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历史民俗 >> 民俗研究 >> 正文
论重写《日本汉文学史》
最新热门    
 
论重数节日序列及其阐释系统的形成

时间:2009-9-8 17:38:31  来源:不详
。屈原传说讲忠,曹娥传说讲孝,介子推传说讲节义,人间的伦理明显进入了叙事深层。盖新阐释系统的基础,基本上是两汉以后的民间口头叙事,为民间所认同的伦理观念当然会渗透其中。这正是对上古岁时节日重新构筑的关键所在。新的阐释系统还与背后的阴阳五行观念这一复线存在呼应关系。把死于水的屈原、曹娥、伍子胥安排到端午传说中,和最后把死于火的介子推安排到断火的寒食,以及为入秋的七夕安排进牛女(阴阳)相会的故事,阴气渐盛的重阳安排去阴就阳的登高故事,内在都有这种呼应关系在发生作用。最后,我们还要提及叙事的进步。新的阐释系统在叙事上有着明显的进步。重数节日序列相关的几段叙事故事性都非常强。这当然与三国至六朝中国古小说叙事手段的演进直接相关。限于篇幅,这里不多展开。

 

以上我们主要围绕重数节日序列与其阐释系统的形成,对汉末至六朝中国古代岁时发展的变化做了一定的探讨。笔者提出,伴随重数节日序列的定型,于5-6世纪间出现了一个相应的阐释系统。今天经常被做为经典引用的这一阐释系统,记载的基本上是起于两汉以后的民间口头叙事,在这一节日序列阐释系统的深层包含着共通的文化特征。它反应了对上古岁时节日阐释系统的重新构筑。而重数节日序列与其阐释系统的形成,标志着中国古代节日体系从形式到内涵对上古岁时节日体系重组的最终完成。因此,在中国古代岁时发展史上,这一序列的出现具有标识性的重要意义。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论及的重数节日序列主要是奇数的重数节日,民间流行的二月二日、六月六日等偶数重数节日没有包括在论述范围之内。对于这些由偶数重数节日的研究,同样是本研究课题的一部分。篇幅所限,对这部分内容的研究,只能留诸今后。此外,题目所限,本文主要讨论了重数节日序列新的阐释系统。5-6世纪完成的新的阐释系统,其涵盖范围远大于此。这一点虽然在文中有所涉及,但很明显应当对此有一个更全面的直接论述,这也只能有待他日了。



1池田温《中国古代重数节日的形成》,《皇学馆大学史料编撰所论集》,1989年版,第21-41页。以下所介绍池田温研究概出此文,不另注。

1 对于这一注释的产生年代,杨琳先生有比较可信的考证,见杨琳《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版,第290页。

1 参见冯时《中国天文考古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89-129页。

1 参见崔波《京房易学思想述评》(上、下),《周易研究》1994年第4期,第17-23页。1995年第1期,第26-34页。又,付荣贤《对孟喜易学的哲学分析》,《临沂师专学报》1995年第2期,第20-22页。

[1] 参见《王国维遗书》第一册,《卜辞所见先公先王考》。

2何新《诸神的起源》,光明日报出版社,1996年版,61页。

3《十节记》这些遗文并不是完全孤立的。如《初学记》冬至条就有一条很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