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蚁族等词扎眼,不利于引…
“森女族”的时尚低碳生…
称齐白石是“史上最牛蚁…
“克什克腾蒙古族”剪纸…
“恐归族”是庸人自扰
“捏捏族”:现代文明下…
春晚导演,别做“啃老族…
沉默的“蚁族”:从学术…
学者:“蚁族”已无法回…
《咬文嚼字》公布十大流…
最新热门    
 
“蚁族”一词的诞生:源于好奇的专项社会调查

时间:2009-12-10  来源:北京青年报

  关心蚁族就是关心我们国家的未来。青年时代的磨难和体验直接决定10年15年后他们的心态和价值观。一个人青年时期总被人看不起、压抑、仇富,等他40岁突然成功了他幸福吗?会回报社会吗?他如何教育下一代?

  调查,在北京的边缘

  -名词解释

  蚁族:指“高校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该群体高知、弱小、聚居。他们受过高等教育,平均月收入低于两千元,绝大多数没有“三险”和劳动合同;他们平均年龄集中在22—29岁之间,九成属于“80后”一代;他们主要聚居于城乡结合部或近郊农村,形成独特的“聚居村”。

  调查,在北京的边缘

  -一篇报道的启发

  在这本叫做《蚁族》的“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出版之前,“蚁族”这个名词基本上属于动物学的概念。一位29岁的年轻学者带领他的团队经过两年的社会调查后,第一次将这个昆虫的名字冠于一个年轻群体的头上。他们高知、低收入、聚居在一起生活,像蚂蚁一样不被关注,也像蚂蚁一样全力以赴、永不言弃、不可轻视。

  为“蚁族”著书立传源自一场好奇的探访。

  2007年夏天,在北大做博士后研究的廉思读到《中国新闻周刊》里的一篇纪实报道,名为《向下的青春——“高知”贫民村调查》。报道中的主人公李竟一年前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因为考研和就业双重失败,不得不暂住于海淀区一个叫唐家岭的村子继续挣扎着追求梦想。而这个村子里,和他有着相同境遇的高校毕业生不在少数。

  “令人担忧的现状、年轻脆弱的心灵以及无处寄托的青春和梦想。”廉思这样形容他解读到的李竟。作为地地道道的北京人,也作为“80后”,他没有想到自己身边还生活着这样的同龄人。与此同时,博士后研究“社会稳定”的他又敏锐地感觉到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贫民村”的问题。

  -这也是北京

  站在唐家岭的街道上,廉思真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也是北京?拥挤狭窄的小路充斥着垃圾尘土,各种名目的小店凌乱肮脏,电线杆、墙壁上到处贴满了租房的小广告:180元起,有宽带……欢迎入住。

  “看不出任何首都的气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可一般的城乡结合部又不可能有这么多年轻人,而且都是学生打扮。你再看他们租住的房子,可以没有浴室没有单独的厕所,但一定有宽带能上网。”

  廉思了解到,这些走出校园不久的毕业生基本上都是拿着一千多元的工资,租着每月三百元左右的床位,到工作单位要坐两个小时以上的公交车。唐家岭本村居民有三千人左右,其余近四五万人都属于这个聚居群体。

  回到家廉思将“聚居村”输入搜索引擎,结果显示全是“少数民族聚居村”;查阅了国内外的一些相关资料也一无所获,此时的廉思意识到,唐家岭的年轻人们已经形成了一个全新的生态群体。

  “大家都关心成功的人,关心精英,从大学毕业两三年到四五年的这群人到底是什么状态,没有人问过他们过得怎么样。” 从唐家岭回来后,这些同龄人生活的场景时常在廉思眼前闪现,让他久久不能释怀,他决心要深入研究这个群体。

  -政府支持的调查

  廉思开始着手组织社会调查。正当他埋头设计问卷、确定调研地点的时候,北京市有关方面委托他就北京市大学毕业生“聚居村”问题进行专项调查。有了政府的支持,研究工作顺利开展起来。

  2008年春节,廉思带领他从人大招募来的研究生入村调查。恰逢全国遭遇50年不遇的雪灾,北京天寒地冻。在唐家岭的出租屋内,经常是问卷还没做完,调研员的笔已经被冻得写不出字来。由于年龄相仿,村里的年轻人对廉思的调研小组没有任何抵触,有的不仅自己接受调查,还推荐身边的老乡和朋友。经过一个星期的调研,这个群体的面貌逐渐在廉思眼前清晰起来。

  在后来的调研报告里廉思这样描述他们:他们人数众多,大多聚居于城乡结合部或近郊农村,已经形成了一个个自然村落。他们有的毕业于名牌高校,更多的来自地方院校和民办高校;有的完全处于失业状态,更多的从事保险推销、广告营销、电子器材销售等低收入工作。他们生活条件差,缺乏社会保障,挫折感、焦虑感等心理问题较为严重。他们与外界的交往主要依靠互联网并以此宣泄情绪。

  “热情、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