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马得清:应试教育影响汉…
古远清:在书海中“选美…
吴鸿清:大学教授“盯”…
罗艳清:百家争鸣的《中…
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正式做…
最新热门    
 
张希清: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范仲淹与庆历新政

时间:2011-04-15 13:55:59  来源:不详
荫补官、胥吏出职、进纳买官等。恩荫补官是指根据皇亲国戚、文武官员的门第、官职、功勋等资格,分别授予其子孙弟侄及异性亲属、门客等不同官衔的一种官员选拔制度。宋代恩荫甚滥,不但名目繁多,有圣节荫补、大礼(郊祀、明堂)荫补、致仕荫补、遗表荫补、死事荫补等,而且恩荫补官的人数众多。据推断,宋代平均每年以各种名目恩荫补官者,恐不下500人;而据统计,平均每年科举取士约360人,则恩荫补官远远超过了科举取士的人数。另外,恩荫补官者的素质极差。这些高官显宦的子弟成为造成宋代冗官的主要原因。范仲淹改革吏治,首先限制恩荫补官,正是一种“端其本”、“澄其源”的措施。

 

    二是改革科举制度,“为立学舍、保荐送之法”,和“先策论过落、简诗赋考式、问诸科大义之法”。此即第三事“精贡举”。

 

    科举制完备于宋,庆历新政中的“精贡举”即是使科举制度趋于完备的一次改革。“立学舍、保荐送之法”,就是各州府军监皆立学,应举人必须在官学听读一定时日(州府学为三百日,太学为五百日),才能参加解试,以改变隋唐及宋初以来只重视科举、而不重视学校教育的局面。另外规定,应举人互相结保,有关官员严加稽查,以保明行实。“先策论过落、简诗赋考式、问诸科大义之法”,就是在考试内容方面,进士科先试策论,后试诗赋,改变隋唐及宋初以来只重视诗赋、不重视策论的局面;在考试方法方面,进士科简化诗赋的“不考式”、“点式”、“抹式”等,减少声病对偶等方面的束缚;诸科减少帖经、墨义,增加大义的考试。这些措施对于选拔经世致用的官员是非常有益的。

 

    官员的升迁方面,一是京朝官须任满三年、无杖以上私罪、有清望官五人保任,方可磨勘。“凡有善政异绩,或劝农桑获美利,鞫刑狱雪冤枉,典物务能革大弊,省钱谷数多,准事大小迁官升任,选人视此”。此即第一事“明黜陟”。(《长编》卷一四四)目的在于改变宋初以来只讲年限资历,不问能力大小、政绩好坏,例行升迁的状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