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作家呼吁抵制西方情人节…
爱的国学:中国思想中的…
爱的国学:中国思想中的…
爱的国学:中国思想中的…
中国龙 潜伏在寻常百姓…
充分挖掘民间文化 文化…
长三角茶香文化体验示范…
专家:元宵节是中国“狂…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透露出…
中日文化名家对话 关注…
最新热门    
 
中国文化的殉道者:吴宓与顾亭林

时间:2012-2-8 11:32:57  来源:不详

    正是秉着这样一种信念,他对当时有人倡导的以汉语拼音化为方向的文字改革,极力痛斥,他说:“甚至如最近破灭汉字、斵丧国魂之种种所谓文字改革运动,亦以‘国难’为根据,为理由。岂不可愤可伤哉!”这一态度一直持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1954年3月24日的日记中,他记道:“新华书店观书,见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报告,大旨决定废汉字、用拼音,但宜稳慎进行云云。索然气尽,惟祈宓速死,勿及见此事!”1955年3月5日则云:“晚萧瑞华来,宓与谈中国文字之优卓,胜过西文之处。近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已宣布通行简字,并以拉丁化拼音为最后之目标,则汉字亡,中国文化全亡,已成事实。今后更无挽救之机会,曷胜痛心!”结果反对简化字,在反右运动中就成了他的一大罪状。

 

    因为这种为文化守护的责任感,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随着极左思潮的不断加剧,对传统文化的否定日趋升级,让吴宓有了一种触处皆误的忧疑和愤懑。所以他不禁感慨“藏名避世身同苦,保教存文事益难”(《叠前韵寄稚荃》,1950年11月作,见《吴宓诗集》第454页)。1955年12月2日,他更是愤懑地写道:“往者宓希慕顾亭林,欲留播中国文化种子;今惟求速死耳……”到了1958年,随着“大跃进”的开展,吴宓的这种危机感更加深重,本年的6月9日,他写了七律《殉文一首》,前两联云:“殉文有志愧前贤,淟涊余生尚苟全。为圣者徒何所悔,谓他人母最堪怜。”(《吴宓诗集》,第499页)以此来鼓励自己,同时也表明心迹。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