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作家呼吁抵制西方情人节…
爱的国学:中国思想中的…
爱的国学:中国思想中的…
爱的国学:中国思想中的…
中国龙 潜伏在寻常百姓…
充分挖掘民间文化 文化…
长三角茶香文化体验示范…
专家:元宵节是中国“狂…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透露出…
中日文化名家对话 关注…
最新热门    
 
中国文化的殉道者:吴宓与顾亭林

时间:2012-2-8 11:32:57  来源:不详
7月18日:“读《顾亭林集》。”7月20日:“仍读《顾亭林集》。”7月21日:“仍读《顾亭林集》。”7月23日:“仍读《顾亭林集》。”7月25日:“读《顾亭林集》。”7月26日:“读《顾亭林集》。”这与他前面所讲的“至七月初,学校放暑假,宓乃借取山阳徐嘉(遯庵)注本,逐首细读,并录其要点于书眉。日夜为之,至七月二十二日卒业”的情形,是基本相符的。当日读完以后,作者曾写了《读顾亭林诗集》七律二首,该诗题注云:“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二日,在清华作。时卢沟桥变起已半月。”当月28日,北京抗战即开始。所以,吴宓真正开始认真阅读顾亭林诗,是在国难当头的背景下,从文化救亡的目的出发,试图寻求一种立身行事的准则。这在某种程度上又强化了他对中国文化所持有的自信和认同。他说:“九·一八国难起后,一时名作极多,此诚不幸中之幸。以诗而论,吾中国之人心实未死,而文化尚未亡也。”(《空轩诗话》之四十,《吴宓诗话》,第239页)在吴宓看来,只要文化不亡,中国就不会亡,文化亡则中国亡。很显然,一九一四年四月六日朋友的一番谈话曾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激发他对中国的未来做了深入的文化思考。当日的日记中说:

 

    晚,与锡予谈,言国亡则吾辈将何作?余曰:上则杀身成仁,轰轰烈烈为节义死,下则削发空门遁迹山林,以诗味禅理了此余生。如是而已。锡予则谓,国亡之后不必死,而有二事可为:其小者,则以武力图恢复;其大者,则肆力学问,以绝大之魄力,用我国五千年之精神文明,创出一种极有势力之新宗教或新学说,使中国之形式虽亡,而中国之精神、之灵魂永久长存宇宙,则中国不幸后之大幸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