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王本华:“语文”一词从…
潘春华:花的雅称寓意
最标准的中国闺秀凌叔华…
魏有华:聊聊“八卦”
方光华:记住西北联大
潘春华:妙趣横生药铺联
马原对话余华: 临死时…
北魏皇太后胡充华:因淫…
北魏皇太后胡充华:因淫…
北魏皇太后胡充华:因淫…
最新热门    
 
汪宏华:《孟子》应是排在《论语》之前

时间:2012-12-6 12:19:00  来源:不详

 

  【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一、《大学》必须重解的几个名词概念

 

  大学之道:道,绝对真理。大学之道,直译的说法很多,大学堂、博学等,实应意译为儒学之道、儒家之道,具体即是儒家追求的绝对真理,人的才德所能达到的极限。

 

  明德:是指人的内在的精神品质,包括明与德两个方面。

 

  1、明德之明是名词而非形容词,指聪明,慧明,即探求真理的思维才能,相当于才德之才,包括理性思维(格物)和感性思维(致知)。这里的格物实为格悟,“物”通“悟”(《大学》不只有亲与新的通假),原因一,从天下、国、家到身、心,再到意、知,明显是越来越小,越来越内,越来越虚的趋势,不可能再出现外在的实有的物,感悟虽然需要以外物为对象,但外物与思维活动本身并无关,就像一个人的思想开悟不能说能开物一样;二,既然正心与诚意是近义对偶的一对动宾词,那么致知与格物也应近义对偶,但虚词“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