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学者:中国富豪和社会的…
由西学说到国学:中世纪…
《永乐大典》残本两岸重…
评:中国节被冷落洋节受…
王蒙:中国的泛道德论既…
武汉最老中学文华中学:…
陈谷嘉:中国路径中的君…
蒋介石与现代中国:中国…
莫言:中国文化隐秘的书…
方朝晖:中国文化中的治…
最新热门    
 
郭沂:中华价值 世界意义

时间:2012-11-28 12:01:26  来源:不详

    《观无量寿佛经》中说:“佛心者,大慈悲是。”《大智度论》则明确指出:“慈悲是佛道之根本。”据此,如果我们把慈悲作为佛教的核心价值,大概是可靠的。

    具体言之,慈和悲的含义是不同的,慈是慈爱众生并给予他们快乐,悲是悲悯众生并拔除其苦难。看来,就像儒家的仁、义一样,佛教的慈、悲是一对相辅相成的价值理念。

    慈悲有三种,即众生缘、法缘、无缘。对此,《大智度论》、《佛持论》、《涅槃经》等佛经多有诠释。丁福保的《佛学大辞典》是这样总结的:“一众生缘慈悲,以一慈悲心视十方五道众生,如父、如母、如兄、弟、姊、妹、子、侄,缘之而常思与乐拔苦之心,名众生缘慈悲心。此多在凡夫或有学人之未断烦恼者而起。二法缘慈悲心,既断烦恼之三乘圣人达于法空,破吾我之相,破一异之相,灭一异之相之人,但怜众生不知是法空,一心欲拔苦得乐,随其意而拔苦与乐,名法缘慈悲心。三无缘慈悲,此慈悲惟在诸佛,盖诸佛之心,不住于有为、无为性之中,不住于过去、现在、未来世之中,知诸缘不实,颠倒虚妄,故心无所缘,但佛以众生不知诸法实相,往来五道,心着诸法,取舍分别,故心无众生缘,使一切众生自然获拔苦与乐之益,名无缘慈悲心。”看来,三种慈悲是三种境界,所以《往生论注》卷上说:“慈悲有三缘,一者众生缘是小悲,二者法缘是中悲,三者无缘是大悲。”

    佛教的慈悲精神,不限于人类,也遍及花草树木在内的一切生命,乃至无生命的山水土石。这和儒家的民胞物与观念,相得益彰,对于我们今天生态和环境保护来说,很有意义。

    五、中华价值的世界意义

    作为中华核心价值的太和、自然、仁义、慈悲是否具有世界意义呢?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两类,太和与自然为一类,如上所述,二者所体现的是宇宙法则,其普遍性自不待言。仁义与慈悲为另一类,所反映的是人性,其普遍价值当然也毋庸置疑。人类感情的同情心和怜悯心是人性的核心内容,而这正是仁义和慈悲的基础。

    值得强调的是,这些来自中华文明的世界价值,正好可以补充和纠正那些来自西方文明的世界价值的不足。首先,二者属于不同的价值类型。价值可以笼统地分为终极价值和一般价值两大类型。简而言之,终极价值为终极关怀或终极信仰所蕴含的价值,而那些并非直接关涉终极关怀的价值,可统统归之于一般价值。显而易见,太和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