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学者:中国富豪和社会的…
由西学说到国学:中世纪…
《永乐大典》残本两岸重…
评:中国节被冷落洋节受…
王蒙:中国的泛道德论既…
武汉最老中学文华中学:…
陈谷嘉:中国路径中的君…
蒋介石与现代中国:中国…
莫言:中国文化隐秘的书…
方朝晖:中国文化中的治…
最新热门    
 
郭沂:中华价值 世界意义

时间:2012-11-28 12:01:26  来源:不详
仁之本与!”(《学而》)三是对芸芸众生的热爱。

    如何才能为仁呢?在孔子看来,为仁之方就在于以己度人、将心比心的心理过程。从积极的方面看:“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从消极的方面看:“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颜渊》)

    仁政思想是儒家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认为,推行孝悌教化也是为政的一种方式。有子曾经说过:“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据此,将孝悌用于政治,可谓之仁政。不过,这种萌芽状态的仁政只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一个侧面,其政治主张的基本倾向,可以用德治二字来表达。孔子虽然不否定刑法,但他认为,德治更加根本。后来,孟子明确地提出仁政思想,这是对孔子德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孟子对仁政的解释是:“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公孙丑上》)这就完全将政治直接建筑在仁的基础上了。

    仁政的实质是重民、以民为本。在中国,民本主义有悠久的历史,《尚书》、《左传》等典籍即多有体现,孔孟只不过是以其德治、仁政思想对民本主义做进一步论证而已。

    义是儒家的另一个核心价值。《中庸》说:“义者,宜也。”义就是适宜、应当、正当。由这种含义,可引申出正义、公平的意思。这个意义上的义,与西方的正义概念相当,但更加丰富、灵活、亲切。什么是判断事情是否适宜、应当、正当、正义和公平的标准呢?是道,所以儒家经常将道义并称。如果说仁是一种内心欲求的话,那么义则更多地出自外在因素,因为作为其标准的道是外在的。

    总之,作为一种价值观,仁义含有仁爱、仁政、民本、正义、公正等丰富的含义。

    四、慈悲

    佛教和其他宗教的最大不同,是主张不通过外在的神灵,而依靠自身的智慧来得到解脱。人们常说的“般若波罗密多”,意思就是以内心广大无边的智慧,来超脱世俗困苦,到达彼岸,所以这个过程,被称为智慧度或智度。按照佛教教义,不但要自度,还要度人,让众生得到解脱,颇有儒家“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的情怀。在佛教的话语中,这就是慈悲。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