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历史民俗 >> 民俗研究 >> 正文
论重写《日本汉文学史》
最新热门    
 
论重数节日序列及其阐释系统的形成

时间:2009-9-8 17:38:31  来源:不详
朝、日之朝,始犹朝也。”《初学记》引《汉书》曰:“历者序四时之端,正分至之节。故圣人考历数以正三元”。以一月一日为节日,自有逻辑上的必然性。

以九月九日为节,始见于汉代。《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汉至宋未改。今北人重此节,佩茱萸,食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近代皆宴设于台榭。”其称此俗始于汉代,当有所据。而《西京杂记》记汉人宫中风俗云:“戚夫人……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菊华舒时,并授茎叶,杂秫米釀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与《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正可相互发明。至于九月九日何以为节日,曹丕《与钟繇书》堪为参考。其称:“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歌。是月律中无射,言群木庶草,无有射而生。至于芳菊,纷然独荣。非夫含乾坤之纯和,体芬芳之淑气,孰能如此。故屈平悲冉冉之将老,思食秋菊之落英。辅体延年,莫斯之贵。谨奉一束,以助彭祖之术。”正如“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歌”所叙述的, “九” 与“久”同音,兼之是日月并应的阳数,是重九成为节日的重要因素。周处《风土记》云:“无射绍侯,上九考祥”,说的也是同一个意思。

其二,是缘于古老的星辰信仰,如七月七日。七夕今多以牛郎织女传说来解释。如前所述,此传说起源很早,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十一号秦墓出土的秦简《日书》中已有记载,而把牛女传说和七月七日连到一起,最早可以推到汉代,到齐梁之际吴均与宗懔那里,已经非常成型。但思考七夕的起源,我以为一个重要的线索是与牛女故事相比更早即已有普遍影响的北斗星崇拜。干宝《收神记》卷三云:“南斗注生,北斗注死。凡人授胎,皆从南斗过北斗。所有祈求,皆向北斗”。南斗星与北斗星,被认为与人的生死关系密切。尤其是北斗星更被认为专司人的寿夭。《西京杂记》记“八月四日,出雕房北户,竹下围棋,胜者终年有福,负者终年疾病,取丝缕就北辰星求长命乃免”。北辰即北斗,求长命于北辰,即求北斗也。这一观念后来在道教中得到发展,如《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妙经》就写到“北斗司生司杀,养物济人之都会也。凡诸有情之人,即秉天地之气,阴阳之令,为男为女,可寿可夭,皆出北斗之政命也”。再后来的《三国演义》诸葛亮祭星求命以及道教许多祈长生久寿的仪式,其信仰发源都源于此。“北斗司命”的观念起源极早。按照冯时的研究,北斗星信仰在纪元前5000年即已经形成,是中国古代星辰信仰最重要的组成部分1。

上古各民族的生命信仰,与 “七”这个数字关系极深。盖子皆母生,妇女生理变化与“七”关系很深。《黄帝内经素问》曾讲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科学统计亦证明,女性确实在十四前后出现月事和四十九前后停月事的几率非常高。在生活环境艰苦的上古时代,繁衍后代是种族关心的核心大事。而担任生育子息任务的妇女生理上这种变化规律,可以推想曾给古人极大的心理暗示。了解一下文化史,我们会看到不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七”都是与生命相关的重要数字,因此有被神圣视的充分理由。北斗由七星组成,二者之间自然会带来很多可能的联想。我认为正月七日与七月七日共同成为中国古代重要的节日,与以“北斗司命”为中心的北斗星信仰有内在必然的联系。正月七日何以被称为人日、七月七日何以有那么多乞子之节俗,我以为北斗星崇拜都是一条重要的线索。要而言之,我认为七月七日节俗做为重数节日得以成立,与神秘的生命数字“七”关系密切的北斗星崇拜有直接关联。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