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论儒家“孝”观念的生活…
论儒家“孝”观念的生活…
孔子:中国古代首个私家…
儒家经典《论语》与北京…
千年德庆孔庙成“儒家”…
书商拖欠版税渐成“顽疾…
马克思主义与儒家的相互…
儒家文化视角下的现代化…
儒家文化视角下的现代化…
儒家文化视角下的现代化…
最新热门    
 
论儒家“孝”观念的生活情感本源(1)

时间:2012-8-29 12:04:29  来源:不详
现,完全与道德、伦理规范无涉。 


    孔子之后,孟子[注: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约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主要代表之一。]以继承孔子思想为志,进一步立足于本源情感来建构儒家的孝道,并将其性善说与孝道思想联系起来。孟子以人性为善,其所以为善乃在于人心有“仁义礼知”四端,能“扩充”此四端者乃为善人。“凡有四端于我者,皆知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燃,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孟子·公孙丑上》[11])孟子由孔子之“仁”而有“仁心仁性”,开创了儒家“人性本善”的学说。“仁义礼知”显现于家庭就是所谓的“人伦”,故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知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注: 节文 拼音: 解释: 1.谓制定礼仪?o使行之有度。 2.礼节;仪式。 3.减省文字。-jiewen]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孟子·离娄上》)仁主于爱,而爱莫大于爱亲,仁爱之心出于人的本性,而事亲的孝行,即出于仁爱之心。 


    孟子“言必称尧舜”,舜是传说中的大孝子,他对舜的孝行的称颂胜于对舜的治绩的称颂。据《孟子》记载:


    桃应问曰:“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瞍杀人,则如之何?”孟子曰:“执之而已矣。”“然则舜不禁与?”曰:“夫舜恶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然则舜如之何?”曰:“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蹝也。窃父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欣然,乐而忘天下。”(《孟子·尽心上》) 


    舜之父瞽瞍在传说中是一个不好的父亲,他曾纵容舜之弟象百般刁难和陷害舜,而舜乃至孝,在这样一种关系中,瞽瞍杀了人改怎么办呢?孟子弟子桃应提出的这个问题很尖锐,但是孟子的回答也非常明确:“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蹝也。窃父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欣然,乐而忘天下。”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孟子和孔子一样,都把父子之爱这样一种生活情感放在首要地位,并以之为基础来建构自己的孝道思想。值得注意的是,舜在这里并没有否定“法”的合理性,否则他也不会“窃父而逃”。事实上,在孟子看来,人首先是情感的存在者,情感、尤其是父子之爱应该是先行的,父子之爱乃是人的生命存在的“源头活水”。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孔孟都是在爱亲这一本源的生活情感的基础上建构孝道的。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所建构的孝道是鲜活的,是有本有源的,而这也是我们当下重建孝道应该遵循的路径。 

上一页  [1] [2] [3] [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