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地方政府走向故里经济 …
磨铁晒账单“不欠袁腾飞…
潘启雯:破解名人故里之…
李白喜欢自称“羲皇人”…
西溪南是西门庆故里?村…
名人故里之争“审丑疲劳…
抢来名人,莫丢了敬重
名人故里之争该收手了
专家论名人故里之争:一…
两县争夺赵云故里 普利…
最新热门    
 
名人故里效应超出文化范畴 背后是区域发展之争

时间:2010-5-17 10:29:21  来源:中国青年报
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初中语文教材重新收录已经删除十年的《隆中对》,其中加注称:“隆中,山名,在现在的湖北襄樊。 ”在《出师表》中对“南阳”一词注解为:“南阳,郡名,在现在的湖北襄阳一带。”此举强烈刺激了南阳,“教材门”爆发,南阳市甚至举行了万人签名的抗议活动。

  而2008年6月8日,中央电视台某栏目插播了一则湖北襄樊的城市广告——“诸葛躬耕地,山水襄樊城”。又激起了南阳人的抗议,是为“广告门”。

  就是这对争夺多年的“老冤家”,如今对名人故里之争也尝试着走向合作与共赢。

  裴钰也注意到,在2008年的南阳《政府工作报告》,出现了这样的内容:“鼓励旅行社与重点客源地搞好对接,加强与洛阳、平顶山、襄樊等周边城市的合作。”

  既然名人故里之争的“成败”似乎不再以简单的“输赢”论英雄,那么对一地而言,如何衡量名人故里之争、发展故里经济的成败呢?

  裴钰认为,标准有三:首先是当地文化传承是否得到了较好保护。“争夺炎帝故里的陕西宝鸡和湖南株洲就是典型的一例。”裴钰介绍说,宝鸡每年传统的炎帝祭祀传承得很好,而株洲,在2006年,本地的“炎帝陵祭典”也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他看来,两地都很好地传承了炎帝文化,两地相关文化旅游也因此而繁荣。

  同时,裴钰注意到,争夺黄帝故里的陕西黄陵县,在“十一五”期间,该县旅游业年均递增27.2%,远远超过当地其他产业的增幅(如工业年增7.7%,农业年增9.3%),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10年(计划)达到4000元。由此裴钰认为,衡量当地发展“故里经济”成败与否,还要看其是否拉动了当地经济,是否惠及民生。

  而第三个标准则是故里经济的创意营销是否做得好。作为诸葛亮出生地,山东临沂创办了诸葛亮故里文化旅游节。裴钰告诉记者,临沂仅在2007年的文化旅游节就签约32个项目,累计吸引投资额达24.616亿元,利用诸葛亮捆绑推介机械、电子、纺织、化工、建材、农业、旅游等多个产业。

  因为唯一,所以珍贵

  “孙悟空故里就其商业价值而言,是远远无法和赵云故里相比的。”裴钰告诉记者。

  在研究中,他将目前在我国各地引发了故里之争的30多位名人分为三类:一类是确实存在的历史人物,比如赵云、李白;第二种就是文学、娱乐化的人物,代表就是孙悟空、董永,“这不是学术之争,只是‘泛文化’现象”;再有,就是“故里经济中比较特殊的,触碰社会基本价值观的——西门庆故里之争”。

  在裴钰看来,其中最具商业价值的就是第一类——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故里商业价值高,就在其真实性。”他认为,历史人物故里和帝王陵寝是文化旅游中最具含金量的两种,二者的核心价值就在于其真实性、唯一性和排他性。“这也是为什么只会出现故里之争,而不会出现故居之争,还有为什么说曹操墓的发掘蕴含重大的商业价值。”他解释说,文学和娱乐化的名人故里则没有“真实性、唯一性和排他性”,它们的文化旅游价值就相对弱一些。

  有学者指出,有的历史名人故里研究出现学术乱象,是由于有些研究者的方法论有问题,“没有坚持现代人文科学的方法论”。他还进一步指出,更有甚者,还出现了某些地方的学术研究是为本地经济利益“背书”的情况。

  为此,还有的学者披露说,一些地方政府直接拿钱办所谓学术研讨会,期望“研讨”成果有利于其故里之争。

  裴钰认为:“地方政府资助学术研究无可厚非,但对基于经济需求之上的重大学术分歧,应该依照国际通行做法——设立学术研究基金,将资金投给相关的学术基金,由有公信力的学术机构来组织相关的研讨过程,才能确保学术程序的规范。”

  裴钰认为,坚持历史人物的故里唯一性,同时宽容看待文学娱乐化的名人故里,坚决反对文化旅游中出现的触犯社会基本伦理和价值观的行为,这是对“故里经济”实事求是的科学认识。

  裴钰提醒,某些地方学术研究“为本地经济利益发展‘背书’,从短期看似乎有效地‘服务’于地方经济,而从长期看,任何违背现代人文科学逻辑和法则的学术研究,都会误导地方政府决策,为地方政府发展名人故里经济带来巨大风险。”

  本报记者 樊江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