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还原朱子学研究的重要性…
历史教科书可以不实但不…
文化沙漠化将是中国的一…
人文学者不可丢“三气”…
这个世界需要“对话”—…
天下兴衰事,江河万古流…
从《密室疗伤》看荧屏心…
杜维运教授访谈录
于坚访谈录
军旅文学:要攀登思想与…
最新热门    
 
开栏访谈:文明进程的中国路径

时间:2011-03-22 12:19:28  来源:不详

    王博:刚才她(艾兰)已经用英文了,"the Chinese path"。(众人大笑)

 

    国学版做这么一个栏目,“中国路径”,我想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这样就可以让国学版聚焦于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可以把划分在不同学科下的资源给充分地整合一下,总体上来对中国路径进行思考。

 

    我想谈三点。第一是中国路径的问题,从最初的研究者开始,如胡适和冯友兰、梁漱溟等等,都是从比较来进行的处理。比较的前提,事实上都是对某种中国特殊性的认同。当然,这种认同并不必然就意味着中国必然得保持这种特殊性,这是两个问题。

 

    主持人:对。

 

    王博:冯先生写《中国哲学史》,实际上是用西方哲学的问题,来处理中国的材料,胡适也有类似的特点。这样梳理也让中国融入这个世界,而不是过分强调中国的特殊性,把中国和世界隔离开。问题是,这里面会有一个矛盾和困惑,这就是冯先生最后越来越意识到的。一方面要在中国和世界之间寻找某种普遍的东西,共同的东西;而另一方面,又要保持中国精神的主体性,它本身有这样的矛盾。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