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史林镜鉴:中国古代调解…
牟钟鉴:马克思主义和儒…
牟钟鉴:重新认识书院的…
揽镜自鉴:从域外汉文史…
最新热门    
 
牟钟鉴:新仁学构想

时间:2012-11-6 12:16:05  来源:不详
段时间(1919年到1949年为现代,1949年以后为当代).-jindai]儒学变成偏礼之学,有礼无仁,有理无情,成为束缚人性的礼教,被世人诟病。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儒学史上,植根于孔子仁学开出自己思想学说的,屈指只有两家:先秦孟子的仁义之说和近代谭嗣同[注: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为著名的“戊戌六君子”之一。其代表作《仁学》,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强烈的抨击。]的《仁学》。孟子提出性善说支持仁学;以仁安顿心灵(居仁),以义规范行为(由义);将仁学用于民生,提出仁政之说。谭嗣同开宗明义,提出“仁以通为第一义”,“通之象为平等”,主张通政、通商、通教、通学,实现仁爱富民的目标;他把仁学带入开放的工商时代,使仁学面貌焕然一新,从而证明仁学能够与现代化事业相衔接。

 

    今天的世界,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和“地球村”要求普遍伦理,另一方面以对抗性哲学为特色的一神教原教旨主义、物质功利主义和社会达尔文[注: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2.12—1882.4.19)英国的博物学家,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主义却横行天下,因而族群冲突空前加剧,社会危机、道德危机、生态危机空前严重,人类处在方向迷失和困境之中。时代在呼唤新人文主义出来推动文明对话,而孔子仁学最具有博爱精神与协调智慧,可以经过创造性阐释充实新人文主义内涵,发挥引导世界潮流的重要作用。让仁学的理念在世界上流布,使更多的人焕发爱心以抑制恶欲,学会互爱交利、和谐共赢,则世界和平才有希望。中华民族正在和平崛起,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的复兴,作为中华文化主干和代表中华身份的儒家文化将在民族文化复兴舞台上扮演主要角色,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儒学必须在时代精神照耀下进一步展现其精华所在并实现新的理论转型,才能与时代同行,为儒家文化的更新提供学术支撑。这是当代中国学者的历史使命。在求利的声浪鼓噪不已、人心趋冷、世风日衰的情势下,多发出一些仁爱的呼唤,有益于道德文明的回归和礼义之邦的再造。

 

新仁学的基本思路与特色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