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点归结在一起,都促使我们重新考虑中国文明演进道路的独特性,挖掘中国的历史经验和文化元素,为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一些新思路或者新框架。我们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近年来一直把这个问题作为中国文化史理论探索的一个重要方向;与此同时如梁枢刚才所言,国学版也一直在关注这个问题,于是我们一拍即合,共同来发起这场讨论。
二
陈来:开办“中国路径”栏目是很有必要的。我想这个栏目至少首先应该总结一个多世纪以来讨论的经验,这是我们进入新的讨论的一个前提。比如,侯先生的讲法是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来的,马克思的观点是说希腊人是正常的,其他民族是营养不良的,或者早熟的。这样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比较的视野。不过,这个比较的视野和我们今天讲的平等的文化多元性主张不一样,还是倾向于把西方看成是正常的,把别的民族文化都看成不正常的。这不是马克思的错,因为当时整个流行的观点都是这样的,中国人自己也这么看。今天这个时代,却给了我们更好的条件,让我们可以更彻底地贯彻平等的多元的文化观。
第二,侯先生讲,“古典的古代”是进入文明社会的常态,但是他承认,从“前文明社会”到进入文明的社会,应该有多种形态,不是只有“古典的古代”一个方式。当时他的认识主要是讲还有“亚细亚形态”。这个“亚细亚形态”跟古典的古代不一样,是前文明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另外一个路径。侯先生把这个看成中国发展的特殊路径,但是侯先生的讲法主要是从制度,特别是土地制度到底是私有还是国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