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报》:《文海宝韵》是西夏文的一部重要韵书。您与黄振华、白滨出版的《文海研究》,被认为是今人研究西夏文的重要成果之一。对于该书的研究,当时是怎样进行的?
史金波:上世纪70年代,我们从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和民族所图书馆分别看到了苏联专家们出版的《文海》上下册,书中有西夏文刻本《文海》全部影印件。此书是对西夏文形、音、义解释最全面、详细的一部辞书。我决心通过翻译此书,弄清楚西夏文的字形、字音、字义。为此我想把出现在不同条目的同一个西夏字,无论大字(词头)小字(释文中的文字),都汇在一起,互相比对、校勘,最后得出准确的形、音、义。
我先把《文海》的3000多词条依次抄在8开纸上,每张纸抄10条,同时进行初步翻译,用了差不多3年的时间才译完。然后是复制。当时没有复印机,好在上海发明了一种机器,用电光打蜡纸,把抄写、翻译好的纸放进去后,用电火花把文字打到蜡纸上。我写的条目达几百张,每张用15分钟打印。
这台机器产生的电火花有臭味,无论天气冷热,都要开着窗户,在里面还是被呛得头昏眼花。为节约时间,中午吃饭前放上一张,吃饭回来就打好了。这样,最多时每天能打20多张,前后花费了两个多月时间。
蜡纸打出来后,再拿去印刷。一般是每张纸印30张,因为一条中作为词目的大字和解释字形、字义、字音的小字加在一起一般不超过30个西夏字。再将每张纸上的10个词条分别裁开为小长条。根据每一词条的字数选用相应数量的小长条。比如,一词条有15个字,便选用15个相同的小长条,然后在各小长条上选不同的字,用朱笔在上面画上圈。最后将小纸条依被画圈字的部首和笔画分门别类地编排。这样就把每个西夏字出现在《文海》中的所有词条都集中在一起了,为核对其字形、字义打下了基础。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