这样就能使自己的授课变得通达流畅、生动有趣和富有实效性了。”[3]

 

其他一些专著或教材也有相似的叙述,限于篇幅,不一一列举了。长期以来,人们接受了这样的教学思路,从备课步骤到书写教案,都显得过于“规范化”、“标准化”和“格式化”。应该说传统历史课教案的某些精华,至今仍需要继承和弘扬。非常详尽的教案,对于新教师或欠胜任的教师来说,也是必要的。不过,就一般意义上而言,传统的历史课教案,从编写思想、准备步骤到呈现方式,许多方面都与新世纪课程改革的理念不相吻合,需要我们反思和再设计。

 

例如,过去的历史课备课,提倡教师围绕教材,尽量补充知识,写出详尽的教案,且熟悉教案,上课时甚至达到“倒背如流”的程度。而现代教学研究表明,“教案过于详尽的教师在上课时对学生的反应反倒不敏感,较少鼓励学生谈自己的看法和进行讨论。相比准备计划简略的教师所教的学生,准备计划详尽的教师所教的学生在学习态度上的表现要差些。这就说明,如果教师不随机应变,过于详尽的教案就有可能起副作用。”[4]

 

归纳言之,过去历史课的备课与教案,至少在这么几个方面与新课程改革理念不一致:第一,过去强调精心设计教案,教学文本就像是一幅已完工的图画,留给学生的只能是欣赏;而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文本事先无法完全预设,而是在动态中生成的。第二,过去视线主要集中在教师的身上,考虑得较多的是教师如何施展其授业技巧,而新课程理念认为,备课与教案的关注点主要应瞄准学生的活动上。第三,过去认为写出教案后,上课就是贯彻教案;而新课程理念认为,上课时应该根据课堂情景不断进行调整,教学文本的完成不是在课前,而是在课后。第四,过去认为备课的成果就是物化的、书面的东西(教案),而新课程理念则认为,既可以是书面的文本,也可以是头脑中的思路等。

 

 

 

 

美国的中学历史课时计划与实例

 

国学者加里·D.鲍里奇认为,在实际制定课时计划(教案)时,必须考虑好两个方面问题:(1)确定从何处入手;(2)为学习者的多样性做好准备。前者的意思是,每一课的备课与上课,要研究和掌握学生已经达到的行为水平,在一节课内,教师要关注学生从知识发展到理解,甚至到应用活动,从一个行为水平进展到另一个更高的行为水平。在每个新的复杂性水平之前,教师都要问一个问题,“我是否提供了全部的与当前任务相关的先前知识?”只有能够肯定地回答时,才能在学生当前的理解水平上进行教学。后者的意思是,每一节课不管授课的起点是什么水平,总有一些学生在此水平之上,也总有一些学生在此水平之下。因此,教师要做的工作是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能力分组,根据水平的差异布置不同的练习;组成学习中心,包含媒体、补充资源、演示材料和练习等,学生可以个性化地学习该课内容;教学游戏和模拟;等等。[5]

案例:《美国历史》课时计划[6]

单元标题:美国历史(重建前后的早期开端)

课时标题:国内战争的原因——课时2.3

1、吸引注意  在幻灯片上展示下列系列战争

    法国和印度战争,1754-1769

    革命战争,1775-1781

    国内战争,1861-1865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第二次世界大战,1941-1945

    朝鲜战争,1950-1973

    越南战争,1965-1975

2、告知学习者目标  期待学生知道国内战争的原因,并说明这些原因至少也能应用在幻灯片列出的其他战争中的一个。

3、激发学生回忆前提学习内容  简单回忆课时2.1和2.2讲到的法国和印度的战争,以及革命战争的原因。

4、呈现刺激材料  (1)概括导致国内战争的重大事件:局部主义的出现,劳动力密集型经济,以及缺少分工。(2)界定国内战争中的重要人物以及他们的角色:林肯、李、戴维斯和格朗特。(3)叙述战争的四个一般原因,并解释哪一个与国内战争的联系最密切:经济(利益),政治(控制),社会(影响)以及军事(保护)。

5、引发期待行为  让全班界定出四个原因中,哪一个与引发国内战争的重大事件关系最密切。

6、提供反馈  让学生回答,并指出答案的合理性。

7、评估行为  布置作业:写一页篇幅的文章,从幻灯片所列的战争中,选一个进行评估,导致这场战争的四个原因各占有怎样的相对重要性。

由上面这个实例看出,美国的中学历史课时计划与我们的教案,在步骤设计方面基本一致,都从吸引学生注意、复习导入新课开始,最后也有反馈、作业等环节。所不同的是,美国的教案似乎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围绕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而且书写比较简洁,不像我们的教案“洋洋洒洒”,动辄数千字。

 

 

 

台湾地区的中学历史课教案设计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台湾中学历史课教案设计的理念是什么?这里介绍两份教学设计。

案例1:高中历史《三国鼎立》的教学设计与演示[7]

这份设计共有“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关于备课的想法”和“资料选录”五个部分,前四项供教师参考,“资料选录”课前印成讲义,上课发给学生,共同讨论。

一、教学目标

包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情意教育三方面,只有寥寥数行,写得并不复杂。(具体内容从略)

二、教学方法

1、问题讨论法:将教材内容设计成一系列问题,在课堂教学时与学生进行讨论。

2、资料阅读讨论法: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资料,制成讲义,随问题的提出即刻阅读,进行讨论。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分为五个部分,每一部分设计若干问题。

1、汉末中原大乱与乱局的结束

问题一:汉末大乱是怎样一幅景象?

问题二:大动乱时期人们会有怎样的想法?

问题三:统有中原,结束乱局的,何以是曹操而不是袁绍?

问题四:汝、颖士人还为曹操规划哪些重要的策略?曹操能够结束乱局,还有哪些重要的步骤?

问题五:曹操有结束汉末中原乱局之大功,他何以不代汉自立?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如何?应该给予怎样的评价?

2、曹魏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

问题一:曹操死,曹丕即位为魏王,何以即篡汉自立?

问题二:曹魏政局是否安定?影响如何?

3、刘备、孙权联合与赤壁之战

问题一:赤壁战前,刘备与孙权对世局的主要看法是怎样的?

问题二:曹操亲率八十万大军,何以兵败赤壁,仓皇北走?

4、诸葛亮任蜀汉丞相,治理四川

问题一:诸葛亮治蜀,面对的主要难题是什么?

问题二:诸葛亮为何屡次北伐?

问题三:诸葛亮是怎样一个人?我们应予怎样的评价?

5、孙权在江东的发展

问题一:孙权在江东所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

问题二:吴国建立对南方开发取得怎样的成果?

四、关于备课的几点想法(节选)

1、尽量勾勒出历史的图像,尽量体会感受历史的情境。

2、不要只讲给学生听,而是要把学生带到历史的情境里。方法之一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即使学生不需要立即回答,也是逼着学生思考。/学生上历史课,是来学习历史,他们是学习的主体,培养他们学习的能力是教师的职责。如果只是灌输具体的历史知识,不如建议他们去图书馆。

3、问题会不会太深?阅读的资料会不会太难?备课之时,必须先想想。/高中学生已经十五、六岁,智力发展已经接近成人,稍微深一点的问题,或许还有刺激他们智力发展的作用。/阅读资料引自史书,是否太深?一来上课之时可以讲解,二来只要篇幅不多,学生应该可以理解。

4、多读书是做好备课工作的必要条件。

五、资料选录(具体内容略)

资料一:郭沫若《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

资料二:钱穆《史学导言》

资料三:隆中对

资料四:《资治通鉴》摘录

资料五:《三国志》摘录

六、实际教学的一些情况(摘要)

五十分钟的课进行得十分顺畅。采用讨论问题为主的教学方法,你来我往,有问有答,毫无冷场,应该可以说是一次成功的课堂教学。

案例2:台北县瑞芳国中(初中)王老师执教的初中《社会》(历史篇)“西亚古文明”一课的教案设计与教学活动[8]

一、教案设计:见表4-1

               表4-1:《西亚古文明》一课教案设计

重点

了解社会发展、国家经济及

科技进步与工作的关系

适用对象

国一、二、三

主题

西亚居~大不易

策略及实施

方式

讲述法、讨论法、

欣赏法

教学

目标

1、古文明与大河有什么关系?

2、城邦生活有哪些特色?

3、两河流域留给后世哪些珍贵

的文化遗产?

设计者

王晓芸

活动

时间

45分钟

教 学 活 动

时间

教具及教学资源

一、准备活动

(一)教师于课前先准备相关图片和资料

(二)教师熟悉教学媒体的使用

(三)要求学生先阅读在美伊战争中西亚文物遭到

波及的资料。

二、引导活动

拿出放大版的美伊战争新闻简报,从报道询问

美伊战争对当地的影响有哪些?

三、发展活动

1、在海报地图指出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地理

位置,并分析古文明与大河间的关系。

  2、说明两河流域的天灾:河流泛滥带来的影响,

及人们如何对抗大自然。

  3、介绍两河流域的人祸:以历史大事记和地图来

了解在此地活动的民族。

  4、说明城邦的形成,播放影片介绍乌尔城邦,让

学生了解城邦的象征意义。

  5、介绍居民的城邦生活,让学生了解古西亚人

生活概括和职业分工。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工作

类型及应具备的条件。

  6、收集“楔形文字”图片,让学生试着以文字的

外形去判断字义,再公布答案。

  7、用教学简报介绍“塔庙”和“空中花园”的

建筑结构。说明塔庙为何如此盖?及用发掘的

遗址引导学生来想象古代的“空中花园”?

  8、介绍古西亚人天文方面的成就,及对后世的

影响。

  9、说明军事上,亚述人的强大,曾将两河流域

统一起来。

 10、解释《汉摩拉比法典》的内容,让学生知道

古西亚人的法治观。

 11、介绍小亚细亚地区和地中海地区各民族的文化

     成就。

 

 

 

 

 

 

 

 

 

 

 

 

 

 

 

 

 

 

 

 

 

笔记本电脑、

单枪投影机

 

 

 

新闻剪报

 

 

海报地图

 

投影片

 

海报地图

大事年表

播放影片

 

播放影片

图片

 

投影片

图片

投影片

 

 

投影片

 

投影片

 

投影片

 

投影片

四、综合活动

想象自己是古西亚人,以某一个生活场景为主,

用“Word”打出300-500字的故事。完成后另

存成Html档,制作每一组的网页。

 

 

学习单

 

 

 

 

 

 

 

二、学习单:所谓学习单,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种书面活动。由教师先行拟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若干问题,间或穿插辅助资料、图片,在教学过程中发给学生演练,藉以强化教学效果,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本课学习单见表4-2。

           表4-2:《西亚居~大不易》学习单

如果你是西亚人……

(1)今天你的生活中最常担心的是什么?

(2)能支配你生活主要的有哪些人?又社会上有哪些特别的职业?

(3)最自豪的是什么人的什么发明?介绍在生活中的使用情形吧!

(将以上线索串成一个故事,让故事发展下去!)

 

 

 

 

 

 

 

 


 

让我们顺着历史的长河倒退到公元前3500年前的古西亚地区……。故事

的开始:

————————————————————————————————————————————————————————————————————————————————————————————————————————————————————————————————————————————————————————————————————————————————————————————————————————

 

 

 

 

 

 

 

 

 

 

 

三、其他教学方法的活用:

(一)眼到

1、图片的呈现:(1)《两河流域位置图》(2)《塔庙》(3)《伊纳那女神像》和《玛度克神像》(4)《国王—古迪亚像》、《苏美祭司像》(5)《楔形文字图》(6)《空中花园想象图》、《空中花园遗址图》(7)《亚述战争图》和《战俘图》(8)《汉摩拉比法典图》(9)《战火下的伊拉克博物馆图》。

2、表格的制作:(1)《古西亚社会阶级图》(2)《各民族的文化成就》表格。

3、千里“音”缘一线牵:(1)制作《西亚居,大不易》的Powerpoint。(2)播放日本NHK电视台录制的《四大古文明》(美索不达米亚篇)VCD,节录其中《乌尔城邦》部分。

(二)口到

设计下列问题,请同学回答。

1、为了让学生去思考地理环境对该地区人民的影响。想想看,住在大河边的好处和坏处各是什么?

2、两河流域为何有那么多民族在此进出?

3、两河流域的很多建筑,为什么都是用泥土盖的?

(三)手到

1、让学生事先去查资料,西亚地区七个民族各自的特色。

2、填写《西亚居,大不易》的学习单。

(四)脚到

1、参观展览:参观历史博物馆举办的“文明曙光美索不达米亚——罗浮宫两河流域珍藏展”。

2、角落学习:由同学来布置会场,首先告知同学主题,本周是“美索不达米亚周”,班级分成七组,由各组依照西亚地区各民族的文化成就,各制作一张全开的海报,预期在一个星期后展出,张贴在学校的文化走廊,给同学三天时间去参观,参观完要写出200-300字的心得。



[1] 茅蔚然:《中学历史教学法》,杭州师范学院政史系印刷,1982年,第207-208页。

[2] 陈毓秀:《怎样教好历史课》,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85年版,第12-27页。

[3] 张保华主编:《中学历史教学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21-234页。

[4] 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228页。

[5] [美]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14-118页。

[6] [美]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35页。

[7] 这是张元教授1996年年初应邀在台湾省南区历史科教学观摩会上所做示范教学的设计,载(台)《清华历史教学》第6期,1996年3月出版。

[8] 九年一贯课程从2002年正式实施,“社会(历史篇)”课程已取代过去的“历史”课程。该案例见(台)《历史教育》第9、10合刊,2003年12月出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