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河北民间“释奠礼”彰显…
河北民间“释奠礼”彰显…
古时人们之间的称呼(3…
古时人们之间的称呼(2…
古时人们之间的称呼(1…
中国传统礼乐文明及其现…
兄弟之间也有猫腻? 刘备…
《科学》社论:科学与伦…
“假照片”引燃首起媒体…
国家大剧院迎来“中国交…
最新热门    
 
礼乐之间:一个久违的思想空间

时间:2011-05-13 11:02:22  来源:不详
)古城村。]通使用者。还要看到,地方官府中同样需要迎诏、道路、婚庆、葬仪等等,这些都是国家礼制下的行为,其仪轨中亦需用乐,这些乐是不是礼乐?如果是礼乐的话,我们又应当如何定位?乐籍制度下官属乐人[注: 乐人 拼音: 解释: 1.古代指掌管音乐的官吏。 2.歌舞演奏艺人的泛称。-leren]群体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正是这个群体对于国家礼乐的广泛承载,方显礼乐制度的整体性和上下相通性的意义。

 

    对民间的礼仪我们常以民俗称之,似乎民间的东西和国家无关,我不认同这种观点。《太常[注: 中国古代朝廷掌宗庙礼仪之官。本名奉常﹐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改为太常﹔一说西汉初名太常﹐惠帝改为奉常﹐景帝时恢复旧称。]续考》写得清楚:“祀有三,曰大祀,曰中祀,曰小祀”,城隍、火神、关帝、先医、真武等是国家小祀对象,文庙是国家中祀。地方志[注: 记述地方情况的史志。有全国性的总志和地方性的州郡府县制两类。总志如《山海经》、《大清一统志》。]书多有记载仪式中用乐。这个官属乐人群体是专门为国家服务的,他们身份卑微,却不可或缺,因为乐必须有这样一个群体的活态承载以用。我们在实地考察中完整采录了涵盖庙会、迎神赛会、过三周年、立碑、祭宗祠、丧礼、婚礼、开业、上元[注: 上元,又称上元节、元宵节、灯节。中国的传统节日,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便是此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花会、盂兰盆会等各种礼俗用乐仪式,共四十多个,无论仪轨和礼仪用乐,多与传统礼制有相通一致性内涵,而且许多乐曲都可在明清以来的官书正史礼仪中有明确记载。

 

    我认为诸子百家当年论乐一定是看过或者参与过礼乐仪式而发乐论,我们当下则是通过他们的议论文字去理解。乐本身具有时空特性,稍纵即逝,留声机发明之前的音乐我们不可能听到。值得反思的是,我们通过先秦诸子来理解礼乐,只能对文献的感悟与想象;对于之后能见到礼乐本体(通过乐谱、舞谱和活态中乐舞与礼仪相须)之时却视而不见。郑樵[注: 郑樵是中国宋代史学家、目录学家。字渔仲,南宋兴化军莆田(福建莆田)人,世称夹漈先生。郑樵的著述达80余种﹐但流传下来的仅有《夹漈遗稿》﹑《尔雅注》﹑《诗辨妄》﹑《六经奥论》和《通志》等。]讲“礼乐相须以为用,礼非乐不行,乐非礼不举。”这是对礼乐动态发展的绝妙阐释。如果我们能够从三千年的整体来观照,通过后世有谱有乐有活态传承的礼乐样态去感悟与把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