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上博《诗论》“大敛材”…
用《诗论》分析《诗经》…
也说上博《诗论》“怀尔…
由上博《诗论》简论“文…
上博简《诗论》与《诗》…
孔子论《诗》与《孔子诗…
论毛、郑《诗》学“正变…
论《诗经》意义生成的文…
从儒家意识形态话语建构…
《诗经·野有死麕》所反…
最新热门    
 
《诗经选》前言

时间:2009-8-8 16:55:10  来源:不详
暴行为的公开抗议。据《左传》,秦穆公任好遗命使子车氏的奄息、仲行、针虎三人殉葬(当时殉葬者共一百七十人),秦国人民同情这些死难者,为他们唱出这首挽歌。诗共三章,分挽三人,每章都以“如可赎兮,人百其身”二句作结。对于被迫害者表示高度的同情,同时也就是对于迫害者表示强烈的愤怒。《邶风·北风》是反映卫国百姓反对虐政,相携逃亡的诗,诗中以风、雪喻朝政,以狐、乌比君臣。《陈风·墓门》是刺不良执政者的诗,“夫也不良,歌以谇止”,明白说出作诗的目的。这一类的诗都明显地表现了人民的反抗性。

    在丰富多彩的国风中,《豳风·鸱鸮》是非常别致的一篇。这篇全用一只母鸟的口吻诉述她遭受的迫害,育子和营巢的辛苦以及目前处境如何艰难危殆。第一章母鸟对鸱鹗说:

    鸱鹗鸱鹗,既取我子,无毁我室。恩斯,勤斯,鬻(育)子之闵斯。

一开始就哀痛迫切,使读者深受感动。末章不但作鸟的口吻,简直模仿了鸟的声音:

    予羽谯谯。予尾翛翛。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哓哓。

这是最早的“禽言诗”,可能是以鸟拟人,别有寄托。但即使作为单纯描写鸟类生活的诗也是很有艺术价值的了。这篇诗使人联想到汉乐府里的《枯鱼过河泣》、《雉子斑》、《婕蝶行》等篇,都带童话诗的风味,是歌谣中特有的境界。

     国风里的诗并非全是劳动人民的创作。有的出于统治阶级最下层的分子;如《邶风·北门》,抱怨劳逸不均和“既窭且贫”,和《小雅·北山》同类。有的出于没落贵族,如《秦风·权舆》,悲叹过去住大屋高房,如今这顿愁着那顿粮。有的出于上层贵族,国君或君夫人,其中穆姬(许穆夫人)的《载驰》是表现了爱国精神的动人的名篇。作者是卫戴公的妹妹,嫁给许穆公。公元前660年,卫国被狄人攻破,卫人迁到黄河以南,暂时安顿在漕邑。许穆夫人回国慰问并为卫国计划向大国求援,但许国君臣因为国小怕事,竭力阻挠她的行动,引起她的极大愤懑。诗的第二、三章对劝阻她的许国大夫们宣告: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

    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閟(毖)?

末章语气更为坚决,有百折不回的气概。

    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读者从这里仿佛直接听到那爱国女诗人的充满战斗精神的声音。

   《邶风·泉水》和《卫风·竹竿》据魏源《诗古微》的研究可能也是穆姬所作。《泉水》写作者为卫国奔走的种种计划,表现了和《载驰》篇相同的炽盛的感情。《竹竿》写对于祖国和旧日生活的怀念,也是真切委婉的动人作品。《诗经》里可考的作者是极少的,其事迹比较清楚,流传作品较多的只有穆姬一人。

   《国风》和《小雅》里有些以美妙的描写被人传诵的名篇,如《卫风·硕人》之描写女性体态,《小雅·斯干》之描写建筑形状,(小雅·无羊》之描写牛羊生活,都是动人的艺术表现。这些诗都未必是劳动人民的创作,但是和民歌民谣的风格是接近的。

    以上重点地介绍了风、雅、颂各类的诗歌,大致可以看出《诗经》的精华部分是《国风》和《小雅》,特别是其中的民歌民谣。这些民歌民谣是人民以自己的声音歌唱生活,以自己的眼光观察现实,“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直接道出人民的劳苦和它幸福,所爱与所憎,他们所受的损害和侮辱,他们的反抗和斗争。直接表现了他们的品德、智慧和天才。这些作品被统治阶级所占有、利用之后不免被改窜和曲解,但它们的光辉终不可掩。这些诗一般都具有一目了然而挹之无尽的单纯而深厚的美。这本是人民的素朴的生活和真淳的感情的反映。其分章复沓的形式特点以及多用叠字的语言特点,与它们是歌唱的诗这一特点是分不开的。那些民歌以外的优秀作品也一定程度地反映了社会的真实矛盾和人民的思想感情,或艺术地表现了各阶层生活里的一些片段。后代的优秀诗人往往从《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得到启发,也从《诗经》的简练生动的语言和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吸取营养。所以“风雅比兴”便成为“百世楷模”。

    这本《诗经选》是《诗经》的缩本和普及本,编选目的是把《诗经》里优秀的作品择要推荐给一般文艺爱好者。《诗经》的解说向来是分歧百出的。注释工作不能完全撇开旧说,一空依傍。我们相信正确的态度是不迷信古人也不抹煞古人。正确的方法是尽可能多参考从汉至今已有的解说,加以审慎的抉择。辨别哪些是家法门户的成见,哪些是由于断章取义的传统方法而产生的误解,哪些是穿凿附会,武断歪曲,哪些是由于诗有异文或字有歧义而产生的分歧。最后一类尽管彼此不同而各有根据,就必须更细致地去比较长短。无论是选用一条旧说,或建立一条新解,首先应求其可通。所谓可通,首先是在训诂上、文法上和历史观点上通得过去。同样可通的不同解说可以并存,如稍有优劣,就仍当加以区别,决定去取,主要应从原诗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着眼。例如《伐檀》篇,尽管“二千余年纷纷无定解”(方玉润语),今天读者的看法却渐趋一致,大家都承认这诗的主题是对于剥削者的讽刺。现存的分歧仅在“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二句,但这种分歧并不影响篇义的了解,而且也并不是不能解决的。这诗中的“素餐”二字有人解为不劳而食,又有人解为非肉不饱,两说都有根据,都可通。但究竟“不劳而食”和“非肉不饱”何者更能说明剥削者的本质呢?其实是可以区别的。这诗中的“君子”有人认为指被讽刺的剥削阶级的大人先生,也有人以为指理想中的圣君贤相,也都可以讲得过去,但是仔细体味原诗的感情和语气,究竟用哪一说才是更有力的表达呢?这也不是不能轩轾的。本书的注释并不墨守一家,也不是全用旧说,其斟酌标准大致如上文所述。

  最后还有两点说明:(1)本书以阮刻《毛诗注疏》本做底本。如遇某一字有异文优于这个本子,就将异文注在字下,括以括弧。毛诗用借字的地方,除了在注中说明它的本字外,并选择较重要的注在正文字下,如诗用古字,就在字下注明今体。这类的注字也都加上括弧。(2)诗中罕见的字都注出读音,一般的字只注今音,韵脚读今音不协者同时注明古音。古音的标注以江有诰的《诗经韵读》为主要的依据。注法以直音为主,无直音可注者用注音字母。《诗经》用韵是很复杂的,注者缺乏音学知识,疑难的地方很不少,北京大学王了一教授和周祖谟教授曾在这一方面给予注者很多帮助,应该在这里特别致谢。

上一页  [1] [2] [3] [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