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历史民俗 >> 民俗研究 >> 正文
台湾人看《潜伏》,不该…
搬家民俗喜忌
民俗择日
台灣「五日節」民俗及其…
原汁原味民俗年 到年味…
专家称3000年立夏民俗已…
传统历法与民俗节日
春节民俗——神秘的“芒…
贴在墙上的民俗大观园
非洲的民俗生活
最新热门    
 
传播民俗刍议

时间:2009-9-8 17:37:20  来源:不详
征符号的分类即可作为极有价值的借鉴。

  结语

  传播民俗作为一种具有约定俗成特征的传播习惯和风尚,和一般的民俗现象一样,具有规范性和为一定的社会成员所喜闻乐见的特点。关于规范性,诚如苑利、顾军所指出:“规范性是指民俗对民间社会所有成员行为方式所具有的约束作用”,“民俗在制约、规范人类行为的过程中,一直发挥着其他意识形态所无法取替的作用”。(15)王娟女士也论述道:“许多民俗事项并不是法律,但在某些情况下却具有法律的意义,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具有强烈的约束作用……各种习俗、惯例、禁忌、迷信等民俗事项都具有这种功能。”(16)而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特征又使其对于特定的社会成员具有了强大的吸引力。

  所以,传播民俗常常会影响到传播活动的面貌、成败――无论是对人际传播、群体传播,还是对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也无论是对新闻传播、广告传播,还是对公关传播、舆论宣传。例如广告宣传如果与传播民俗相背逆,就可能使传播效果打折扣,甚至于产生相反的效果。

  我们可以看到,传媒业中的许多人士已自觉不自觉地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在传播实践中已经注意到了与社会大众的习惯性、风尚性或喜闻乐见的传播符号、传播方式以及传播心理相契合的问题。

  这就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思路―谋取理想的传播效果的前提之一,是深入地了解传播民俗,合理地利用传播民俗;这也同时给我们提出了一项研究任务――传播民俗研究。

  因此,传播民俗研究不仅仅对传播学研究具有深化的意义,同时更有着显而易见的实践意义。质言之,传播习俗研究对于各种传播活动包括新闻、广告、公关、舆论宣传实践都会起到有益的指导作用。

  笔者感到这就是研究传播民俗的意义所在。

  注释

  (1)石应平编著:《中外民俗概论》,第7页,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

  (2)王娟编著:《民俗学概论》,第32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

  (3)居阅时、瞿明安主编:《中国象征文化》,第665页-685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7月

  (4)肖放著:《岁时――传统中国民众的时间生活》,第108页,中华书局,2002年3月

  (5)武卫政:《品味年文化》,《人民日报》记者部、西北大学新闻系编著:《人民日报驻地记者20世纪90年代新闻作品选评》,西北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

  (6)陶立璠著:《民俗学概论》,第8页-第9页,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年8月

  (7)陶立璠著:《民俗学概论》,第26页-第39页,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年8月

  (8)张定亚主编:《简明中国民俗词典》,第291页-第292页,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4月版

  (9)吴自牧著:《梦梁录》,第25页,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

  (10)阎云翔著,李放春 刘瑜译:《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第43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3月

  (11)诸如语言禁忌以及许多生产禁忌、生活禁忌等都涉及传播活动。蒙古族民间故事《猎人海力布》即是一个关于传播禁忌的故事。参见乌丙安:《民俗学丛话》,第199页-第206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5月

  (12)朱筱新:《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第140页-第152页,商务印书馆,1997年12月

  (13)来新夏 徐建华:《中国的年谱与家谱》,第132页,商务印书馆,1997年12月

  (14)郭庆光著:《传播学教程》,第181页-第182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

  (15)苑利 顾军著:《中国民俗学教程》,第29页-第30页,光明日报出版社,2003年10月

  (16)王娟编著:《民俗学概论》,第24页-第25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

  (作者为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授)

上一页  [1] [2] [3] [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