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王德威:中国当代文学无…
褊狭与空洞的现代性——…
最新热门    
 
王德威 汉学研究趋向融通

时间:2010-11-12 11:27:23  来源:不详
    最早知道王德威,是因为看他的《小说中国》,从书名到笔触都透出悠悠的陌生化。后来再闻听王德威“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的追问,便越发明白了,他对“隐形的现代”有那么多话要说,就像他有兴致翻译名著《知识的考掘》一样,他的活计亦有几分考古味道,即便对象是当下之人、之文。

   

    不久前,我在复旦“新世纪十年文学”研讨会见了王德威真身,于是空空旷旷地坐下来长谈。旋即,读到其新作《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巧的是,前前后后还都涉及中国文学在欧美的“身世”。

   

    不少人总是把夏志清、李欧梵、王德威三人排在一起。“夏先生等于是我的师爷爷辈,因为我的老师刘绍铭是夏济安先生的学生,夏济安是夏志清先生的哥哥。李欧梵是夏济安的学生,长我一辈。”在王德威看来,某种意义上,夏志清“感时忧国”,李欧梵则自“五四和浪漫主义的一代”切入,接着“上海摩登”……而他自己的“抒情性”和“多元性”亦日益彰显。

   

    王德威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是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比较文学博士,曾任教于台大及哥大。现置身于哈佛,在台湾、上海或北京的院校亦不时可见他的身影。《众声喧哗》、《小说中国》、《想像中国的方法》、《如何现代,怎样文学》、《当代小说二十家》《被压抑的现代性》……这么一个繁复而流动的评论家,2006年首次在大陆摘得大奖:年度文学评论家。

   

    从夏济安、夏志清兄弟,到李欧梵、刘绍铭,再到王德威……对华语文学而言,悠悬于海外的“审美智识群”,不是多,而是嫌少。在海外为学,有一种遥远的优势,那么又会有什么隐性的制约或别样的期许呢?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