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电影展映可打“世博牌”…
京剧艺术家裴艳玲领衔主…
“电影鼻祖”唐山皮影将…
影坛火热影院租金高涨 …
建立“电影退票机制”能…
《阿凡达》创票房第一只…
从初审权的下放看电影业…
摄影师起诉东家《大众电…
电影专家:《阿凡达》堪…
《拆弹部队》给中国电影…
最新热门    
 
昂贵电影院不再“亲民” 哪些人是观影主力军?

时间:2010-3-21 11:20:46  来源:沈阳晚报

  王美丽:多放点文艺片!影片第二天下线,头一天最好能在网站上提示一下,我白跑过好几趟,这太不和谐了。

  关博文:售票口多安排点服务员,队排到大门口,看着人气高,实际是效率低。

  姚祺:希望票价再降一降。

  赵祥:多放点经典老片子,给老年人多点优惠,影院不应只是年轻人的舞台。

  张熠哲:一定要杜绝放片故障问题,勤检查,放到一半断电很伤感情!

  戴冰:拜托,晚班服务员能再像“天使”一点儿!

  在电影并不商业的那个年代,“全民观影”堪称电影业最值得骄傲的成就。那时票价不贵,影院座多,其它大众娱乐活动又少,电影院让不同年龄段的人光荣地拥有了“影迷”的头衔。而进入新千年,电影产业商业化进程的大步飞快地迈着,昔日亲民的电影院,如今已经成了票价昂贵的“影城”,一部分影迷被无情地“抛弃 ”了……

  本报《新电影》周刊继上周沈阳影市调查“影城篇”后,本期继续推出“影迷篇”。究竟哪些人是观影主力军?而在昔日“全民观影”的盛况不再后,选择远离影城的人又是出于何种考虑?广大沈城影迷,对影城又有哪些话不吐不快?且看本报记者的独家报道。

  A、先锋群落:影城最爱的顾客

  “在沈阳华臣两年,即使我每天只来到大厅几趟,有几个影迷我也一眼就认得出,基本上周周都来。”华臣影城华府店总经理孙乐祥甚至说,他有想法给这几个影迷免费办个会员卡,“这样的影迷多了,影城心里就踏实了。”这些年轻人无疑是影城和媒体最欢迎的——观影不分淡季旺季,始终如一;对电影分析得头头是道。更有甚者,对影城的营销策略都能提出颇具建设性的观点,深得影城老板的赏识。

  类型A:享受光影的魔力

  “去年暑假我在华臣,和经理聊起暑期档的片子,对排片给了影城一些建议。经理特意在二楼咖啡厅请我喝了一杯。”这件事成了张熠哲和朋友神侃电影时,颇引以为傲的话题。今年31岁的张熠哲现从事不锈钢生意,上电影院看电影是他从小至今最大的爱好。“上小学时我家就在沈铁文化宫后身,文化宫就成了我的根据地。第一次去影院只记得现场人山人海,我看一会儿影片,就跑到后面看一会儿放片子的小窗口,翘起脚尖才能看见放映机,感觉电影真是太神奇了。”中学、大学、工作,张熠哲也见证了沈阳影院的兴衰岁月。“原来每周去两次,现在工作日抽不出时间,只能一周去一次。我不喜欢在家里看碟,电影是光影艺术,只有在影院暗室里才能体会得到。”他说,即使这么多年过去了,他再看电影时,经常还会回头看放映窗,看放映机打向银幕的影柱。

  类型B:体验难得的珍惜感

  同样是忠实影迷,戴冰也是每周必上影城。“在电影院看电影,我找回了失落已久的珍惜感。”他说,2001年左右他就不去电影院了,“电影都可以免费下载,但时间长了,硬盘里片子越来越多,对电影的珍惜感却没了——一部部走马观花地看,完全没有了在电影院时的回味……于是我又回到了电影院,我不想让我对电影的美好记忆也变得廉价。”他透露,每个月看电影的钱大概要花掉他近一周的薪水,“与得到的快乐与充实相比,我觉得值。”

  B、只看大片:主流影迷的选择

  在中国,电影票房的推动力无疑是大片——从《泰坦尼克号》到《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再到《阿凡达》。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沈阳电影市场影迷构成的绝大部分,还都是只选择看大片的影迷。在他们看来,只有大片才对得起高票价,甚至只有大片才值得去影院欣赏。

  类型A:大片就得去影城看

  21岁的大学生关博文,就是非大片不看的代表。“我比较关注电影新闻,每到大片上映前,我都会把周末的时间空出来,周末抽空去看一下。”而他的同学刘欢则表示,通常都是他的朋友们看了哪些大片,向他推荐,他就会去看看,“这样和他们也有共同话题。”

  类型B:追星族是去看明星

  赵薇铁杆粉丝王筱琳告诉记者,只要有赵薇参演的影片,她一定会去电影院捧场,甚至无论影片给她的观影感觉如何,她多数还会再看第二遍,“如果影片很烂,那第二遍我就只看赵薇,因为她的表演从没有让我失望过。”记者了解到,许多同类追星族影迷“追”的都是大牌明星,而他们参演的大多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