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被误解的孔子:孔子不是…
聚焦“孔子学院”现象⑥…
黄怀信:孔子儒学研究与…
聚焦“孔子学院”现象⑤…
孔子与《易》学(4)
孔子与《易》学(3)
孔子与《易》学(2)
孔子与《易》学(1)
通权达变之道 连孔子都…
通权达变之道 连孔子都…
最新热门    
 
孔子饭桌上的智慧:“食无求饱”要学会拒绝欲望

时间:2012-3-6 9:30:32  来源:不详
2500年前的曲阜,孔子用餐的情景呈现在我们面前……正襟危坐的孔子,端庄肃穆。餐桌上有青菜、有肉、有汤,还有一份粟米饭。食物都很普通,但态度却马虎不得。孔子一再主张“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所以这些食物都做得很精致,每份菜需要配的不同样的酱也有序地摆放在一边。除此之外,还有一份姜片放在餐桌的一侧,这是孔子每餐必不可少的。 
  陪同就餐的家人和弟子们鸦雀无声。孔子郑重地从每样饭菜中取出一点,放在餐桌的一角,为的是缅怀发明这些食物的先人,这也是孔子每餐必修的功课。在悄然无声的肃静气氛中,孔子平静地结束了这次进餐。没有热闹的喧哗,没有灯红酒绿,抛开一切纷扰,寻常生活留下品味和思索的空间。
  吃的文化—— 
  让经典成为家常便饭
  为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和谐”观念,就出自于吃的文化。“和”是中国哲学思想的精髓,但其本源意义上是指烹饪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这个概念最早可追溯到周代,《左传·昭二十年》:“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燀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和”就像烹制羹汤一样,用水、火和各种佐料来烹制鱼肉,掌管膳食的人去调和,再努力去达到适口的味道。君臣治国,也是这个道理。所以古人常用“调和鼎鼐”一词来形容治国,鼎鼐就是煮肉的器皿。
  《周易》是我国古老的经典,是东方智慧的源头,这么一本被称为“六经之首”的皇皇巨著,多次提到吃的问题,尤其是六十四卦中,单独列出专门讲吃的一卦——颐。颐卦一、六爻是阳爻(—),二、三、四、五爻是阴爻(- -),看起来像是上下两片嘴唇包着两排牙齿。颐卦的卦辞是:贞吉。观颐,自求口实。意思是占卜得此卦是个吉兆。研究颐养之道,在于自食其力。
  我们今天常说的两个词:染指、食指大动,即从一次吃饭衍生出来,虽然与其本源意义相去甚远。春秋郑国灵公时,楚国送给郑灵公[注: 郑灵公(?-前605年),即姬子夷,为春秋诸侯国郑国君主之一,是郑国第十二任君主。他为郑穆公子,在位1年。因为开玩笑惹恼了贵戚公子宋而被后者所弑,]一只大龟,这是当时难得的美味。郑国的权贵公子子家与子公去见郑灵公,将进宫门子公忽然停住脚步,抬起右手,只见他的食指一动一动的。子家很惊奇,子公得意地说:“看样子今天有好吃的。以往每当我这食指动起来以后,总能尝到新奇的美味!”两人进宫拜见郑灵公,发现郑灵公正在吃这只做好的大龟,公子子家对公子子公食指大动的预感非常佩服。郑灵公得知原委后有些生气,命人分一些给公子子家吃,就是不给公子子公。子公由尴尬变得愤怒,抢到煮龟的鼎边用手指蘸了一点汤尝了尝。当然此举令郑灵公也很气愤。后来不久,子公发动政变,杀死了郑灵公。为一脔之味而酿成巨变,吃的学问不可谓不大矣。
  寓教于吃——
  餐桌是中国人的礼仪课堂
  中国是礼仪之邦,而礼仪的发端却是从饮食起始的。
  作为儒家经典的《礼记》明确指出:“夫礼之初,始诸饮食。”饮食活动中的行为规范是礼制的发端,是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礼的本源。从《周礼》中我们可以看出,礼仪的推行是在王室中建立一系列[注: 一系列 拼音: 解释: 1.犹言一连串。-yixilie]等级森严,用礼仪繁琐的膳食机构,来主宰王室的饮食、祭祀、宴会等与吃紧密联系的一系列活动。主管王室饮食的职位叫“宰正”,也就是宰相的最初本义。所以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