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学者:戏曲“活化石”靠…
学者李泽厚:能不能让中…
到底是被毒杀,还是正常…
台湾学者郑卜五做客清华
海峡两岸学者厦门共探诗…
学者质疑光绪毒杀说:地…
专家学者解读磁山文化
2011北京论坛中外学者共…
在日华人学者举行辛亥革…
比较文学进入全球化 中…
最新热门    
 
学者李泽厚:能不能让中国哲学“走出语言”?(2)

时间:2011-12-6 9:16:34  来源:不详
[注: 黑格尔,全名为: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1770年8月生于德国的斯图加特。]才算哲学。那《老子》呢?《老子》篇幅那么短,观点一个接一个,玄之又玄,更找不到论证了。
  文汇报:《老子》在西方哲学家眼里,算不算哲学作品?
  李泽厚:黑格尔认为:老子是哲学,孔子不是哲学。现在大都是把《老子》作为哲学看的。倒是我们自己不自信。很有趣的一件事是,章太炎说,当年玄奘到印度取经,他不敢把《老子》翻译给印度人看,怕他们看不上眼,认为太简单,太浅薄。印度的佛学当时已经非常复杂,还有因明学,逻辑严密。中国经典当然没法比,但是玄奘把复杂的唯识宗带回中土,借宫廷势力,也只流行了短短几十年,就消失了。中国佛教自创的天台、华严,理论就简明得多,而中国最后需要和传播久远的,是最简要的禅宗、净土宗。老子和禅宗,都不做“论证”。这很能看出中国思维的特点。
  我在此重复一遍:什么叫“论证”?哲学到底需不需要“论证”?你总不能说《老子》不是哲学,禅宗不是哲学吧?哲学主要是制造概念、提出视角,如果它们是独特的、站得住的,那就可以了。
  刘再复也谈过我的文章和方法,他说我用的是中国功夫里的“点穴法”:直击要害,点到为止。这倒的确是我想做到的。我一直喜欢“要言不烦”这四个字。
  拙作《说巫史传统》开头说:“所说多为假说式的断定;史料的编排,逻辑的论证,均多疏阔。但如果能揭示某种关键,使人获得某种启示,便将是这种话语的理想效果。”这可能就是我的追求,或我的方法了。
  (本文将收入《中国哲学如何登场?--李泽厚2011年谈话录》,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初出版)
  李泽厚是当代中国最有原创力的哲学家之一,著有《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美的历程》《华夏美学》《美学四讲》《中国思想史论》(古代、近代、现代)《己卯五说》《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人类学历史本体论》《哲学纲要》等。
  今年4月,李泽厚2010年谈话录《该中国哲学登场了?》出版,在读者中引起较大反响。但因话题太大,颇觉意犹未尽。今年夏天,我又与李泽厚先生在北京[注: 北京有着三千余年的建城史和八百五十余年的建都史,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民国时期,称北平。新中国成立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做第二次对谈。对于上次涉及而又未能谈透的问题,如怎样用“情本体”填补海德格尔,“情本体”能否取代宗教,如何理解日常人生“与宇宙协同共在”等,李先生做了深入阐述。对于过去学界有关他的一些责难,如构建哲学体系缺乏论证,提纲式随笔式的论述不够精确严密等等,也一一做出酣畅淋漓的回复。在这样的阐述和回复中,他提出了很多新的重要见解,其中尤以通过中国传统,让哲学“走出语言”,最显警醒独到。——此中的要点,多已在本文中了。
  李泽厚先生还对中西方的哲学、思想、思维,在多个层次上做出了新而细的对照。他谈到:“有人说,钱锺书[注: 钱钟书,原名仰先,字哲良,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曾为《毛泽东选集》英文版翻译小组成员。]专讲中西的‘同’,而李某却专讲‘异’,很不满意。汤用彤好像说过:中国接受佛学,第一阶段是求同,第二阶段是别异,第三阶段是合同异以达到更高的同。我的确是在别异,我以为只有这样才能有更高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