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刘辉:曹操墓之争,宁肯…
山西长治县将举办首届“…
全球首套宣纸邮票发行 …
“天下美景商占多”是怎…
“天下行书第一”——《…
千年玉虎圆满“合璧” …
曹操热 宁叫天下人负操…
全媒体出版时代来临  书…
易中天谈余秋雨捐款:把…
预测:2010年中国图书市…
最新热门    
 
天下兴衰事,江河万古流——韩毓海教授访谈录

时间:2010-9-7 10:42:53  来源:不详

 

  问:您认为明清衰亡可以作为中国历史的拐点。为什么?

 

  韩毓海:我认为:明清的衰亡,不仅仅是两个王朝的衰亡,而是一种发展道路的衰亡。这种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的失败,不但对于中国,而且对于整个世界都具有重要意义。它意味着历史学界所谓的漫长的16世纪的终结,漫长的19世纪的开始。

 

  什么是“漫长的16世纪”的发展模式呢?简单地说,它把社会理解为为自然秩序所支配的,国家和政府的目标就是顺应自然秩序,而不去干预它,国家不应该干涉市场和自由贸易,甚至不应以财政和货币的手段去调控社会,而是把维持社会安定、避免战乱、把“无为”当作政治和治理的根本目标,同时主张通过贸易和商业的方式来化解战争和冲突。这种学说的代表,在西方就是“重农主义”和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在中国就是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的货殖论。

 

  在漫长的16世纪(1368-1850,约500年),中国就代表着上述这样一条发展道路。例如,明代对蒙古,清代对俄国,都采用的是以大规模的跨国、国际贸易代替战争的交往模式。总起来说,明清经济不但不落后于当时的世界,而且是当时世界经济的火车头。据研究,乾隆时代中国的GDP占世界的三分之一,超过今天美国的比例。因此,中国近世的发展模式,曾经对整个世界都有示范作用。

 

  例如,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指出,中国比整个欧洲的生产能力都强,比整个欧洲都富,他把当时中国、也就是宋明清的治理经验视为西方学习的楷模。斯密的学说是法国财政大臣杜尔阁政策的理论化,而杜尔阁的政策,则来自于法国社会对于中国宋明王朝“无为”的治国理念的理想化。所以,如果把斯密那一套拿来描述中国近世王朝,恰恰是合拍的。

 

  但是,随后的世界历史、特别是19世纪以降的欧洲历史,完全没有按照亚当·斯密所设想的那样发展,而是按照他讨厌的那个人——马尔萨斯所主张的方向发展。马尔萨斯反对以贸易代替战争,相反,他主张用战争消灭人口。与斯密不同,马尔萨斯认为生产、贸易和市场都不是决定性的,因为生产和贸易的发展永远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所以不打仗,不消灭人口,供给就永远赶不上需求。在19世纪,欧洲经济学的真正核心问题并不是生产、贸易和市场,而是由你死我活的生存竞争所决定的供需关系,其经济学的真正代表是马尔萨斯,并不是斯密。

 

  问:您在书中说:“明清两朝败亡的教训自然很多,但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重要原因,就在国家发行信用的努力失败之后,反而将货币出路委之于海外白银进口,从此彻底丧失国家货币主权。”怎么理解?

 

  韩毓海:第一,一个惯常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即中国自1434年完成最后一次发现世界的大航海之后,从此就陷入到闭关自守的自我封闭之中,直到1840年被西方的枪炮打开了大门,才被迫开放。应该说这种说法彻头彻尾的错误,必须得到纠正。1434年后中国不但没有退出世界舞台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