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现代作家解读江南城市—…
版署副署长邬书林:少儿…
政协委员巩汉林:文化发…
曹林:微时代那些令人难…
安武林:“好书”是给谁…
宋立林:三谈“述而不作…
刘仲林:为“述而不作”…
张世林:我又为季羡林先…
安武林:慢阅读
韩美林:“没有文化”的…
最新热门    
 
刘士林:在今天,该怎么做一个读书人

时间:2012-7-6 23:17:21  来源:不详
义创始人。]说“再美的音乐对于不懂得音乐美的耳朵也毫无意义”,这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宁肯把剩余精力与时间花费在文化快餐上的深层原因。所以,我多次讲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应从一首唐诗、一首宋词和一篇篇古代散文开始。

 

    毋庸讳言,中国文化传承在当下越来越受重视,在版本整理、保护和数字化上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还要追问的是“保留下来千什么”?如果只是在图书馆束之高阁或嵌人电子芯片,那显然也是一种深刻的悲哀。一个民族所以不同于其他民族,不仅在于生理基因,更重要的是文化基因的差异,如果说前者直接反映在肤色、毛发与体质上,那么后者则主要表现为他们的精神本性与文化传统。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如何引导青年朋友读中国书,刻苦而不是投机取巧地读中国经典,比一般的读书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和未来意义。

责任编辑: 林杏子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