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历史民俗 >> 民俗研究 >> 正文
论重写《日本汉文学史》
最新热门    
 
论重数节日序列及其阐释系统的形成

时间:2009-9-8 17:38:31  来源:不详
然的生成变化和人类社会的各种活动纳入同一体系,这种天人一体化、用阴阳变化规律来把握世间万事万物的变化的努力,反映在岁时节日领域,就是由孟喜到刘歆的把易学的阴阳象数引入历法的努力。《周易·说卦》讲“帝出乎震,震,东方也”,可见《周易》八卦与时空原本有一定的联系。但是,孟喜以降进一步用阴阳奇偶之数和爻象变化来对卦与时空的关系做了更深的推衍。孟喜以阳爻阳数表示阳气,以阴爻偶数表示阴气,再以两者的交互关系解释卦与时空的关系,从而完成了自己的象数体系。这一象数体系以阴阳二气变化为核心,以时空为框架,对后代影响甚巨。孟喜以前,人们以律数为包括历法在内的一切数的本源,如落下闳说:“夫律阴阳九六,爻象所以出也”。《史记·律书》也谈到:“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轨辙,一秉于六律,六律为万事根本焉”,可知其时“以律起历”仍是主流。孟喜影响到京房,以孟、京为代表的卦气说影响甚大。发展到刘歆,已经视易数为历法的本源(《汉书·艺文志》)。余波所及,发展至东汉末到三国时期,出现重数节日序列,可以说是势所必然。

孟、京以周易象数入历,将时日的变化归结为阴阳二气的对立、运动、斗争,这补充了春秋战国以来以邹衍为代表的阴阳五行天文历法理论的内容,使这套天文历法理论演进成了古代天文历法的重要理论之一。一旦岁时的演化本身被认为即是阴阳的演化,那么做为标志这一演化特殊点的“节”,与阴阳的变化自然存在对应关系。从此阴阳观念做为一条隐而不显的复线存在于整个中国古代岁时节日体系的背后。认真审视一下,我们会发现中国古代的岁时节日依照阴阳观念存在着井然有序内部对应排列。与此同时,在这一以阴阳变化解释岁时推进的历法序列中,奇数被用来代表阳气。所以奇数数字很自然地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有了阴阳观念做为复线,有了对于奇数月日的新的内涵,中国古代岁时节日体系已经具备了构筑重数节日序列框架的可能性。汉末以后出现的重数节日序列以及5-6世纪间完成的阐释系统,只是这一可能性的具体实现而已。

 

 

 

五、重数节日序列阐释系统的产生与其文化特征

 

自汉末至三国时期,出现了一个全新的岁时节日框架,并不断蕴育着一个新的阐释系统。这一新的阐释系统在5-6世纪间最后得以完成。这里我们要指出的是,在范围上5-6世纪间最后完成的新阐释系统涵盖范围很宽。它涵盖了重数节日序列的绝大部分,又不仅仅限于重数节日序列。有关正月十五的紫姑传说、寒食起源于介子推传说实际上都是这一新阐释系统的一部分。

如此广大范围内出现新的阐释系统,与上古岁时文化大量湮没遗失后出现的文化断裂相关。中国古代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